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2017-11-25崔博
崔 博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崔 博
微格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之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本文在分析微格教学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的思路,以期提高军队院校士官学员组训能力的培养质量。
微格教学 士官组训
一、微格教学简介
1958年,美国掀起了全国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在针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和在职教师教学技巧培训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斯坦福大学于1963年提出了微格教学,之后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经各国师范教育工作者多次对比实验,其培训效果和效率得到一致赞许。我国北京教育学院在1980年引进并开始研究微格教学,1987年开始实践,随后其他师范院校和教育院校逐步开始了研究和实践。
在理论上,微格教学认为:教学能力可分解为多种单一的教学技能,每种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单独的学习、示范、训练、评价得以形成和不断改进,最后将发展成熟的各种教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整体的教学能力。这就使得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教学能力培训,成为了内容清晰、目标明确、方法手段便于操作和控制的教学技能训练。
在实践上,微格教学采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一方面将每种教学技能运用的典范提供给受训者以供学习,一方面全面、准确、实时地记录下受训者练习教学技能的过程以供评价,其中,评价一方面由培训者和受训者进行主观评价,一方面由专业计算分析软件进行客观评价。这就使得教学技能训练变得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二、军队院校士官学员组训能力培养
(一)士官学员组训能力的分解与组训技能的分级
将教学能力分解为不同种类的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得以进行的最基本前提条件,而分解得是否科学合理则深刻地影响着微格教学的最终结果,同时,由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对教学能力的需求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教学技能还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士官学员组训能力同样是多种组训技能的有机结合体,而士官组训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对象则包括了士官专科学员、士官初晋中学员和士官中晋高学员三个层次,其对组训能力的需求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士官学员组训能力进行分解并对组训技能划分等级是士官组训能力培养课程的首要问题。
目前,依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针对士官学员组训能力提出的“四个一”评价标准,士官学员组训能力主要包括有:制定组训计划的技能、编写组训教案的技能、实施理论授课的技能和组织实作训练的技能,教学经验表明,据此标准对士官学员组训能力进行分解还不够详细具体。同时,士官专科学员的要求是“能组训”,即能组织一般课目的训练,士官初晋中学员的要求是“善组训”,即能组织重难点课目的训练,士官中晋高学员的要求是“精组训”,即能组织特色课目的训练,而该标准尚未对士官学员组训技能进行分级。所以,士官学员组训能力和组训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地区分。
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组训能力的分解和组训技能的分级必须尽可能地科学合理,但是,由于组训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对它的认识至今还很不够,所以区分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这和微格教学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区分情况是一样的。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将教学能力分解为14项教学技能,而英国新乌斯特大学分为12项,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分为5类9项,香港中文大学分为5项,北京教育学院则分为10项。从各个国家到各个学校,区分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不过尽管如此,各个国家各个学校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进行区分的指导思想却大同小异。因此,士官学员组训能力的分解和组训技能的分级也应该遵循一些共性的原则:一是组训技能应该涵盖组训活动的主要和重要影响因素;二是组训技能应该适用于全部或绝大部分专业的组训活动;三是组训技能应该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四是组训技能应该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要求;五是组训技能应该能够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六是组训技能的级别应该与教练员的层次相符。
(二)士官组训能力培养课程的实施程序
微格教学的核心过程是“学习→实践→反馈”的循环,在此基础上,士官组训能力培养课程的实施程序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是理论辅导,即传授组训能力与技能的有关理论。主要是组训技能的概念、构成要素、应用目的、实施方法与要求等,使学员对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第二步是观摩示范,即示范某项组训技能或技能组合的运用典型以供观摩。示范可以是不同水平、不同角度的,可以是成功的例子,也可以是失败的例子,但一般应以高水平的正面示范为主。
第三步是组训备课,即学员为某项组训技能或技能组合的练习准备一堂组训微型课,形成计划、教案等备课成果。组训课题应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为佳,备课时应兼顾课程能够提供的保障条件。
第四步是组训实践,即学员根据所备组训微型课进行组训授课。这是课程的中心环节。每个学员轮流担任教练员,其他学员扮演受训者,教员则负责用摄录设备记录组训实践的实况。
第五步是组训评价与反馈,即根据记录,对照标准,针对学员对某项组训技能或技能组合掌握的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后学员依据评价结果不断进行改进。
[1]孙文杰.微格教学初步[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装甲兵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