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组织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1-12冯作涛
冯作涛,蒋 俊
(1.69220部队1分队,新疆库车842000;2.特种作战学院二系,广东广州510500)
按照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指示要求,全军部队以新军事斗争准备为使命牵引,以打赢现代战争需要为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的训练实践探索。体能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作战中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把握规律、与时俱进、科学组训,提高部队体能训练的效果,使官兵体能适应作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本文对我军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军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提高部队体能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 目前我军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军部队的体能训练虽然备受重视,各级积极组织,但部分基层指挥人员对体能训练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不能科学组织体能训练,导致训练效果不佳,频繁出现训练伤病情况。
1.1 重数量轻质量
如何做到科学练兵?就是根据不同课目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练出最好的成绩。但是,有些部队在开展体能训练的时候,往往对官兵只是要求每天完成了多少量,训练了多少课目,训练时急于求成,擅自更改训练计划,忽略了训练规律和训练效果。导致官兵参训的心理压力大,在达到体能极限之后,很多官兵就容易形成偷懒、得过且过的习惯,越训练越疲沓,造成训练效果不佳的后果。
1.2 讲主观轻客观
在开展体能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组训者往往只讲主观上的愿望,要求受训者做多少就是多少,而不是根据每个训练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强度,导致官兵的身体难以承受。组织训练者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官兵,形成了一种“我说了你就得练”的压迫式训练方法,使受训者长期处于压抑的精神状态,对训练采取应付的办法,使训练达不到要求和效果。
1.3 抓整体轻个人
在开展体能训练中,组织者既要抓好整体训练,又要抓好“个别人”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切实、可靠、科学的训练计划,只是图省事,往往只抓整体训练,进行“一锅烩”,导致个别战士训练时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同时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也不能充分发挥潜能,成为训练尖子。这样的训练,既没有帮助到体能落伍的战士,也没有挖掘出训练尖兵,缺少了竞争的训练氛围。
1.4 重安全轻实效
有些基层部队,由于担心出现训练伤病和其他安全事故而主观降低了体能训练标准,在单兵负荷上能轻则轻,在组训方式上能简单就简单,在组训时间上能缩短就缩短,根本没有考虑实际的训练效果,也就无法达到训练目的,因而出现了官兵觉得什么都练了,却什么都没有练好的现象。
1.5 训练计划粗糙,存在盲目施训
我军体能训练计划通常是以《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军人体能标准》为依据制订实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所制订的体能训练计划比较粗糙,训练的计划性和指导性不强。比如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只是罗列出一定的训练时间与训练内容,没有训练阶段、训练目标、组织管理、训练方法、训练强度以及场地器材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部队官兵在训练时无所适从,出现随意性训练或盲目性训练。由此容易出现偏训、漏训、发生伤害事故等现象。
2 纠正体能训练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
针对部队基层主官在抓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应做到科学制订体能训练计划,由部队组织懂训练、有经验的干部组成体能训练工作小组,针对部队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训练时间地点,科学制订体能训练实施方案,训练计划最好按士官和士兵分别进行区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只注重抓训练多少,而忽视了训练的科学性和质量。在基层部队的体能训练中,伤病是困扰军事主官组织训练的一大障碍。伤病对训练效果、训练积极性、训练自信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客观现实情况,对训练对象、条件等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既考虑到官兵的实际体能情况、训练器材的实际作用,又要考虑如何遵循体能训练的规律,对所训课目制订分步系统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训练时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标准。
2.2 提高思想认识,校正训练方向,避免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部队进行体能训练,受训者思想上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果在组织训练的时候,官兵感到非常害怕,就说明体能训练可能不被受训者所接受,给他们造成了思想上的压力。我军现役官兵中“90后”独生子女占了较大的比例,由于一部分战士从小很少接触体力劳动,吃苦耐劳精神较差,如果在训练中强度过大他们将很难适应,一旦其在体能训练中产生恐训、厌训心理,那么训练就很难达到目的,也无法完成体能训练任务。为解决这些问题,组织者首先对受训者要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其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端正官兵的训练态度,提高他们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其次在训练中组训者要严格按训练计划执行,按章操作逐步进行,把握好正确的训练方向。再次,在组织部队官兵进行体能训练时,领导和组训者一定要严格按部队训练计划进行,不能因自己喜好随时改变训练内容,更不能随意变换训练课目。领导和机关要随时对本单位军事体能训练开展检查、进行训练评定,并对训练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出不足,同时,广泛听取受训官兵的意见,听取好的建议和方法,适当对体能训练计划做出调整,避免组织训练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保证体能训练有序进行。
2.3 把握训练重点,将奖优罚劣制度化
在部队组织体能训练时,指挥员要有重点地组织训练,重要科目和重要环节要有重点地指使专人专项组织训练。为促进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可举行各项目的小竞赛,并制订一系列奖惩规定,将训练成绩训练获得的荣誉奖励与个人利益相挂钩,以此约束和激励参训官兵,对优秀的训练尖子,在考学、转士官和立功受奖方面优先予以照顾;同时对训练成绩不佳、训练中偷懒的官兵进行相应处罚,使其产生危机感,通过奖优罚劣使部队受训者看到训练先进的好处,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训练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训练风气。
2.4 遵循训练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在部分组训者看来,体能训练就是要每天不断地增大训练量。这种不符合科学的想法是错误的,训练应按训练规律进行,根据训练强度、训练内容和训练进程来逐步提高或加大训练量。训练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并且科学实施的训练过程。部分组训者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训练方法不被接受,效果不明显。开展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等原则,对身体条件本身就差的同志,就要区别对待,绝对不能强拉硬拽,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训练事故。因此,在探索训练方法时,教练员要多开动脑筋,针对每名受训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从而稳步提高训练质量。
2.5 规范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模式,强化训练效果
规范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模式,不仅能调动官兵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增强体能训练效果。最有效的创新训练就是,结合实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即对抗性、实用性、敏捷性的要求,创新训练方式,采取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训练的要点融合到一起的训练形式来进行体能训练。
规范体能训练内容和强化训练效果必须从每一次训练抓起,一次规范的体能训练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合理的训练顺序。即先训练容易的内容,后训练难度较大的内容;先进行负荷较小的练习,后进行负荷较大的练习;先进行灵敏柔韧的训练,后进行速度、力量、耐力的训练;先进行负荷较小的训练,后进行负荷较大的训练。二是充分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这两个活动是体能训练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提前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身体的兴奋程度,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训练伤病,提高运动成绩。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有助于身体快速恢复,减轻疲劳程度。三是适当的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一次训练实际练习的时间占训练总时间的比重。组训者要避免频繁的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做思想工作、调整队形,以免占用有效练习的时间,影响训练效果。
2.6 科学预防,加强保护,确保训练安全
训练安全问题是组训者最为担心的,一旦发生训练事故,出现训练伤病,不仅影响官兵的健康,而且影响部队训练、战备、执勤等任务的完成。作为组训者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训练事故”,被其束缚手脚,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训练,事故就可以避免。一是掌握安全知识。不论是组训人员还是参训人员都应该掌握一定的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知识,部队应加强与体育类院校的交流合作,邀请专家来部队举办训练伤防护的讲座。二是提高安全意识。组训人员要在训练前反复强调动作要领、注意事项、训练纪律,坚决杜绝官兵在未采取保护措施、保护人员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进入训练场地,自行开始训练。三是完善保护措施。进行体能训练前,要根据训练课目的具体内容,制订安全措施,认真检查训练器材和场地的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训练中,要安排专人对参训人员进行保护和帮助;训练结束后,要及时了解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发现身体不适等现象,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到医院诊治。只要正确地按照训练计划科学组织部队进行体能训练,就一定能够确保部队的训练安全。
[1]李之文,陈孝平.军事体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20.
[2]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