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的因材施教

2014-05-30王秋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因材施教

王秋香

【摘 要】职业学院学生的来源存在很大的差异,基本素质差异更大,针对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因材施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为此,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更灵活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素质差异;专业课;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能学好知识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普遍来说比较差,基本素质及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更大,而职业教育直接面对的是就业,社会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需求,不再仅仅以分数论高低,而主要是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更为必要。本篇主要阐述职业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意义及具体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1.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及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职业教育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目前大多是几乎无门槛进校,一般只需要初中毕业证。实际进校的学生只有部分具备有初中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及文化水平,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成了“学困生”(指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的学生)。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是:一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巨大,据我多年教学的经验,统计的规律是,大致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具备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而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相当于小学毕业生的水平。二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目的方面差异巨大,由于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小,一般还不太操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有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基础不是很扎实的,想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方便就业;也有部分学生是因基础不好,不能上高中,不得已服从家长安排到中职学校学习;而不少的学生是家长怕在社会上沾染不良习惯而送到学校接受约束的。三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更大,到职校学习的学生,有的具备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而因为学习兴趣的问题使之成绩变差;有的是学习态度较好而因为学习能力及方法存在缺陷;还有一部分是既没有学习态度也没有学习能力的“学困生”。

高职学校的学生来源目前有三种方式:普通高考录取、职业高考录取以及自主招生,不同来源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也造成学生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及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参差不齐。

在职业教育中,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基本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目的差别较大,如果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每一个班的学生、甚至每一届的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教学,可能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无所是从、学无所成,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2.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主要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因此,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基本的要求是:首先具备有本行业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具备有利用专业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现场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的要求是具有层次性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定位培养,即职业教育更为因材施教提供可能。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明细,职业教育对应的岗位种类也越来越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对应的机会,可以把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整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组织,使之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达到不放弃每个人的目的。因此职业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

二、在职业院校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

1.教学方式具有弹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不仅在个体之间,每届学生的状况都不同,同一届学生的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不能只用自己设计好的方法教学,而必须随时根据班级的特点以及上课当时学生的状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学生比较活跃时采用讨论的方式,学生气氛比较沉闷时组织动手(操作、练习等)。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摸索学生适应的学生方式,有些学生更容易在同学身上学到东西,可以先帮助基础好的同学弄清楚某一个问题,在让他去讲解给其他同学。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的情况,单独地用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个别讲解。在实践教学时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去,基础好的,任务可以多安排些,但随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情况,调整学生的任务。有些学生虽然不愿意学理论课,但动手能力很强。可以鼓励这样的学生,甚至让他们辅导其他的学生。

2.教学过程和内容具有弹性

常规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必须先备好课,再讲课,同时还强调必须完成教学计划。充分备课的前提当然是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但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生源条件差异很大,教师要真正照顾到每个学生而又完成要求的计划相当困难。因此,需要根据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個具体情况包括班级与班级的差异、班级里各种特点学生比例。对基础较好的比例相对较大的班级基本上可以按计划上课,但对学生接受内容可以分层次要求;对厌学情绪比较强的比例较大的班级,一定要实时调整课堂内容,简化所讲的知识,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但要求学生去达到这个已降低的要求。比如,讲解某个具体的设备时,基础好的班级,可以讲清楚这个设备的具体结构、工作的原理、性能的评价、如何操作维护等,这是基本的要求,但面对基础比较弱的班级,可以弱化理论性强的工作原理,强化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前者培养的学生可以是技术岗位的方向,而后者着重培养其操作技能,分层次教学,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

3.专业课教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职业教育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二是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甚至根本不进行职业规划,到职业院校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因此没有读书的目的性,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专业课教学首先要“灌输”学生学的是他们今后的饭碗,以提高他们的兴趣。但这“灌输”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完成的,专业课教学通常比较枯燥,必须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学生认为具有趣味性的方式教学,如模拟操作,分组模拟讲课(每个人都讲自己熟悉的部分)等。讲课时,尽量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适当时候,用他们现在一些新的词汇,以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

职业院校面对的是就业,目的性很强。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直接围绕企业的工作过程,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案例当中。教师分析本行业就业的具体岗位,针对这些岗位直接授课。授课时,直接告诉学生今天的内容针对的是什么岗位,这个岗位要掌握的基本的东西是什么,这些基本的东西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必备知识,基础最差的学生也必须掌握这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所学内容,这部分针对的是基础更好的同学。这样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但目的都是针对的就业。

4.学生成绩考核时具有选择性

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

对于非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可以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理论知识占70%,实践技能占30%。在理论知识考核时,可以建立试题库。一种方式是同一的试卷,出两到三倍的试题,然后让学生在其中选择做出规定的题量,比如出150道题,让学生任选50题来做;也可以每道题二选一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从试题库中,抽几份试卷,每份试卷的侧重点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这种考核的方式,让学生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也就选择了适合自己基础和自己学习层次的考核范围。

对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比如,考核时,可以分配工作过程考核占50%,工作小结占25%,成果展示占25%。工作过程包括工作态度的考核,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具体操作过程及成果完成情况的检查等方面的考核;工作小结包括内容、格式、文字图片表达、成果分析等方面的考核;成果展示包括书面展示和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工作过程占的比例比较大,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工作過程中表现其学习态度,争取获得合格的分数。

总之,针对职业院校的生源条件,专业课教学时,必须先分析出学生的特点,在保证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根据教学时学生的具体状况,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用灵活多变的成绩考核方式,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借鉴美国大学的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