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经宁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2014-05-02

中国药业 2014年22期
关键词:平皿试液琼脂

洪 亮

(浙江省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浙江 台州 318000)

痛经宁主要由当归(酒炒)、香附(醋制)、白芍(炒)、丹参、延胡索(醋制)、川楝子(炒)、川芎(炒)、炙甘草、红花等组方,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1]。当归、香附、白芍、丹参、川芎等药所含有效成分或提取物中,单个或多个组分对细菌及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其用途、成分和制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在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应首先消除其抗菌活性,并对所用方法进行验证,以确定是否适用[3]。

1 仪器、材料与试药

万级空气净化间、百级净化台、生物安全柜(杭州金利净化工程有限公司);LDZX-50FBS型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DAG-9248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GNP-9270型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80-2型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黑曲霉 [CMCC(F)98003],均由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提供。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为130129)、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为 1201062)、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批号为 120913)、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为120614)、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为1212152)、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为120306)、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批号为101020),均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青岛蓝雁绿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30521),0.9%无菌氯化钠溶液(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为130118)。痛经宁颗粒(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 D13130101,D13130102,D13130103,规格为每包12 g,生产日期为2013年1月24日)

2 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与供试液的制备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在30~35℃下培养18~24 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 h后,将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含菌数为50~100 cfu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 d,加入3~5 mL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后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 cfu的孢子悬液[2]。称取样品10 g至灭菌锥形瓶中,加入温度约为45℃、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不断振荡混匀,制成1∶10的供试液。

2.2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2.1 平皿法和培养基稀释法

试验组:1)平皿法。取1∶10供试液,分别注入直径为90mm的平皿中,每个平皿注入 1mL,并分别加入试验菌 1mL(50~100 cfu/mL),分别倾注相应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15 mL。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顺序平行制备,每种菌制备2个平皿,以下同。2)培养基稀释法。取1∶10供试液1mL,等量分注于5个平皿中,每个平皿中再分别加入试验菌1mL(50~100 cfu/mL),立即倾注相应的琼脂培养基 15 mL。以上制备的平皿分别置 30~35℃下培养 3 d和23~28℃下培养5 d,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菌液组:分别取上述稀释的试验菌液1mL注入平皿内,再倾注相应培养基。每种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mL和0.2mL,按照试验组方法操作,不加菌液,测定供试品的本底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用 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按照试验组方法操作。

结果:见表1。可见,平皿法3次试验5种菌株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抑制;培养基稀释法3次试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超过70%,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则达不到回收率要求,说明此方法对细菌计数有效,须重新建立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2.2 薄膜过滤法

1∶10供试液为混悬液,取上液按每膜10mL进行过滤,滤过效率很低,未溶解颗粒堵塞滤孔。而文献[4]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表明,采用 500 r/min的速率离心 3 min,对霉菌的回收率影响较大,不宜采用离心法。因此选用每膜1 mL,1∶10供试液进行过滤。

表1 平皿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试验结果(%)

试验组:取 1∶10供试液 1 mL加入含 50 mL 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灭菌滤器中进行薄膜过滤。接着用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进行冲洗,每膜每次冲洗50mL,振摇滤过,分别尝试用每膜200,300,400mL的冲洗量进行冲洗。在最后1次冲洗中,每膜加入试验菌1mL(50~100 cfu/mL),过滤。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已制备好的玫瑰红钠琼脂平皿里,平行制备2个平皿。置23~28℃下培养5 d,逐日观察,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菌液组:分别取稀释好的白色念球菌、黑曲霉菌2种菌液各1 mL注入平皿内,再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种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mL,按照试验组方法操作,不加菌液,测定供试品的本底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用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mL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按照试验组方法操作。

结果:见表2。可见,取3次平行试验稀释剂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在70%以上的最简方法为痛经宁颗粒的菌落计数法。综合表1和表2,可得出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1∶10供试液1mL/膜+300 mL/膜冲洗量)。

2.3 控制菌检查法的验证[5]

2.3.1 培养基稀释法

试验组取3批样品的1∶10供试液各10mL及10~100 cfu/mL大肠埃希菌菌液1mL加入灭菌锥形瓶中,再分别尝试加入300,400,500 mL胆盐乳糖培养基,于35℃下培养24 h,依大肠埃希菌检查法项下方法进行检查。

2.3.2 控制菌验证结果

由表3可见,在3批样品的平行试验中,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加400 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为最优方法,试验组检出大肠埃希菌,可按此方法进行痛经宁颗粒的控制菌检查。

表3 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结果

2.4 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结果

综合以上验证结果,通过5种试验菌、3次平行试验的回收率方法学验证及控制菌方法验证,得出痛经宁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2mL),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1∶10供试液1mL/膜+300mL/膜冲洗量),控制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加4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

3 讨论

痛经宁颗粒在水中溶解后为混悬液,故在制备1∶10供试液时,需将稀释液加热至45℃再稀释或放在45℃恒温振荡仪中振摇溶解;同理,在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应考虑是否进行低速离心,去除不溶于稀释剂中的药物颗粒。而文献[4]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表明,采用 500 r/min的速率离心 3 min,对细菌的回收率影响较小,但对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影响很大,因此,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不宜采用低速离心沉淀法。又因10mL,1∶10供试液很难进行薄膜过滤,未溶于水的药品颗粒会堵塞滤孔,故考虑用每膜1mL,1∶10供试液来进行薄膜过滤。

验证计数方法时,由于样品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1∶10供试液为混悬液,并对细菌和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首先尝试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根据上述2种方法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结果,选择各试验菌回收率在70%以上的方法作为有效方法。

使用薄膜过滤法,冲洗量要适当,由表2可见,冲洗量越多,则薄膜上的微生物损伤越严重,且过大的冲洗量容易使薄膜破损,导致假阴性结果出现。在冲洗过程中,对冲洗液的温度应进行控制,应在40~45℃为宜。过低的温度容易使药物析出,堵塞或吸附在薄膜上;过高的温度容易伤害样品中的污染菌,导致假阴性。每次冲洗时,还应振摇滤器,使吸附在薄膜中的药物更容易被洗脱除去。

除去供试品抑菌作用的方法有培养基稀释法、低速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等,或几法联用[3]。本品中的几味中药材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验证试验结果也表明,供试品对试验菌种均有抑菌作用,因此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进行试验,结果各规定菌种的回收率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6]。本方法用于痛经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有效、可行。

参考文献:

[1]WS-10812(ZD-0812)-200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S].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ⅩⅢC.

[3]苏德模,马绪荣.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218.

[4]袁林娜,宋 勤.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低速离心法回收细菌、真菌试验方法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0):1620-1622.

[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1.

[6]黄 英.清热安宫丸等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J].中国药业,2013,22(24):38-40.

猜你喜欢

平皿试液琼脂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EasyDisc法与传统平皿计数法检测水中菌落总数的比较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一种新型猪场消毒设备空间消毒效果的评价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基于伺服控制的平皿自动分装系统研究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皮试液集中配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