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014-03-27程瑜
程瑜
摘 要:对于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生物是一门新的学科,因而对其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生物的催化剂。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课堂实验;课外活动
虽然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初一生物,我还是个新手,因而感触颇多。参加初一生物教学对我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初一学生与高中学生有很大差别,初中与高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由于年龄结构、生活环境、生理素质、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自我认识、认知事物、思维方式、心理定位、技能应用、评价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下面我谈一下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收获。
初一学生受原来小学教育的影响,在学习活动中很被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相信老师,相信权威,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教学。在认识事物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有明显差异,初中生一般容易产生感性认识,初一学生也有较强的模仿和仿造能力。《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而学生的学又是为了应用,也就是日后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
际工作,也包括学习过程中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而后者更有现实
意义。
生物课,对于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在初一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具有特殊的
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催化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由于初一生物下册从一开始便安排了人的由来,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好奇,心中有疑问,也许有学生曾经问过家长,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大都不会直接地告诉学生,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各种奇怪的答案,因此学生心中就產生疑问,想知道自己是怎么诞生的。第一章人的由来中所涉及的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殖都能很好地解决困扰学生已久的疑问,让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更加崇拜科学。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年龄一般在11~13岁之间,正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特殊的阶段,有以下一些心理特征:(1)好奇心很强。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学校、教师、学科普遍有一种新鲜感。(2)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感觉。(3)意志较薄弱,缺乏毅力。(4)好胜心强,不服输。
二、把握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针对初一新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
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通过介绍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有学者认为:“一个人只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对目前感到枯燥无味的学科认真学一学,便会产生兴趣。”如果从初一开始,老师就经常对学生讲生物是一门很有趣的常识学科,同时,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样学生对学生物的目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有所准
备,肯定会对生物感兴趣。
2.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外活动
由于初一学生爱表现,荣誉感很强,所以可以配合教学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初一生物教材上有很多需要学生课后调查的小实验,还有一些资料分析需要学生阅读分析,老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布置,在课堂上通过抢答或者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回答。
3.适当表扬和鼓励
关心学生,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它可以激发或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特别是初一学生好表现自己,十分注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学生只要有一点成绩也要予以肯定,要表扬够,批评透,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生物的动机。
4.教学语言要生动且贴近生活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思考,对于一些学生难以
理解的概念和问题,要尽量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好
接受,多举一些形象的例子。生物本来就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要尽量通过形象的例子拉进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学生、教育学生,对得起这伟大的职业,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蔡洁仪.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探微[J].广东教育,2003(0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