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2014-04-29王艳丽
王艳丽
[摘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企业类型的多样化,国家的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此同时,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纳税成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既熟悉税收法规、纳税业务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本文为满足当前众多企业对税务复合型人才需求,在地方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院校转型的大环境下探析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税务会计;纳税筹划;教学改革;视同销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8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4- 0139- 02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年严峻,尤其是非“985”“211”院校的一般地方本科院校,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现象说明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所供给的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所培养人才达不到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本文主要研究《税务会计》课程在地方院校向技术应用型院校转型过程中的教学改革。
1《税务会计》教学目标的改革
税务会计是专门研究企业税款支出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及纳税资金筹划管理的边缘性学科。该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税务实务操作能力。因此结合税务会计依法纳税、合理纳税、科学纳税的目标,《税务会计》的教学目标应为:①让学生熟悉纳税的基本流程,掌握各税种的税法基础;②让学生就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等程序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③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准确填写纳税申报表,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在《税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这3个教学目标,其中前两个目标是该课程的理论基础,第三个目标就是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具体操作。改革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税务会计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着重讲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内容不讲或一概而过,以至于培养出的人才在工作过程中显得能力较低。然而理论基础的学习主要就是为了用,为实践操作服务的,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2《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在《税收会计》教学过程中,相对于高职高专类的学校而言只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1 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课时少
《税务会计》的课时一般为48课时到64课时,其中还包括实验课。由于《税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税额计算的依据是税收法律基础,然而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没有开设《税法》或《国家税收》等相关课程,所以各税种的税法基础和税额计算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税务会计》的教学任务相对会加重。在这种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只能注重各税种税法基础、税额计算及会计处理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或放弃纳税申报等实践操作了。
2.1.2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融资渠道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所以在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①缺少满足教学计划的实验室,有些地方本科院校根本就没有税务会计实验室,无法开展正常的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计划形同虚设;②缺少专业实践老师,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走进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很难胜任实践教学任务。
2.2 教材的时效性差、内容安排不合理
随着国家政治及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税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如流转税中增值税的转型、消费税征税范围及税率的变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所得税中统一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有关税目税率的变动等等。而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税务会计》教材的内容却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这样不仅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
《税务会计》相关教材虽然有很多,但在内容结构上却大致相同。基本都是先以各税种分章编排,然后再从税收法规、税额计算及申报、会计处理等方面分节介绍。但在内容的编排上重点往往是税收法规、税额计算及会计处理等理论知识,而对于实践操作纳税申报这部分的内容却非常简单,有的教程只是简单地列出相关纳税申报表,连基本的填列方法都没有;有的教程直接省去纳税申报这一节。
2.3 教学方法单一
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地方本科院校所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尽管能够起到板书式教学所起不到的一些效果,如信息量大、可以及时更新教材中已失效的内容。但是由于课时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入大量的案例,也无法在课堂上组织同学就某一知识点或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往往是满堂灌,老师单方面的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3地方本科院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3.1 提高对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税务会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税务知识结构和税务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所以税务会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应是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税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课时应该占总课时的1/3左右,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却被忽视,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对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1 增加税务会计的课时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主要原因是课时少。税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的税种多,各税种又涉及法规概述、税额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内容,但由于课时少,对于如此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往往会选择重理论轻实践,所以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税务会计的课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3.1.2 改善税务实验条件、增强师资建设
为实现税务会计的教学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应改善税务实验条件、增加师资建设:首先,提高税务会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税务会计教师的培训学习,或者从当地企业或税务部门外聘一些具有税务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担任税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把实际案例引入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理论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然后,建立税务会计实验室,保证税务会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加强与税务部门以及地方企业的联系,建立税务会计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或有关税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2 教材需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有效的整合
各税种相关法规的变化,要求该课程相关的内容要随之更新,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选择出版时间最近的,这样最新税收法规应能够更新在教材中。另外税务会计教材应根据税务会计的课程特点,在其结构上兼顾实践内容,设置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内容。
3.3 教学方法多样化
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原则,来组织课堂教学,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运用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把学生作为学习新知识的主体,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比如,在讲到增值税税额计算时,涉及到了折扣销售方式计税销售额的确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商场常用的促销方式,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来解释哪种促销方式既吸引顾客又可以节税。这样学生会认识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地方本科院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并结合地方企业组织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税务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增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决策探索,2011(5下).
[2]张艳莉.《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教育,2011(8下).
[3]夏桂香.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下).
[4]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