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与茅盾《创造》的比较

2014-01-17汪星

青年文学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说创作茅盾比较

汪星

摘 要:以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与茅盾《创造》为比较对象,从中发现茅盾《创造》中与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的相似性,从而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探究谷崎润一郎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茅盾;小说创作;比较;影响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2

一、引言

谷崎润一郎不仅与中国文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而且與郭沫若、周作人、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作家更是有过密切的往来。然而,在探讨谷崎润一郎对中国作家的影响研究的同时,发现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形象与茅盾塑造的女性形象极具相似性。曾真在《茅盾与谷崎文学的审美意识比较》[1]一文中,以女性审美意识为视角比较了谷崎文学与茅盾文学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相似点。论述了虽然两位作家的创作原则截然不同,但是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有着相同点。作者虽然比较了谷崎润一郎与茅盾在女性审美意识上的相同点,但是就产生这一相似点的原因没有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以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与茅盾《创造》这两部作品为比较对象,具体分析两部作品的相似点以及不同点,并就相似点与不同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

二、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对茅盾《创造》的影响考察

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1928年起,中国文坛开始翻译日本文坛的作品,然而其中,对谷崎润一郎作品的译介更是数量尤多。王向远在《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中提到:“但从一九二八年起,中国文坛对于日本唯美主义作品的译介却悄然兴起。就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两个作家的作品而论,从一九二八年以后一直到整个三十年代,中国翻译出版的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或作品集就有十几个版本,成为中国译介最多外国作家之一。”[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沈雁冰就唯美主义说到“在中国现在……产生最多而且最易产生的怕是王尔德一流的人吧!”“现在各种定期刊物上产生了多至车载斗量的唯美的作家”[3]

1918年与1926年谷崎润一郎访问中国,这在谷崎润一郎所著的《上海见闻录》与《上海郊游记》中详细地记录着,谷崎润一郎访问中国这件事情对于当时的文坛而言可谓大事,1926年茅盾一直在上海[4],茅盾虽然没有直接与谷崎进行交流,但有可能了解到谷崎润一郎,因此看过他的作品也未可知。《痴人的爱》于1924年3月开始连载,1925年7月由创造社发行,而茅盾的《创造》完成于1928年2月,1929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创造》就收录其中。从时间上来看,茅盾是有可能看过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受到谷崎润一郎的影响这一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三、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与茅盾《创造》的比较

相似点

(一) 男主人公的“培养妻子”与“创造妻子”

《痴人的爱》与《创造》中,男主人公的性格迥异,但是却对“妻子”有着同样的“追求”。《痴人的爱》中的河合让治与《创造》中的君实都希望自己能培养或者创造出令人骄傲的“妻子”。《痴人的爱》中写道:“自分自身のつもりでは寧ろ彼女を育ててやり、立派な婦人に仕込んでやるのが楽しみなので、ただそれだけでも満足出来るように思っていたのです。”[5]与此同时《创造》中的君实说道:“我打算找一块璞玉——是的,一块璞玉,由我亲手雕琢而成器。是的,社会既然不替我准备好了理想的夫人,我就来创造一个。”[6]《痴人的爱》中的让治让妻子奈绪美学习英文,《创造》中的君实苦心诱导妻子娴娴看进化论,看尼采,看唯物派各大家的理论。由此可见,谷崎润一郎与茅盾笔下的男主人公都抱着相同的目的——培养和创造理想中的妻子。

(二) 极具诱惑性的官能美描写

官能美的描写是谷崎文学中的一大特色,谷崎笔下的女性多为妖艳、具有肉感以及摄人心魄的诱惑力。与此同时,茅盾塑造的女性形象亦是多为具有肉感、独特诱惑力的。以下为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中描写奈绪美的情节:

“彼女の体が前よりも尚つややかに、憎いくらいに美しさを増していることは私の目には決して見逃せませでした。私はしばしば想像の世界で、彼女の全身の衣を剥ぎ取り、その曲線を飽かずに眺め入ることを余儀なくされました。”[7]

谷崎刻画的奈绪美极具“曲线美”,这种美刺激着人的感官。与此同时,茅盾笔下的“娴娴”也富有肉感的诱惑力。

她的颊上泛出淡淡的红晕,她的半闭的眼皮边的淡而细,媚而娇嗔的笑纹,就如摄魂的符箓,她的肉感的热力简直要使君实软化。[8]

由上可见,谷崎与茅盾在小说中都展开篇幅进行了官能美的描写,突出强调了女性的肉感。

(三) 女主人公的三处相同改变

谷崎与茅盾笔下的女主人公均经历了“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好胜心增强”、“肉体欲望逐渐强烈”这三处变化。首先是性格上的变化:

彼女はこっちへ引き取ら手から顔色などもだんだん健康そうになり、性質も次第に変わって来て、ほんとうに快活な、晴れやかな小鳥になったのでした。[9]

(前略)当他们游莫干山时,娴娴已经出落得又活泼又大方,知道如何在人前对丈夫表示细腻的昵爱了。[10]

从这两处对比可见,无论是奈绪美还是娴娴,在男主人公的引导下已经发生了性格上的改变了,谷崎笔下的奈绪美最初是什么都不懂,也很羞涩,茅盾笔下的娴娴也从最初的害羞保守转变至活泼大方了。其次是奈绪美和娴娴“好胜心”的增强:

たまには彼女が負けることがありましたけれど、そういう時には又別の手を知ってい て、是非その金が欲しいとなると、どんな真似をしても、勝たずにおきませんでした。[11]

(前略)况且娴娴对于自己的主张更坚持,差不多每次非她胜利不可,于是本不愿意的“各行其是”也只好实行了。[12]

第三处改变是“肉体欲望”的逐渐强烈:

(前略)それでも駄目だと私の膝へ靠れかかって頬ッぺたを撫でたり、口の端を摘まんでぶるぶると振ったりとあらゆる誘惑を試みました。[13]

现在娴娴是“青出于蓝”。有时反使君实不好意思,以为未免太肉感些,以为她需要强烈的刺激了。[14]

由上可见,谷崎塑造的“奈绪美”与茅盾刻画的“娴娴”都产生了三处相同变化,这三处明显的相似点是不容忽视的,也是考察茅盾《创造》是否受到《痴人的爱》的影响的重要因素。

不同点

(一)女主人公结局的不同

奈绪美逐渐沦落为荡妇,过着奢侈的生活,娴娴则在思想上进步,成为了积极向上的新一代女性,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们试图培育和创造的妻子都脱离了自己的预想,两位妻子更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二)小说中体现的作者关注点差异

《痴人的爱》中的让治十分崇尚西方生活,让奈绪美学习英语与音乐,然而《创造》中的君实则选择让娴娴学会关注政治。《痴人的爱》中写道:

一体ナオミは、音楽の方はよく知りませんが、英語の方は十五歳からもう二年ばかり、ハリソン嬢の教え方をうけていたのですから、本来ならば十分出来ていい筈なので、リーダーも一から始めて今では二の半分以上まで進み……(後略)[15]

《创造》中写道:

他抱了严父望子成名那样的热心,诱导娴娴读各家的政治理论;他要娴娴留心国际大势,用苦心去记人名地名年月日;他要娴娴每天批评国内的时事,而他加以纠正。[16]

四、不同点的原因分析

虽然《痴人的爱》与《创造》在小说情节构造以及描寫手法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然而这两部小说的不同点也是值得重视的。产生这种不同点的原因可以归为两个方面。

(一)时代背景的不同

《痴人的爱》写于大正时代,当时正值西欧文化涌入日本,多数日本人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谷崎润一郎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谷崎的前期作品中,均体现了崇尚西方生活的倾向。叶渭渠在《谷崎润一郎传》中提到:“本来崇拜西方的谷崎润一郎,为体验西方的时髦生活方式,做着假西行梦而移居横滨西方人居住区后,他的崇拜西方热特别是西方时髦主义达到了顶点。”[17]

然而,《创造》写于1928年,当时的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痛,也使得包括茅盾在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苦恼不已。从1924年的五四运动到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茅盾一边进行着文学创作,也为革命四处奔波。因此,在《创造》这篇小说中,随处可见政治的影子,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对于每个文人而言都是始终挥散不去的忧虑,茅盾更是积极为其奔走、辛劳一生。

(二)创作原则的根本性差异

谷崎润一郎是唯美派代表作家,而茅盾则属于写实主义阵营。艺术至上是谷崎润一郎的毕生追求,谷崎追求纯粹的美与艺术,这些均与政治无关。与此相反,茅盾主张“文章为人生”,创作原则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小说女主人公的结局差异。

注释:

[1] 曾真.茅盾与谷崎文学的审美意识比较[J]. 求索,2011:1

[2] 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 同注[2].75.

[4] 茅盾,茅盾全集——第八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43-45.

[5] 谷崎润一郎『谷崎润一郎集』[M].新潮社 ,1970.

[6] 同注[4]

[7] 同注[5] 666.

[8] 同注[4] 24.

[9] 同注[5] 525.

[10] 同注[4] 20.

[11] 同注[5] 548.

[12] 同注[4] 7.

[13] 同注[5] 548.

[14] 同注[4] 20.

[15] 同注[5] 539.

[16] 同注[4] 16.

[17] 叶渭渠.谷崎润一郎传[M].新世界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谷崎潤一郎.《谷崎潤一郎集》.新潮社,1970.

[2]茅盾.《茅盾全集―第八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葉渭渠.《谷崎潤一郎伝》.新世界出版社,2005.

[4]钟桂松.《茅盾正传》.苏州文艺出版社,2010.

[5]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王向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曾真.茅盾与谷崎文学的审美意识比较.求索,2012.

[8]孟庆枢.谷崎润一郎与中国文学.日本学刊,1996.

[9]周宁.文化阐释:茅盾时代女性创造新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猜你喜欢

小说创作茅盾比较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手稿管窥
例谈家庭成长经历对张家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的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