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2014-05-30王彬
王彬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体味作品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作家的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美好境界和情调。欣赏作品意境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十分注重意境美的创作,做到“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开始,我关闭了教室里所有的灯,屋里漆黑一片,这时,我请同学们欣赏北京的夜景,一边利用课件播放北京的夜景,一边配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而且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境,尽情感受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重要的在于发现美。我们所教的语文课,有许多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教育者如果能精心创设美的情境,那么学生一定会很快的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
三、再现情境,导语提示以情溶情
理解课文,情感是朗读的关键。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感染下产生的,借助图像的烘托,音乐的渲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所描写的特殊意境中,使学生的感情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
如在学习“故宫”这一段时,在理解完古老和年轻之后,我出示故宫图配乐抒情描述:“看,古老的故宫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苍桑,虽然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但在一束束灯光的掩映下,却仍显得那么美丽动人,来,让我们再深情的来赞美它。”这即是对学生理解内容的提示,又是引导学生感情得以升华的点晴之笔学生在老师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感染下,再次欣赏着恬静安宁的故宫,充分的感悟,思绪、情感紧紧地与作者融为一体,慢慢的体会细细的品味,继而的感情朗读,情真意切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而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读,不仅能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到语言及读写方法,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还能达到情感上的陶冶及美的感受。例如我在教《荷花》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说出插图的相应内容,接着根据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如在教“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一下句子,讨论它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学生一下子就分辨出这是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我接着问“这个句子写了荷叶的哪几个方面?”经过诱导启发,学生知道句子用“挨挨挤挤”,“一个个”说明荷叶的多,用“碧绿”说明荷叶的颜色,“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 形状。于是我说:“这几个词读时应重点读出来。”经过多次领读,校正,学生读的有声有色,终于把美感读了出来。最后,我又以领读,分组读,引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练,达到了背诵课文的目的。在读的时候,我边放乐曲边手指挂图的相应部位,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既感受了朗读的基调,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背诵课文打下了基础。
五、开展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进而产生追求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冲动,学会用审美做人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除了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之外,我们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举行“美就在我们身边”的征文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美的知识和美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会审美做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实处处都体现着美,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形象美、人性美,进而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