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干预策略

2014-01-17林萍

青年文学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心理健康

摘 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其培养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职业学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类型的特殊性,尤其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文章从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职业倦怠、心态失衡、压抑心理、人际关系敏感、情绪管理能力不理想五个方面入手,分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外部压力、自身发展压力、学生方面的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三方面提出干预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原因;干预策略

作者简介:林萍(1983-),女,湖南邵陽人,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2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其培养对象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个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据相关研究发现,职业学校教师的不良心理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水平。54.03%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4.23%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8.2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1.53%的教师有重度心理疾病[1]。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这几个方面:

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般是指由于失败、精疲力竭或者因为过度消耗精力而变得枯竭。教师职业是一个压力较大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学生的不同期望,各种期望的分歧使教师产生职业压力,无形中引发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另外由于角色冲突、职业的低创造性等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心态失衡。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完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相比,职教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另外,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意味着职教教师的劳动付出更大,但教师的付出与其工资福利待遇却并不成正比,这样容易引起教师心态失衡。

3、压抑心理。教师职业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家庭的顶梁柱,教师还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等等,多重角色的转换容易造成教师心理矛盾和冲突,教师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易造成压抑心理。

4、人际关系敏感。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教师承受一定的生存压力,要时刻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解雇或者淘汰,对于同事取得的成绩容易心存嫉妒,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敌意。

5、情绪管理能力不理想。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生活和工作区分开来,容易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进课堂,出现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2005年,我国研究者[2]使用SCL-90自评量表调查了天津、湖北共九所中等职业学校459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工作压力,结果发现: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全国成人但高于普通中学教师,贾素萍也在实证调查中发现职业学校教师的不良心理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尽管教师中只有10%的心理症状超常者,但是强迫、抑郁、偏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却普遍存在[3]。因此,应该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

(一)外部压力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外部压力引发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来自就业市场、学校和工作环境三方面的压力。

1、来自就业市场的压力

进入21世纪,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标准,技术工人除了心理素质良好、文化基础扎实外,还要有意识和能力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这无形中加大了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教他们学会做人和掌握专业技能。职业学校为了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如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繁重的任务造成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压力大增。

2、来自学校的压力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新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但由于教师工作本身时间较长、压力较大,学校的这些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长期处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容易产生无助、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另外,学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容易引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3、来自工作环境的压力

“不被重视”一直是职教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之一,近些年来,尽管国家一系列的政策都倡导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对职教教师的关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职教教师的状况,他们在工作和心理上均承受压力,能不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同行的认可和学生的尊重都容易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通过师生互动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心理。美国鲍德温研究发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4]。

(二)自身发展压力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职教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除了具备其他教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般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动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及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如“双师型”教师、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教师得在工作之余进行学历提高和职称晋升等,有的教师能够适应形势的需要,化压力为动力,但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下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三)来自学生方面的压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学习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职校教师除了要负责教学、班级管理工作外,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管理课堂纪律,久而久之,教师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與理论知识学习相比,职业学校学生对实践技能更感兴趣,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非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还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满足职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改变但有些教师却在这种压力下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逃避学生、逃避教学。

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一)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心理健康水平就低。为了有效地改善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关部门应切实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科研环境,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同时,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可以专心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且能引起社会公众对教师工作的关注,进而促使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二)建立合理的学校支持系统

社会层面的支持只是为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还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作用。

第一,推进学校管理改革,改变不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学校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应注意将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听课评价、学生评教等制度结合起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到公正、公平、客观、合理。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明确教师的专业工作要求,避免教师的角色冲突,减轻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强化他们的主人翁地位。

第二,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科学、有效的培训是减少教师压力的间接途径。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在职培训,更新和加深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减少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压力,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第三,为教师设立交流平台,增加教师之间的了解,缓解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爱和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获得。学校应该为教师设立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了解,缓解教师之间紧张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倾诉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一起进行解决。这样既有助于营造教师间宽松的人际氛围,又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建立教师自我调节系统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个人也要学习一些压力应对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建立积极的自我调节系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遣能力,合理地控制和宣泄自己的情绪。

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多学习、多接收新知识,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并且能够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面对工作、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时,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合理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安排工作和休闲,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三方面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4]张静君,章雅青.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教育 技术,2009(19):67-69

[2][3]曾玲娟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64、67.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