MSCT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临床诊断 价值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4-08-08吴小燕宋殿行
吴小燕+宋殿行
(1.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山东东营257237;2.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34)
[摘要]目的:考察MSCT对结核性腹膜炎(TBP)和癌性腹膜炎(CP)的临床诊断价值及这两类腹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25例结核性腹膜炎和39例癌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经MSCT检查后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BP组以高密度的腹水、壁层腹膜均匀性增厚、肠系膜污迹样改变、大网膜污迹样增厚伴小结节为典型病理特征,CP组则以大量低密度腹水、壁层腹膜结节、块状增厚样改变、肠系膜污迹样改变、大网膜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块影和饼样改变为典型病理特征,且两组间的影像征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SCT可有效检出TBP和CP的典型病理改变,综合壁层腹膜、肠系膜、大网膜等的影像征象差异,可将TBP与CP进行区分和定性确诊。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4-019-04
DOI:10.11876/mimt201404006
An analysis about radiological features the clinical value of MSCT for the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and cancerous peritonitisWU Xiao-yan1,SONG Dian-xing2.(1.The Binhai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uthority in Dongyi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Dongying 257237,China;2.The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uthority in Dongyi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Dongying 25703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SCT for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and cancerous peritonitis, and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and cancerous peritonit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nce. Methods:25 cases TBP patients and 39 cases CP patients were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which received a detection wit MSCT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09.03-2014.02,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imaging data. Results:The typ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BP patients such as high -density ascites, parietal peritoneum uniformity thickening, mesenteric stains like change, omental thickening with large stains like nodules, block shadow, and cake -like changes, while the CP patients such as a large number of low-density ascites, parietal peritoneum nodules, lumps like changes thickening, mesenteric stains like change, omental thickening with large stains like nodules, block shadow, and cake -like chang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s:MSCT could effectively detect the typical pathology features of TBP and CP, the TBP and CP could be distinguished and qualitative diagnosed, with consider the imaging difference of parietal peritoneum, mesentery, omentum, et al.
[Key words]Multi-slice spiral CT;tuberculous peritonitis;cancerous peritonitis;imaging features腹膜炎作为由细菌、化学或物理性损伤等因素导致的腹膜炎性综合征,轻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重度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诱发全身系统性感染、败血症或器官功能损伤等[1]。依据腹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将腹膜炎分为继发性腹膜炎和原发性腹膜炎。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较高,癌性腹膜炎(Cancerous peritonitis,CP)和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发病率不及细菌性腹膜炎高,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与细菌性腹膜炎极为相似,临床仅依靠症状诊断并不能对其有效鉴别[2]。超声、MRI及MSCT技术在腹膜炎诊断方面的优势颇受临床肯定。因腹膜炎发病涉及器官众多,且所涉及的感染区域或损伤区域较为广泛,影像重叠现象较为常见,为临床的确诊和病变分型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腹膜炎影像表现间的差异对于腹膜炎确诊和分型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将以MSCT为检查手段,对癌性腹膜炎和结核性腹膜炎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
回顾我院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因弥漫性腹膜病变行CT检查,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患者影像资料。其中TBP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年龄36.43±11.67岁,结核类型为肠结核7例、肺结核11例,肾结核4例,骨结核1例,结核性胸腺炎2例。CP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23~74岁,平均年龄32.72±10.58岁,癌症类型为胃癌15例,肝癌7例,胸腔腺癌4例,乳腺癌9例,胰腺癌4例。
2研究方法
2.1检查方法
本研究应用我院6排螺旋CT(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Duo/6)。以常规CT或X线性扫描结果为参考对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推注非离子性造影剂碘海醇(浓度为300mg/mL,剂量为1.5mL/kg,速度2.5mL/s)。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250mA,螺距1.375,矩阵521×512,数据重建层间厚度1.25mm,准直器宽度40×1.25mm,球管旋转速度0.8 r/s,扫描检查视野35cm。
2.2影像结果评定
所有患者的影像诊断结果,均由影像科2~3名专业医师共同阅片,意见达成一致后书写诊断报告。参考既往的相关文献[4],主要对比考察以下项目:(1) TBP和CP患者的腹膜厚度、腹水量、腹水密度等的分布情况等。(2) TBP和CP患者壁层腹膜的增厚情况和异常现象。(3) 腹内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内淋巴结等的病理改变。
2.3统计分析
数据采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对比行x2检查。检验水平a=0.05,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TBP和CP组患者的影像数据差异
经MSCT测定TBP患者的腹水密度范围17~30Hu,其中23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大于20Hu,为高密度腹水;CP组患者的腹水密度范围为5~24Hu,其中3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大于20Hu,其余36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均低于20Hu。由表1可见,CP组患者的腹水量多于TB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BP组患者的腹水密度则明显高于C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TBP组和CP组患者腹水分布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水量 腹水密度
大量 中量及少量 >20 Hu ≤20 Hu
TBP组 25 10(40.00) 15(60.00) 23(92.00) 2(8.00)
CP组 39 28(71.79) 11(28.21) 3(7.7) 36(92.3)
x2 13.841 24.524
P <0.01 <0.01
TBP和CP组壁层腹膜改变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TBP所有患者的壁层腹膜经MSCT检查均显示出异常改变且以均匀性增厚为典型特征(见图1-A),且与CP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P组患者则以不规则的结节、块状增厚为典型特征(见图1-B),但其异常的总发生率则明显低于TB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TBP组和CP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对比[n(%)]
组别 均匀增厚 宽带样增厚 结节、块状增厚 未见异常
TBP组n=25 19(76.00) 1(4.00) 5(20.00) 0(0.00)
CP组n=39 3(7.69) 3(7.69) 12(30.77) 21(53.85)
x2 22.308 1.256 8.684 29.579
P <0.01 >0.05 <0.05 <0.01
如表3所示,TBP组患者大网膜改变以污迹样增厚及伴小结节影(<1.0cm)改变为主(见图1-C),CP组则以污迹样伴大结节、块影及饼状改变为典型特征(见图1-D),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TBP组和CP组大网膜的改变对比[n(%)]
组别 污迹样增厚及伴小结节影 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 块、饼状改变
TBP组n=25 23(92.0) 1(4.0) 1(4.0)
CP组n=39 5(12.82) 8(20.51) 26(66.67)
x2 27.365 17.272 31.636
P <0.01 <0.01 <0.01
在肠系膜的改变方面,CP组则以污迹样改变为典型改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肠系膜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方面,TBP组未见异常的患者比例为12.00%,CP组则为41.02%,说明TBP患者肠系膜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表4TBP组和CP组肠系膜的改变对比[n(%)]
组别 污迹样改变 伴结节影
(<1.0cm) 伴结节、块影
(>1.0cm) 未见异常
TBP组n=25 20(80.00) 2(8.00) 0(0.0) 3(12.00)
CP组 n=39 18(46.15) 2(5.13) 3(7.69) 16(41.02)
x2 19.721 26.384 10.662 17.543
P <0.01 <0.01 <0.05 <0.01
在腹膜内淋巴结的改变方面,TBP组合CP组均以淋巴结增大为典型改变,且两组的发生比例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率、淋巴结钙化改变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结果表明,TBP组和CP组患者的腹膜内淋巴结改变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TBP和CP组腹膜内淋巴结改变对比[n(%)]
组别 增大(>1.0cm) 环形强化 钙化 未见异常
TBP组 n=25 13(52.00) 2(8.00) 1(4.00) 9(36.00)
CP组 n=39 20(51.28) 0(0.0) 0(0.0) 19(48.72)
x2 1.375 1.768 1.136 4.859
P >0.05 >0.05 >0.05 >0.05
4讨论
腹膜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典型的弥漫性病变,牵连的脏器较多且其病变程度与诱发病灶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腹膜炎长期发展,不仅会使患者饱受腹膜内感染、渗液或粘连所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器官或周边组织损伤同样也会加重患者机能的下降,对于患者原有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5]。
本次研究可见,TBP患者和CP患者的腹水量、MS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大网膜改变、壁层腹膜改变等方面存在着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正常人腹腔内存在有75~100mL的腹膜间皮分泌的液体,TBP患者由于腹腔内炎性浸润充血严重且细胞免疫处于紊乱状态,腹腔内腹水的量可有上升,加之TBP患者以代谢功能较好的中青年为主,腹水内蛋白质和坏死细胞含量较高,腹水密度较正常人有显著升高[6]。本研究中,25例TBP患者的腹水量多数为高密度腹水,CP因致病诱因多为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分泌功能较强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腹水量较正常人可大量增加,但以低密度腹水为主,上文39例CP患者的腹水考察结果与王之等[7]临床研究结论吻合。TBP组与CP组患者相比,在腹水量和腹水密度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即说明腹水量和腹水密度均可以作为TBP和CP的临床诊断及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针对壁层腹膜的改变,姜华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BP患者的壁层腹膜以均匀增厚为典型改变,且部分患者经CT增强扫描时壁层腹膜表现为明显强化。潘克华等[9]对CP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CP患者的壁层腹膜改变则以不均匀增厚且伴结节为主,约50%的患者壁层腹膜并不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本次研究中,TBP和CP患者的壁层腹膜改变的影像征象均与既往的临床报道保持高度一致[10]。关于大网膜与肠系膜的改变,TBP和CP患者间同样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为区分TBP和CP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临床证据。在腹膜内淋巴结改变方面,本次研究中的TBP和CP患者间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均以淋巴结增大为典型征象,但TBP患者中有8例呈环形强化,但CP组未见。既往临床有学者报道[11]CP和TBP患者的淋巴结改变在增大程度和分布范围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次研究未现该结论的原因考虑与所选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样本数量等有关。
纵观本次研究,TBP患者和CP患者在腹腔内腹水、壁层腹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及肠系膜改变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不同,说明经MSCT可实现对TBP和CP患者病理改变相关的诸多影像数据的获取,且所获取差异性影像数据能够为TBP与CP的临床诊断与定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参考,MSCT值得在腹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青,乔英. MSCT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 医学影像. 2012,50(34):76-78.
[2]王伟忠,王康,赵泽华,等. 结核性腹膜炎 CT 特征探讨 [J].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3):242-243.
[3]金志发,龙晚生,胡茂清, 等. 腹膜病变的64层CT诊断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87-90.
[4]方伟军, 刘庆余, 张颖, 等. 结核性腹膜炎CT 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21(2):503-505.
[5]杨嘉, 夏进东, 吴晶晶. 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11):213-214.
[6]许华权, 董旦君.结核性腹膜炎的 CT 表现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2):214-216.
[7]王 之,王康,赵泽华,等. 不同性质腹腔积液 CT 表现的分析探讨[J].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49-1252.
[8]姜华,辛全运,曲宏伟,等.结核性腹膜炎的 CT 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2):135-136.
[9]潘克华,吴恩福,郑祥武.癌性腹膜炎的 MSCT 诊断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10):750-751.
[10]闫 喆,白人驹,李亚军,等. 几种常见腹膜弥散性病变的 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2):207-210.
[11]Turgut Y, Ahmet S, Serkan G, et al. CT findings of abdominal tuberculosis in 12 patients[J]. Comput Med Imaging Graph, 2002, 26(5): 321-325.
2.2影像结果评定
所有患者的影像诊断结果,均由影像科2~3名专业医师共同阅片,意见达成一致后书写诊断报告。参考既往的相关文献[4],主要对比考察以下项目:(1) TBP和CP患者的腹膜厚度、腹水量、腹水密度等的分布情况等。(2) TBP和CP患者壁层腹膜的增厚情况和异常现象。(3) 腹内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内淋巴结等的病理改变。
2.3统计分析
数据采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对比行x2检查。检验水平a=0.05,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TBP和CP组患者的影像数据差异
经MSCT测定TBP患者的腹水密度范围17~30Hu,其中23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大于20Hu,为高密度腹水;CP组患者的腹水密度范围为5~24Hu,其中3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大于20Hu,其余36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均低于20Hu。由表1可见,CP组患者的腹水量多于TB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BP组患者的腹水密度则明显高于C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TBP组和CP组患者腹水分布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水量 腹水密度
大量 中量及少量 >20 Hu ≤20 Hu
TBP组 25 10(40.00) 15(60.00) 23(92.00) 2(8.00)
CP组 39 28(71.79) 11(28.21) 3(7.7) 36(92.3)
x2 13.841 24.524
P <0.01 <0.01
TBP和CP组壁层腹膜改变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TBP所有患者的壁层腹膜经MSCT检查均显示出异常改变且以均匀性增厚为典型特征(见图1-A),且与CP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P组患者则以不规则的结节、块状增厚为典型特征(见图1-B),但其异常的总发生率则明显低于TB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TBP组和CP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对比[n(%)]
组别 均匀增厚 宽带样增厚 结节、块状增厚 未见异常
TBP组n=25 19(76.00) 1(4.00) 5(20.00) 0(0.00)
CP组n=39 3(7.69) 3(7.69) 12(30.77) 21(53.85)
x2 22.308 1.256 8.684 29.579
P <0.01 >0.05 <0.05 <0.01
如表3所示,TBP组患者大网膜改变以污迹样增厚及伴小结节影(<1.0cm)改变为主(见图1-C),CP组则以污迹样伴大结节、块影及饼状改变为典型特征(见图1-D),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TBP组和CP组大网膜的改变对比[n(%)]
组别 污迹样增厚及伴小结节影 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 块、饼状改变
TBP组n=25 23(92.0) 1(4.0) 1(4.0)
CP组n=39 5(12.82) 8(20.51) 26(66.67)
x2 27.365 17.272 31.636
P <0.01 <0.01 <0.01
在肠系膜的改变方面,CP组则以污迹样改变为典型改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肠系膜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方面,TBP组未见异常的患者比例为12.00%,CP组则为41.02%,说明TBP患者肠系膜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表4TBP组和CP组肠系膜的改变对比[n(%)]
组别 污迹样改变 伴结节影
(<1.0cm) 伴结节、块影
(>1.0cm) 未见异常
TBP组n=25 20(80.00) 2(8.00) 0(0.0) 3(12.00)
CP组 n=39 18(46.15) 2(5.13) 3(7.69) 16(41.02)
x2 19.721 26.384 10.662 17.543
P <0.01 <0.01 <0.05 <0.01
在腹膜内淋巴结的改变方面,TBP组合CP组均以淋巴结增大为典型改变,且两组的发生比例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率、淋巴结钙化改变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结果表明,TBP组和CP组患者的腹膜内淋巴结改变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TBP和CP组腹膜内淋巴结改变对比[n(%)]
组别 增大(>1.0cm) 环形强化 钙化 未见异常
TBP组 n=25 13(52.00) 2(8.00) 1(4.00) 9(36.00)
CP组 n=39 20(51.28) 0(0.0) 0(0.0) 19(48.72)
x2 1.375 1.768 1.136 4.859
P >0.05 >0.05 >0.05 >0.05
4讨论
腹膜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典型的弥漫性病变,牵连的脏器较多且其病变程度与诱发病灶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腹膜炎长期发展,不仅会使患者饱受腹膜内感染、渗液或粘连所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器官或周边组织损伤同样也会加重患者机能的下降,对于患者原有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5]。
本次研究可见,TBP患者和CP患者的腹水量、MS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大网膜改变、壁层腹膜改变等方面存在着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正常人腹腔内存在有75~100mL的腹膜间皮分泌的液体,TBP患者由于腹腔内炎性浸润充血严重且细胞免疫处于紊乱状态,腹腔内腹水的量可有上升,加之TBP患者以代谢功能较好的中青年为主,腹水内蛋白质和坏死细胞含量较高,腹水密度较正常人有显著升高[6]。本研究中,25例TBP患者的腹水量多数为高密度腹水,CP因致病诱因多为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分泌功能较强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腹水量较正常人可大量增加,但以低密度腹水为主,上文39例CP患者的腹水考察结果与王之等[7]临床研究结论吻合。TBP组与CP组患者相比,在腹水量和腹水密度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即说明腹水量和腹水密度均可以作为TBP和CP的临床诊断及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针对壁层腹膜的改变,姜华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BP患者的壁层腹膜以均匀增厚为典型改变,且部分患者经CT增强扫描时壁层腹膜表现为明显强化。潘克华等[9]对CP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CP患者的壁层腹膜改变则以不均匀增厚且伴结节为主,约50%的患者壁层腹膜并不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本次研究中,TBP和CP患者的壁层腹膜改变的影像征象均与既往的临床报道保持高度一致[10]。关于大网膜与肠系膜的改变,TBP和CP患者间同样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为区分TBP和CP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临床证据。在腹膜内淋巴结改变方面,本次研究中的TBP和CP患者间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均以淋巴结增大为典型征象,但TBP患者中有8例呈环形强化,但CP组未见。既往临床有学者报道[11]CP和TBP患者的淋巴结改变在增大程度和分布范围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次研究未现该结论的原因考虑与所选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样本数量等有关。
纵观本次研究,TBP患者和CP患者在腹腔内腹水、壁层腹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及肠系膜改变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不同,说明经MSCT可实现对TBP和CP患者病理改变相关的诸多影像数据的获取,且所获取差异性影像数据能够为TBP与CP的临床诊断与定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参考,MSCT值得在腹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青,乔英. MSCT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 医学影像. 2012,50(34):76-78.
[2]王伟忠,王康,赵泽华,等. 结核性腹膜炎 CT 特征探讨 [J].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3):242-243.
[3]金志发,龙晚生,胡茂清, 等. 腹膜病变的64层CT诊断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87-90.
[4]方伟军, 刘庆余, 张颖, 等. 结核性腹膜炎CT 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21(2):503-505.
[5]杨嘉, 夏进东, 吴晶晶. 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11):213-214.
[6]许华权, 董旦君.结核性腹膜炎的 CT 表现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2):214-216.
[7]王 之,王康,赵泽华,等. 不同性质腹腔积液 CT 表现的分析探讨[J].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49-1252.
[8]姜华,辛全运,曲宏伟,等.结核性腹膜炎的 CT 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2):135-136.
[9]潘克华,吴恩福,郑祥武.癌性腹膜炎的 MSCT 诊断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10):750-751.
[10]闫 喆,白人驹,李亚军,等. 几种常见腹膜弥散性病变的 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2):207-210.
[11]Turgut Y, Ahmet S, Serkan G, et al. CT findings of abdominal tuberculosis in 12 patients[J]. Comput Med Imaging Graph, 2002, 26(5): 321-325.
2.2影像结果评定
所有患者的影像诊断结果,均由影像科2~3名专业医师共同阅片,意见达成一致后书写诊断报告。参考既往的相关文献[4],主要对比考察以下项目:(1) TBP和CP患者的腹膜厚度、腹水量、腹水密度等的分布情况等。(2) TBP和CP患者壁层腹膜的增厚情况和异常现象。(3) 腹内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内淋巴结等的病理改变。
2.3统计分析
数据采集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对比行x2检查。检验水平a=0.05,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TBP和CP组患者的影像数据差异
经MSCT测定TBP患者的腹水密度范围17~30Hu,其中23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大于20Hu,为高密度腹水;CP组患者的腹水密度范围为5~24Hu,其中3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大于20Hu,其余36例患者的腹水密度均低于20Hu。由表1可见,CP组患者的腹水量多于TB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BP组患者的腹水密度则明显高于C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TBP组和CP组患者腹水分布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水量 腹水密度
大量 中量及少量 >20 Hu ≤20 Hu
TBP组 25 10(40.00) 15(60.00) 23(92.00) 2(8.00)
CP组 39 28(71.79) 11(28.21) 3(7.7) 36(92.3)
x2 13.841 24.524
P <0.01 <0.01
TBP和CP组壁层腹膜改变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TBP所有患者的壁层腹膜经MSCT检查均显示出异常改变且以均匀性增厚为典型特征(见图1-A),且与CP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P组患者则以不规则的结节、块状增厚为典型特征(见图1-B),但其异常的总发生率则明显低于TB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TBP组和CP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对比[n(%)]
组别 均匀增厚 宽带样增厚 结节、块状增厚 未见异常
TBP组n=25 19(76.00) 1(4.00) 5(20.00) 0(0.00)
CP组n=39 3(7.69) 3(7.69) 12(30.77) 21(53.85)
x2 22.308 1.256 8.684 29.579
P <0.01 >0.05 <0.05 <0.01
如表3所示,TBP组患者大网膜改变以污迹样增厚及伴小结节影(<1.0cm)改变为主(见图1-C),CP组则以污迹样伴大结节、块影及饼状改变为典型特征(见图1-D),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TBP组和CP组大网膜的改变对比[n(%)]
组别 污迹样增厚及伴小结节影 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 块、饼状改变
TBP组n=25 23(92.0) 1(4.0) 1(4.0)
CP组n=39 5(12.82) 8(20.51) 26(66.67)
x2 27.365 17.272 31.636
P <0.01 <0.01 <0.01
在肠系膜的改变方面,CP组则以污迹样改变为典型改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肠系膜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方面,TBP组未见异常的患者比例为12.00%,CP组则为41.02%,说明TBP患者肠系膜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表4TBP组和CP组肠系膜的改变对比[n(%)]
组别 污迹样改变 伴结节影
(<1.0cm) 伴结节、块影
(>1.0cm) 未见异常
TBP组n=25 20(80.00) 2(8.00) 0(0.0) 3(12.00)
CP组 n=39 18(46.15) 2(5.13) 3(7.69) 16(41.02)
x2 19.721 26.384 10.662 17.543
P <0.01 <0.01 <0.05 <0.01
在腹膜内淋巴结的改变方面,TBP组合CP组均以淋巴结增大为典型改变,且两组的发生比例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率、淋巴结钙化改变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结果表明,TBP组和CP组患者的腹膜内淋巴结改变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TBP和CP组腹膜内淋巴结改变对比[n(%)]
组别 增大(>1.0cm) 环形强化 钙化 未见异常
TBP组 n=25 13(52.00) 2(8.00) 1(4.00) 9(36.00)
CP组 n=39 20(51.28) 0(0.0) 0(0.0) 19(48.72)
x2 1.375 1.768 1.136 4.859
P >0.05 >0.05 >0.05 >0.05
4讨论
腹膜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典型的弥漫性病变,牵连的脏器较多且其病变程度与诱发病灶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腹膜炎长期发展,不仅会使患者饱受腹膜内感染、渗液或粘连所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器官或周边组织损伤同样也会加重患者机能的下降,对于患者原有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5]。
本次研究可见,TBP患者和CP患者的腹水量、MS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大网膜改变、壁层腹膜改变等方面存在着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正常人腹腔内存在有75~100mL的腹膜间皮分泌的液体,TBP患者由于腹腔内炎性浸润充血严重且细胞免疫处于紊乱状态,腹腔内腹水的量可有上升,加之TBP患者以代谢功能较好的中青年为主,腹水内蛋白质和坏死细胞含量较高,腹水密度较正常人有显著升高[6]。本研究中,25例TBP患者的腹水量多数为高密度腹水,CP因致病诱因多为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分泌功能较强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腹水量较正常人可大量增加,但以低密度腹水为主,上文39例CP患者的腹水考察结果与王之等[7]临床研究结论吻合。TBP组与CP组患者相比,在腹水量和腹水密度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即说明腹水量和腹水密度均可以作为TBP和CP的临床诊断及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针对壁层腹膜的改变,姜华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BP患者的壁层腹膜以均匀增厚为典型改变,且部分患者经CT增强扫描时壁层腹膜表现为明显强化。潘克华等[9]对CP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CP患者的壁层腹膜改变则以不均匀增厚且伴结节为主,约50%的患者壁层腹膜并不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本次研究中,TBP和CP患者的壁层腹膜改变的影像征象均与既往的临床报道保持高度一致[10]。关于大网膜与肠系膜的改变,TBP和CP患者间同样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为区分TBP和CP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临床证据。在腹膜内淋巴结改变方面,本次研究中的TBP和CP患者间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均以淋巴结增大为典型征象,但TBP患者中有8例呈环形强化,但CP组未见。既往临床有学者报道[11]CP和TBP患者的淋巴结改变在增大程度和分布范围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次研究未现该结论的原因考虑与所选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样本数量等有关。
纵观本次研究,TBP患者和CP患者在腹腔内腹水、壁层腹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及肠系膜改变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不同,说明经MSCT可实现对TBP和CP患者病理改变相关的诸多影像数据的获取,且所获取差异性影像数据能够为TBP与CP的临床诊断与定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参考,MSCT值得在腹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青,乔英. MSCT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 医学影像. 2012,50(34):76-78.
[2]王伟忠,王康,赵泽华,等. 结核性腹膜炎 CT 特征探讨 [J].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3):242-243.
[3]金志发,龙晚生,胡茂清, 等. 腹膜病变的64层CT诊断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87-90.
[4]方伟军, 刘庆余, 张颖, 等. 结核性腹膜炎CT 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21(2):503-505.
[5]杨嘉, 夏进东, 吴晶晶. 结核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11):213-214.
[6]许华权, 董旦君.结核性腹膜炎的 CT 表现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2):214-216.
[7]王 之,王康,赵泽华,等. 不同性质腹腔积液 CT 表现的分析探讨[J].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49-1252.
[8]姜华,辛全运,曲宏伟,等.结核性腹膜炎的 CT 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2):135-136.
[9]潘克华,吴恩福,郑祥武.癌性腹膜炎的 MSCT 诊断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10):750-751.
[10]闫 喆,白人驹,李亚军,等. 几种常见腹膜弥散性病变的 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2):207-210.
[11]Turgut Y, Ahmet S, Serkan G, et al. CT findings of abdominal tuberculosis in 12 patients[J]. Comput Med Imaging Graph, 2002, 26(5): 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