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新探

2014-05-30黄德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黄德炎

【摘 要】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起来,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感受知识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加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掌握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习惯。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究和学习,学生的思想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加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主动地在探究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了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形成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就应该以疑入境,诱发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行主动地探究。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首先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考起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看到了问题,学生才会有疑问,从而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探究中才会明白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模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位置关系如何?有了问题的启发,学生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也就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可以说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会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三角形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参与

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人,只有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了,进行了探究,学生的学习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的一种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针对教师的指导,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思考教师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知识,感受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工人要修一条高速公路,可是被一座山阻挡了,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学生们会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结合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深入地进行探究,形成数学思维。这是一个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一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导学案探究思考,学生有的放矢

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很好的资料。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开始了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教师讲课可以很好地把握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导学案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课堂上听起来也会有了重点,不用整堂课都高度集中,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偷懒”了。通过对导学案的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一步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不断地深化,由“学会”变成“会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所准备的导学案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制作导学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制定出难易适中的导学案,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里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能辨别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并能正确的写出他们的解。导学案中的导入可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导学案的一步步讲解和探究,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原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尝试发现。让学生进一步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巩固练习,在练习中进行反馈和纠正,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学生对于导学案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学生在探究中还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自己探究的好处。而且这些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让学生可以不断地进步和提高。通过导学案的教授,教师会发现,教师教学生的重点应该是“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后,学生就会进行主动地探究和科学的思考,数学知识自然会迎刃而解了。

四、先学后教让学生参与,学生主动探究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数学教师发现只有学生进行了探究,主动地思考了,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先学,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在探究中分析问题,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可能也解决不了,这才是学生听课的重点,也是教师讲授的重点知识。通过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思考起来了,教师不再是把数学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的神奇和深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渴望进行自主地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掌握这些基本的概念。这些知识只要学生认真地思考和探究就会明白,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学习就会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在学生学习后,教师对于学生存在的疑问和不解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中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认真地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后,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养成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促进自己能力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江涛.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问题.[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9.08.

[2]张浩锋.新课改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8

[3]刘俊霞.浅谈自主探究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05.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