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

2016-11-23韩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小说创作精神分析王安忆

摘 要:王安忆几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是她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在创作的道路上她一直在坚持不断创新。在遵循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的基础上,王安忆也在小说创作中的自我表现上进行着超越。如果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去关照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会发现其小说中体现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与现代表现手法的相融合,王安忆将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做到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超越。

关键词:精神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

作者简介:韩丹(1991.6-),女,汉族,辽宁开原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1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医学家佛洛依德所创立,然而这种治疗精神疾病的学说却逐渐影响到其他领域,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发面,精神分析学说一度影响了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精神分析学说的运用在中国2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就已出现,在30年代更是成为新感觉派小说的常用表现手法。精神分析学说的运用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常用表现方式,是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展示。但精神分析学说的运用并不是王安忆对创作手法的单纯更新,而是尝试将现代的表现手法与自己的叙事哲学融合起来。

王安忆的“三恋”是其运用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之作。《小城之恋》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因为单纯的性欲而结合,而两人在性欲的驱使下互相吸引的同时,也在极力地摆脱这种吸引。这种挣扎就应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自我与本我的之间的搏斗。王安忆也表示她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就是想以性为桥梁来构造主人公的关系。“性的浩劫,有感情的背景,有理想的背景,性才可能成为一种健康的关系;人完全不能自控的,不断地索取,不断地享受,不断地麻木,不断地刺激,便是一种恶性循环,而他们都是没有理性的”。[1]这也是王安忆借《小城之恋》表达的对于人的初蒙以及性的基本的看法,而精神分析学的运用避免了主题的直接表达,使文章的意蕴更加的含蓄深刻,体现出了小说的现代性特征。而《荒山之恋》则是以金谷巷的女儿与大提琴手殉情为结局,是自我不能控制本我的结果。《锦绣谷之恋》则更是直接淡化鲜活的恋爱事件,将女编辑在恋爱中各种喜悦、兴奋、及渴望的心理体验作为小说主要的叙述内容,这种写法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以叙事为主的写法,用主人公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小说成为了一种情感与感受的聚合。也有评论家认为《锦绣谷之恋》的女主人公是与作为叙述主体的王安忆重合。女主人公对现实婚姻的厌倦体现了王安忆本人对现实中婚姻秩序的质疑,作者的现实理想不能完全与现实的秩序相契合,因此,在《锦绣谷之恋》中,为了使自我与本我的调和,王安忆描绘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部分,在许多西方现代小说的创作中都有渗透。王安忆的作品中也具有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的痕迹。在王安忆的早期创作中,她笔下的主人公多是单纯、文静、被寄予美好理想的少女形象,被称为“雯雯”。在早期的“雯雯系列”中,主人公雯雯总是会倾慕年长又温柔宽厚的年长男性,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走出无助与弱小。例如《69届初中生》中,雯雯最终与任一结合,任一比雯雯年长近十岁,且体贴宽容又能给雯雯最温柔的庇护。

这种“厄勒克特拉”情节,可以说是王安忆在创作初期的一种自我展示,雯雯的无助与弱小,恰恰象征了一种个人化的孤独无奈与迟疑,而“雯雯”们与男主人公的结合则是体现了对于男权社会的渴慕,以及个人化的孤独与无奈被现实中以男权为主的社会秩序的认可与接纳。

而在《小鲍庄》中,拾来与二婶的结合就是精神分析学中恋母情结的体现。从小被人遗弃的拾来,被大姑收养,而以母亲角色出现的大姑也可说带给了拾来性意识的启蒙。拾来对大姑的一种似有若无的防范意识,则体现了内心对于母爱的一种强烈的渴望之情,也是一种亲近母亲的性意识。而这种内心中的亲母意识也造成了拾来与二婶的结合。小鲍庄比拾来大十几岁的二婶可以说代替了大姑在拾来心中的母亲形象,使拾来内心的那种亲母的性意识在二婶的身上找到了寄托。可以说二婶不仅仅是拾来的妻子,更扮演了拾来内心一直渴盼的母亲形象。但是拾来内心的那种恋母情结也限制了她与二婶的关系,二婶对于拾来的爱虽然真挚,却也处处拿出本地人的姿态和一种近似母爱的管束。这也使拾来丧失了人格的独立性,磨平了他原有的棱角,而屈于与二婶母亲式的爱中。这也可以说是恋母情结的一种限制。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文学,都涉及人类的动机双方都关心人的主观方面,即精神。所以精神分析学说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受到推崇,特别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和意识流表现手法等发面有较大的影响,而纵观王安忆的创作轨迹和她所一直推崇的创作理念,可知王安忆在自己的小说中融入精神分析学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尝试,而是让精神分析学说为自己小说主题的阐释创造条件,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依靠人物的行动来展示人性的创作框架中跳脱出来,让人物的心理阐释人物的行为,通过对人物内心真实情感的展示来凸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人的本性中所隐含的矛盾的部分,使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表现方法得到拓展。

注释:

[1]王安忆:《王安忆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参考文献:

[1]王安忆.《王安忆说》[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王安忆.《王安忆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3]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小说创作精神分析王安忆
中秋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例谈家庭成长经历对张家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说不尽的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