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开展帆板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2014-01-12高敬涛冯岩松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帆板肌群战斗机

高敬涛,冯岩松

(海军航空兵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辽宁葫芦岛125001)

随着航母正式列装部队,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驻舰飞行训练任务的不断增多,由陆基转向舰载的全新作战训练环境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研究和探索与舰载环境相适应的体能训练科目,确保舰载飞行员体能在海洋环境下的适应性有所提高,以满足未来海上作战训练和生活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1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开展帆板训练的必要性

1.1 传统体能训练内容的局限性

《航空体育》是飞行人员传统的体能训练课程,含航空体育理论、航空基础体能训练、航空心理学等诸多内容。其中应用于体能训练的短跑、篮球、长跑、旋梯、滚轮、器械体操等专项训练项目一直沿用至今,这些传统的运动项目对于飞行员陆基训练时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然而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升级换代和作战训练环境的根本性转变,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训练需要进行全面升级。传统的体能训练科目与长期的陆基训练特点息息相关。在陆上体能训练科目的主要特点是以下肢支撑为主来完成所有的跑、跳、投及拉伸支撑等项目,这样的运动方式并没有完全打破人体原有的平衡机能。即便是在旋梯、滚轮这样的旋转类运动项目中,人体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下,身体神经系统依然只能感受到单向或双向的位移变化。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来讲,这些训练科目相对于未来海上作战训练及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海上运动项目的优势

海上帆板项目的开展受训练环境及气候条件变化影响的因素较大。恰恰是这一点,符合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未来作战训练、生活环境的要求。第一,所有的海上运动项目都打破了人体长期陆上生活建立起来的身体平衡感知系统。人体在海上环境中适应由被动变主动,需要建立符合海上环境所需的技术运动及生理心理主动适应,从而达到适应海上生活训练环境的目标。第二,运动项目大多以操纵类为主。海上项目多以驾船、操帆等操纵类耐力性项目为主,对肌体建立和完善本体运动技能,特别是针对飞行操纵技能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海上运动项目具有高度的挑战性。海上帆板运动项目由于受训练环境的改变,对受训者的精神、体力、意志都是非常特殊的考验,对受训者的运动心理和技能水平发挥带来全新的挑战。第四,改善飞行员平衡协调能力。海上项目在海面上受到风、浪、流的影响较大,长期的适应性训练,对提高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非常有益。第五,突出了海军航空兵的训练特点。长期以来,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体能训练与空军飞行员体能训练项目基本一致,缺少海军航空兵本身的特色,增加海上运动项目训练可改变这一困境。

2 帆板运动对提高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综合能力的作用

2.1 提高身心适应能力

在驻舰环境中,船体的摇摆、晃动、噪声等对飞行员来讲,都是非常强烈的外界干扰,对其敏感的神经中枢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前庭平衡功能出现紊乱,呈现晕船、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国外舰载机飞行员晕船的发生率为81.7%~90%,不能坚持飞行者约为7.7% ~18.2%[2],导致不能驾机升空,从而影响战斗力。

陆基飞行训练时,飞行员可以在训练后保持正常的休息环境,没有噪音、震动等相关不可抗因素的干扰,身体可以得到全面的放松和休整,这对于飞行员身体机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对提升其自身飞行技能的稳定性也有显著效果。长期的陆基训练生活环境已经使飞行员身体建立了稳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和调节机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固化也使身体机能与陆基飞行训练产生强烈的适应性。舰载训练生活环境则完全不同,航母无论是在抛锚还是在航行过程中,每秒钟的姿态都不一样。飞行员身体因受到剧烈的刺激而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者可能直接导致非战斗减员。

帆板运动完全在海面上进行,使飞行员肌体充分感受到来自海风、浪涌的刺激,逐步建立起海上生活的身心适应和平衡感知,由原来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适应;形成适应海上环境所需要生理心理主动适应能力,从而达到适应海上生活、作战和训练的目标。

2.2 提高精细化操纵能力

舰载机飞行员操纵动作的精确度和频率远远高于陆基飞行员。着舰过程中的油门、杆、舵的操作频率要比陆基着陆时高出几十倍,这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体神经系统适应能力,机体灵敏度、速度、耐力、快速放松急加速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着舰瞬间,飞行员必须立刻做出将油门推至最大的逃逸复飞动作。这对上肢肌群肌肉耐力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飞机操纵过程,概括地说是一个“发现-判断-操纵”的过程[4]。对于飞行操纵的要求,关键是操纵的准确和熟练程度,判断要正确,操纵更要准确。

帆板运动的帆体与可以360度旋转的万向节连接,帆面的两侧带有操纵杆,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海面上,不仅要通过人在板体上站立位置和身体姿态的不断调整来操纵和维持人体与帆面、人体与板体这两方向上的平衡,并随时要感知到风向的力量和变化方向,对帆面进行前后左右的操纵,其频率和力量要做到相当精确,使风帆发挥出最佳的受风效果,以确保帆板在各航段用最佳的航线和航速完成规定比赛航程。这不仅对帆板运动员的外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其小臂肌群、肩部肌群、听视觉系统反应的准确性及操纵的精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舰载机飞行员进行帆板运动,对于其提高精细化操纵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3 提高平衡协调和抗眩晕能力

帆板运动中,核心力量在维持平衡、提高协调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是兼顾深层稳定肌和表层运动肌的力量训练,通过自身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达到训练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并提升控制能力以及本体感觉的一种练习方式。核心稳定性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5]。核心稳定性在帆板运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始终处于下肢力点不稳定的环境,必须克服不断变化动荡的水面对其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才能实现完整的运动过程。

帆板运动在不摇帆的情况下,为保持身体、板体和帆的平衡与稳定,运动员常常需要采用微调的动作,利用上肢的指腕屈肌、肩背部肌群、腰腹肌群和下肢的大腿前后肌群、小腿的前后肌群做以静力性为主的肌肉工作方式来维持。修改的这些静力性的工作方式对受训者背、腿的大肌肉群负荷刺激较大的同时,对关键部位站肌群肌肉的力量耐力也提出很高要求[6]。所以小肌群的静力力量耐力同等的重要。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对帆板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训练后,身体各项机能将逐步形成对项目的适应,不断增强自身机体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能力,间接提升抗眩晕的机能,从而提高驻舰作战训练、生活的适应能力。

2.4 提高空间定向能力

飞行员空间定向能力是飞行员维护飞行安全、顺利完成飞行任务的最核心要素之一,是飞行员生理品质和技能水平的综合体现[7]。人在地面上,由于习惯性的受下肢支撑,视觉系统具有眼见为实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其占据了地面空间定向的主导地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在海面上三维空间进行活动时,不仅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飞机加速带来的惯性,以及前庭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不能区别的重力和其他力量的作用。这种特殊复杂的作战训练环境,极易对飞行员空间定向系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飞机着舰过程中,航母本身航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加上自身的飞行速度,海上的风速及浪涌影响,对飞行员找准跑道,适时准确降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正常的降落过程中,正确判断是否挂住阻拦索的反应时间不到1 s,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降落更需要飞行员依靠自身的本体感觉,真正做到“人机合一”的状态,充分利用自身的感知系统,正确判断自身所处的位置和飞机的空中姿态,来进行合理的操控。

帆板在航行过程中,最高时速可达80 km/h,运动员不仅要正确判断与陆上参照系之间的距离及方位,还要及时准确地判断海面上的情况变化。海上的风向千变万化,海浪瞬息万变,在操纵过程中,对本体的感知系统要求非常精确,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风、浪、流的变化,从而使操纵更科学更合理。经过系统的帆板运动训练,可以使舰载战斗飞行员的视觉定向系统、前庭定向系统和本体定向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其发现判断能力更为准确,本体感知系统反应更加灵敏,这是其他陆上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

3 结论

研究分析表明,帆板运动项目对提高飞行员飞行技能的形成,提高其海上作战训练、生活的适应能力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帆板运动精确的操纵技能与飞行技能的互通性、相似性,是其他陆上项目所不能比拟的;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主动改变来提升和改善舰载机飞行员的平衡机能和抗眩晕能力是陆上项目所无法实现的。因此,将帆板运动项目应用于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海上体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教练员配备、场地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条件也基本成熟。这一项目的开展将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综合体能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航空体育学科体系带来新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1]杨明.飞行人员传统体能训练手段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模式探讨 [J].现代教育科学,2009(1):373.

[2]陈伯华,王敏.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卫勤保障特点分析 [J].人民军医,2012,55(9):820-823.

[3]陈建中,周纯山,王长盛.加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针对性训练 [J].海军航空兵,2013(3):43-44.

[4]付国强,温太麒.飞行员成长心理学[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58-59.

[5]姜智东.力量训练对飞行学员抗荷能力的影响 [D].东北师范大学,2009:7-8.

[6]杨洪志,张莉清.我国女子帆板国家队运动员体能状况分析与评价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454-455.

[7]吴海平,倪俊嵘,聂亚昆.海军航母舰载歼击机飞行员专项体能探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4):100-102.

猜你喜欢

帆板肌群战斗机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苏-35S战斗机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一种帆板驱动机构用永磁同步电机微步控制方法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