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08
周海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变“错误”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让“错误”生成“精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易错点,突破重难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错误;探究兴趣;重难点;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73-01
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高声呵斥,或断然打断令其坐下,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轻易回答问题,不敢贸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抹杀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教师应巧用智慧“点亮”错误,让错误成为课堂的宝贵教学资源,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一、利用“错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巧用“错误”,分析易错点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容易出现错误,诸如26÷3=7……5等错误屡见不鲜,对此,教师不能简单打个大大的“×”,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出在哪儿,提醒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不能大于除数。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在试商时应到最大数为止。然后,再给出几道计算题,让学生快速说出最大能商几,余数是几,以避免类似错误再发生。
三、善用“错误”,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有效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分数的认识”中,“平均分”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例如,“把一个西瓜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是1/2”的判断题,学生容易做错。教师不妨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这个问题是否正确。认为正确的为A组,认为错误的为B组,然后让A、B两组举行辩论赛,各自陈述理由。在辩论过程中,B组的人数逐渐增多,A组的人数逐渐减少,通过辩论,学生们逐渐明晰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自然攻破。这样的教学,既显示出教师巧妙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教材的机智,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借用“错误”,激活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错误”也是一种思维的创新,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这个层面上看,错误也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妨将错就错,不否定学生的答案,让他们自己讲解解题思路,在讲解过程中激活思维。学生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或许有顿悟现象,意识到自己答案的不完美,从而实现自主纠错,探究错误,突发发现错误并勘误的灵感。对于学生这种“闪光行为”,教师应不吝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一道思考题:煮一个鸡蛋需4分钟,同时煮5个鸡蛋,需要多少分钟?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回答4×5=20(分钟)。此时,教师不应给出评价,而是以“你是怎样思考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学生说:煮一个鸡蛋需4分钟,煮5个鸡蛋所用的时间应该用乘法,所以4×5=20(分钟)。教师再引导:“思路清晰,分析有条不紊,但是请问:这5个鸡蛋有几种煮法?”于是,学生们纷纷说“可以一个个煮,也可以一起煮。”“那么,这位同学说的煮5个鸡蛋要用20分钟,是哪一种煮法?与题意相符吗?”于是,学生们恍然大悟。
小学数学中,行程类应用题较多,也是学生易出错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创新性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小红骑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m,照这样的速度,小红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那么,小红家距离学校有多远?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错误是600÷10×3=180(m)。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假如180m是正确的,那么根据题意,从家到学校要用10分钟,600÷10表示应该已经知道全程是600m,而600m是小红3分钟行驶的路程,所以全程180m与题意是矛盾的……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使学生逐渐意识到错误从开始就出现了,没有抓住问题的中心。
五、结束语
有教育专家认为, “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很多参加优质课评选、赛课和上示范课、观摩课的教师,也都践行着“学生出错之时,恰是课堂精彩之时”的理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让“错误”生成“精彩”,让“错误”迸发出智慧、创新的火花,令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越娟.典型错题在教学改进中的应用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05).
[2]祁俊霞.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点谋略[J].内蒙古教育,2014(02).
[3]岑晓芸.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