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研究

2014-05-30陈燕丁岚朱凡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

陈燕 丁岚 朱凡

摘 要:应用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方法,从专业读者的视角研究学术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读者对学术期刊评价目的存在认识误区;对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体系、指标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与评价机构的发展历史、社会声誉正相关与评价指标的复杂性负相关。多数读者认为,学术期刊评价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对评选出的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的影响和作用大多给予正面评价,希望行政管理部门能克服在使用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进行学术评价时的功利性导向,评价机构在进行学术期刊评价中应引入读者评刊指标,进一步细分学科,分类评价,对新学科、交叉学科给予必要的关注并适当增加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评价的数量。

关键词:学术期刊评价;读者调查;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4)05-0059-06

学术期刊评价的原始目的是为方便图书馆采购服务,便于读者选择优质的学术信息,促进科学研究与学术进步。然而,近年来核心期刊的衍生作用已经超过了它的原始作用,其作为学术评价工具的使用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研究者批评其被异化使用的负面作用[1],也有研究者肯定其对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正面作用[2],无论是批评还是褒扬,从中可以肯定的是学术期刊评价活动已经广泛介入到学术界和期刊出版界的生态场域中,学术期刊评价活动早已不再仅仅为图书采编部门服务,已形成了对科研活动的影响并与之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关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技术性方法和问题或是从学术期刊编辑或学者的视角讨论对期刊和学术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据文献调研还鲜见从专业期刊读者的视角审视学术期刊评价对学术研究影响和作用的成果报道,而本文认为从专业期刊读者的视角对期刊评价开展研究,对于回归学术期刊评价的本来目的是有意义的。因此,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或研究的读者为调查对象,围绕高等教育期刊评价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作用问题展开实证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学术期刊评价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作用,是有意义的。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界定和选取

由于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其研究群体不仅有高等教育学本学科专业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其他学科专业的教育科研实践者,因此,本研究界定的高等教育期刊读者应包括两部分人群,一类是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人群即从事高等教育学科工作的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另一类是在高校从事其他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高校管理人员。

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标式抽样方法,即根据对研究对象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来选择部分高等教育期刊的读者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的方法。尽管此种调查方法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体高等教育期刊的专业读者,但这种方法被证明可以推及到与样本特征相似的更多的未被调查到的人,因此,调查结论相对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进行调查研究的样本选择在中国知网高等教育文献总库中,选取附带有作者电子邮箱的教育学期刊作者500名,代表第一类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读者,再从问卷星网站中的定向选取500名高校访问者,一起构成了本研究的1 000份预调查样本。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电子邮件和网站推送相结合的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了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和对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影响作用的看法等若干选择题,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被调查者对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与教育科研关系的认识,增设了关于对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影响作用的问答题,以期从读者的视角对目前的学术期刊评价效果及对教育科研产生的作用影响做一真实地反映,从而为学术期刊评价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合理、公平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和相应的改进策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参与调查者基本信息,包括有:身份、职称、学历、是否高等教育期刊读者、是否高等教育期刊作者;(2)阅读、写作高等教育期刊论文的情況和对教育学期刊评价功能的基本认知情况;(3)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的认知和使用情况;(4)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来源)期刊和非核心(非来源)期刊的影响作用比较;(5)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作用的认识。围绕以上5个方面共设计了20道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最后是2道开放式论说题。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 参与调查者基本信息统计

2013年10月11日至2014年2月25日共发送、推送调查问卷1 000份,实际发送、推送成功873份,返回问卷691份,回收率为79.1%。通过对收回问卷的参与调查者身份统计分析可以得知,本次参与调查问卷者的身份93.8%是高校教师和研究生,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也比较全面,表明目标抽样的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中高等教育类期刊读者占到94.5%,作者占到87.5%,这一结果与本次调查采取的目标式抽样方法的目的相吻合,也为接下来的调查统计分析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基础,由于基本确定了参与调查者的身份大多数是高等教育类期刊的读者和作者,符合学术期刊作者与读者有较高重合度的样本特征,在以下研究中我们可以假定参与调查者为读者。

(二)阅读写作教育科研论文情况和对学术期刊评价功能的基本认知情况

为了分析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应首先了解读者在参与教育科研过程中阅读、写作教育学科研论文的基本情况,其次要获知读者对高等教育类期刊的了解和认知,再次要了解

读者对学术期刊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机构、评价体系等基本情况的认知,进而才能使得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和作用情况有所依据和意义。

因此,调查问卷首先从6个方面调查读者对高等教育学期刊的阅读情况、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情况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认知情况,这一调查的6个方面都设计为多选题,统计情况见表1。

从以上6大类多选题的调查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各选项的选择结果都是集中与离散并存,即每一题的每一个选项都有人选择,但每一题都有选择人数较多、较突出的选项,从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类期刊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教育学学术论文的目的现状与价值取向,也可以从中了解读者对社科期刊评价目的、体系、指标等了解的概况,最重要的是倾听到专业读者对专业期刊评价改进的一些希望和建议。

(三)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在691名读者中,对于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来源期刊,选择“知道”的有598人,占到总调查者的86.5%,选择“不清楚”的有93人,占到总调查者的13.5%。590名调查者所在学校或者单位是将教育科研论文在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发表作为教育科研的考核指标之一,67名调查者选择未列入,34名调查者,选择“不清楚”。

通过对获取教育科研所需信息的渠道情况调查,因为可多选,所以选择“高等教育类期刊”次数达到439次,选择“同行交流”的次数达到441次,选择“学术会议”的次数达到393次,选择“互联网”的次数达到343次,选择“其他(报纸、电视等)”的次数为114次,各选项所占百分比见图1。

对于读者阅读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的目的也为多项选择,因为“科研需要”的次数为412次,选择“关注学术前沿话题”的次数达到474次,希望“改进教学思想”的次数为246次,选择“指导教学实践”的次数为324次,选择“掌握教育技术知识”的次数为339次,有48次选择“其他”,该题各选项的百分比见图2。

(四)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来源)期刊和非核心(非来源)期刊的作用比较

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来源期刊和非来源期刊对读者影响的比较涉及以下5个方面(表2),并通过SPSS的“单样本T检验”计算各题的标准差,标准差的大小与差异大小成正比,第1、2、3题的均值都为172.75。通过标准差可以看出调查者在“对教育科研参考作用较大”问题上的选择的差异大于“刊载论文的质量较高”“ 对教学实践指导意义较大”这两个问题,第4、5题的均值为230.33,比较两题的标准差,读者选择投稿期刊的情况比选择阅读期刊的情况集中度略高。

最后在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或者如CSSCI来源期刊的满意度调查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有99人,占14.32%;选择“比较满意”的有523人,占75.82%;选择“不满意”的有64人,占9.34%;选择“很不满意”的有5人,占0.74%。可见,调查者中对于高等教育类核心或来源期刊表示认可的人数具有明显优势。

(五)我国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作用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项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作用”的开放式论说题,将填写该题的调查者的意见归类如下。

1.大部分读者认为高等教育类学术期刊评价的结果可以用来划分期刊的等级,在不同级别发表论文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容易影响学校教育科研的评价导向。我国高等教育类期刊内容涉及面广泛,可以反映出很多真实有效的教育信息,对教育科研很有帮助。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也起到了促进教育科研发展、影响教育科研、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研工作质量等积极作用,有助于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有很大变化,高校数量和类型有了很大的扩张,高等教育师资和管理人数也有了较大增长,教育学术期刊在社科期刊中已达200多种[4],占到社科期刊的近十分

之一,写作教育学论文的作者群更是比其他专业作者群都要庞大,然而作者的需求与期刊数量的不匹配,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二级学科分布不均衡。因此,造成的论文作者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使一些非法期刊网站钻空子,扰乱学术场域和正常的期刊出版秩序,建议评价机构调整细分核心期刊、来源期刊学科类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教育学二级学科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数量,另外,对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类期刊和交叉教育學期刊也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2.有些读者不否认一些高等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能够比较全面、集中地展现教育科研优质成果,并且对教育科研具有推动作用,但他们也提出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来源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是论辈排资,文章的可行性和现实价值并不高,但刊登的比例较多,而一线教师的实践价值较高的文章却因为表述的专业水平不足没有被刊出,这两者的矛盾,导致核心期刊一方面对指导现实高等教育的实践价值不足,另一方面阅读群体也偏窄;其次,由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被各单位用作评职、评奖等考核的工具,因此,许多重复、无意义的文章在与期刊利益的相互作用(比如收取高额版面费等)下而被刊登,既浪费了期刊资源也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因此,评价学术期刊要引入读者评刊机制,建立读者的反馈渠道,尤其对于违规收取高额版面费登了较多劣质论文的核心期刊应当有退出机制。

3.有的读者认为,目前主要依赖量化的评刊机制评出的核心期刊、来源期刊并不能代表全部期刊的真实水平,如期刊要求作者自引或互引等有许多不真实的数据掺杂其中。部分调查者希望改革期刊评价制度,减少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只重数量忽视质量、只看纸上谈兵不看实际能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提出高校应重视实际的教学成果才是最重要的。还有调查者指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文件规定,在评职称、结题、评奖等方面对于论文的发表年限、篇次都有详细的规定,影响着教师和科研人员评级和奖金分配,并且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学术论文在各大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发表数量,这些规定又进一步造成了功利主义在高校教育科研中的蔓延,建议行政主管部门不要过细地干预学术评价,对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认定和使用交给学术共同体来操作和把握更好。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高等教育专业读者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存在一定影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期刊的评价。

(一)对教育科研成果有引领示范作用,但不宜作简单量化考核工具

期刊评价初始只是“量”的范畴,但随着期刊不断的发展,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已是优质期刊的象征,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也不例外,遴选出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者获取教育科研最新成果的优质信息源,成为了推动教育科研发展的力量之一,其核心期刊表或来源期刊表也充分发挥了其指导读者选择期刊阅读的作用,调查结果说明,读者在阅读高等教育类期刊时基本都倾向于选择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对于投稿来说,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被广泛的传播和利用,而论文的关注度和被引用度一定程度上与所刊载论文的期刊水准呈正相关[5]。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就满足了作者的这一需求,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因其被各大检索收录,具有易获取、高水平和高被引的特点,使得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备受投稿人青睐,成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集中地。

调查结果说明,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也具有引导科研方向的作用,因为没有一定的信息量,就无法发现新问题,也无从分析和解决问题,而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可以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信息的较集中的展现平台,利于科研人员总结研究热点,挖掘新的知识增长点,发现新的研究方向,通过他人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科研人员研究与进行学术讨论,促进了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调查也显示有许多高校把学术期刊评价产生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直接作为绩效考核工具,使读者普遍感到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资源匮乏,精神压力和科研压力很大,由此造成了网络上假论文网站泛滥,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滋生蔓延。希望将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作用回归到原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二) 评价中应增加读者调查指标,回归学术期刊评价的本来目的

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的开展离不开该领域期刊的发展、该领域期刊的发展又离不开教育科研的进步及广大读者、作者对期刊的阅读、关注、投稿。所以长期以来在期刊评价中,没有列入读者评刊指数在此次读者调查中显示出较多不满意回应。在过去网络传播不发达的时代,开展这一调查有一定困难,而现在借助网络平台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希望今后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请类似于麥可思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学术期刊展开读者评价调查是可以考虑的办法。否则学术期刊评价只是作为少数评价机构和少数文献计量学者的事情,缺乏社会的公众监督,缺乏读者反馈渠道,长此以往,就会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评价结果与读者感受难免会出现落差,也不利于学术期刊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评价机构在从事这项工作时,只有尊重作者和读者,真正树立为高等教育科研服务、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为学术繁荣发展服务的目的,摒弃只是为了完成课题或是为了完成某些机构的任务进行研究的狭隘思路,才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学术期刊的作者、读者形成共识,为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从而促进期刊实现品牌效应,培育高水平的作者群、保持和发展稳定的读者群,实现期刊评价与读者市场的良性互动,回归学术期刊为作者、读者和科研教学服务的本来目的。

(三)评价应细分学科类目,增加对新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关注

在调查中,许多读者反映,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数量与分类和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匹配,例如近年来新办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报就达到63种,竟没有一种列入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6]。所以,围绕新的学科生长点出现的新期刊迟迟难以进入学术评价期刊的核心序列,使相关作者读者深陷焦虑与苦恼。另外高等教育学某些学科的来源期刊类目就高度集中如教育技术学共14种期刊就有7种是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比较教育更是百分百全都是核心期刊,这样的核心期刊与来源期刊分布使得科研教学人员的成果很难得到公正评价,一部分人发核心期刊文章比较容易,另一部分人则困难得多,说明细分学科搞期刊评价才能真正推动学科发展,否则对学科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新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方面我们也建议,期刊评价部门对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研制考核新指标时,借鉴国外SCI和SSCI选新刊的一些评价指标和办法来考虑改进目前学科分布不均衡问题。

(四)普及学术期刊评价知识,引导读者正确使用评价结果

教育科研人员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创作者,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消费者,他们既要利用期刊发表科研成果,以得到同行的关注、承认和应用,又要在进行科研活动时,或者完成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发现新规律,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结果为其快速获取这些所需新知识和方法提供了查找优质信息资源的平台。但是在此次读者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读者对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体系、方法和指标构成的认知比较缺乏,而且这种认知是与评价机构的发展历史、评价指标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的,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从90年代初开始研制中文核心期刊,知名度相对较高,而武汉大学研制的RCCSE中国学术核心期刊,由于起步晚,认知度略低。因为各高校考核指标中对期刊影响因子很多是有要求的,因此关于这一指标知道的读者高于其他评价指标。其他有关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也依其被理解的程度与读者填写相关选项正相关。

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的出现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来源期刊编辑人员的要求,编辑人员作为一线的工作者、信息传播的把关者和优化者,近些年关注期刊评价体系、方法和各种评价指标已经比较普遍,而作者、读者对期刊评价的知识还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学术期刊投稿选择和论文写作中使用期刊评价结果的自觉意识还不强,科学分析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要能够让教育科研人员在投稿和写作中明白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使论文写作更加科学规范,选择期刊更加有针对性,自觉抵制辨别假论文网站的欺诈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不同的评价机构评出的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请读者关注他们的各自特点,尽量学会利用这些资源,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而不要简单地把他们看做评价科研绩效的工具。因此,对读者展开学术期刊评价知识的普及宣传,无论对于期刊评价机构将来吸纳作者参与评刊意见,还是对于期刊编辑在培养指导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科学规范写作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大多数调查者对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遴选出的高等教育类核心或来源期刊对教育科研的开展存在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反映了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的相对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为进一步论证高等教育类期刊评价与教育科研的关系提供了正向支持。读者对学术期刊评价的认知状况及合理诉求也应引起学术期刊评价部门和学术期刊编辑部门的深入思考。

[参 考 文 献]

[1] 朱剑. 面对学术评价现实的改进尝试——简评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J]. 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2): 1-5.

[2] 陈燕. 网络环境下期刊评价创新对期刊工作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1(3):41-46.

[3] 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 邱泽奇,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6-47.

[4] 邱均平.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

[5] 龙协涛.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

【责任编辑 郭玲】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试论提高中小学区域教育科研成效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在教育科研的陪伴下成长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论教育科研对历史教师成长的作用
基于课堂教学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