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供一个自由的舞台,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学习

2013-04-29谢红芬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课堂效率创新思维

谢红芬

摘 要:不同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水平,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发展潜能,这些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以深刻了解数学的本质,进而有效建构新知。

关键词:学习需求;课堂效率;创新思维

课堂上怎样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究的舞台,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学习呢?下面结合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遵循学生学习需求,促进主动建构

学生一旦有了学习需求,就会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如,以《加法交换律》为例,当课堂上在探索出加法交换律后,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猜想: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交换律?教材先是呈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再是探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而把乘法分配律单独编制单元放到了四年级下册。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现在学生的热情明显倾向于探究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交换律上。基于以上认识,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学生都要学到交换律,那我能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呢?于是我把教材进行了纵向联系,从探索加法交换律拓展到探索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交换律上,而把探索加法结合律调整到下一课时与乘法结合律一起。接下来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猜想去研究,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从猜想到举例最后得出结论,或奋笔疾书,或争论得面红耳赤,个个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减法、除法没有交换律,而乘法有交换律。

二、提供多样选择材料,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运用多种策略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激活学生思维。请看我的《梯形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问: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梯形吗?

(1)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2)展示汇报。

生1:用小棒摆。

生2:用钉子板围。

师问:有没有围得不一样的呀?举起来看看。

生3:老师,有人围了五条边。

师:看来梯形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生4:用方格纸画。

生5:用七巧板拼。

生6:用纸折,展示沿线折。

师:用长方形纸折出了一个梯形,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6: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现在只要沿这条斜线折就行了。

师:还有用以前学的不同图形折出梯形吗?

生7:用平行四边形折的。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只要破坏一组平行的对边,就可以变成梯形了。

师:为什么?

生8: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生9:我还能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折呢。

师小结:大家用已经学过的不同图形都折出了梯形,你能说说折的诀窍吗?

生10: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就破坏掉一组,没有对边平行的就创造一组。

师:看来梯形……(强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上述片段,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用钉子板围、用方格纸画、用七巧板围等不同方法去创造梯形,用以前学的各种平面图形去转换“变”出梯形,经历了探索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激发了灵感,逐步清晰地建构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同时在大量操作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

三、允许学生自由表达,鼓励个性创新

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为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只要学生一讲到书上的要点就急于小结练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如果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不一样的想法,学生就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退位减法》的片段:

师:你能计算13-9吗?

生1:我用小棒先摆1捆和3根,先拿去3根,再拆开一捆拿去6根。

生2:我先拆开1捆小棒拿去9根,再把剩下的合起来。

生3:3根不够减9根,拆开一捆和3根合起来是13根,拿去9根,还剩4根。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我认为3不够减9,但可以把9减3得6,这样就当欠6个,再从10里还掉6个,即10减6得4,这样算得的结果也是4。

师(根本没有想到):这种想法与众不同,咱们再举几个例子用你的方法试试呢?……学生举例成功。

我统计了班上每种算法相同的人数,前三种算法说出来,大多数学生选择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先借再减”的方法,但实际上今后在计算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往往先算十几减几(不熟练)很容易口算错。反而是上面与众不同的算法“先欠后减”,两步都是10以内的算法并不易出错很受欢迎。学生发现的这种“高招”很妙,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求异性。

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除了学生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们”。也许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学习数学的过程一波三折,却是值得的,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步走向深刻,得到的结论才会深深扎根于心底。因次,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自己走进数学、探究数学,自由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课堂才能绽放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文化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课堂效率创新思维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