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生在实习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2013-04-29刘凤云
刘凤云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职高专护生在实习期常会出现自信心缺乏、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工作缺乏主动性、人际沟通能力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了解护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正确的对待和解决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实习质量,对于其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护生;临床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4-0038-02
由于环境的转变,护理临床实习是完全不同的学习形式,亦是一个比学校更大更复杂的学习知识和人际交往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实习生面对和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些问题不但影响护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不利于其顺利进入和适应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笔者通过对我院护理实习生近几年的实习调查及医院反馈,就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常见的问题
1.1 自信心不足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对实习周围的环境、人员都很陌生,自身角色不能及时转换,尤其是临床实习早期显得更为突出。多数学生过于强化自己的“学生”角色,害怕出错,不敢动手操作,表现为紧张、好奇但又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相对较短,实践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畏惧心理,自信心缺乏。此外,部分病人或家属对护生资历并不信任,如有些家长拒绝护生为自己的孩子做静脉输液,更加导致护生缺乏自信。
1.2 人际沟通能力欠缺
缺乏沟通技巧,这是全日制护理实习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护患沟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实习时年龄相对较小,社会阅历不足,原有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本科生较差,虽然在校期间学过人际沟通学等相关内容,但仍表现出明显的护患沟通问题。尤其是刚进入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患者,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因不主动接触患者而导致护患间关系淡漠,或由于言语不当而致护患间沟通障碍。如晨间护理时不知如何与病人交流,表现出拘谨、不自然。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过于直白、生硬,让病人感到不好回答。
1.3 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
高职高专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期相对较短,多数专业课程在大二学年集中开设,学习任务繁重。进入临床后,医院会对护生在实习前进行统一摸底考试,近几年来,普遍反映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护生对疾病的理解、观察和提供护理的能力。有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重实践忙动手,而忽视了理论学习。还有些学生对自我要求降低,以实习忙、累为理由自我松懈,而临床实习恰恰是一个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强化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
1.4 工作缺乏主动性
现在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加之现在医院实习护生相对较多,学生有依赖心理,容易滋生实习中的惰性,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如不爱观察,不爱提问,老师吩咐什么就做什么,把实习当任务来完成。此外,有些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机械、重复、琐碎,心理落差较大,由此产生消极负面情绪,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如多数护生只愿意学习打针、抽血等技术操作,对铺床、翻身、擦浴等基础护理工作则不太乐意做。
1.5 法律观念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在就医期间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不断增强,医疗矛盾纠纷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当前护理院校在护理基础教育中,侧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对医疗法律的内容涉及较少,导致临床实习后所学的法律知识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生从学校到医院,面对开放多变的社会环境缺乏经验,对自己的法律身份、应承担的责并不清楚,甚至从未考虑过。在以往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只重视护理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强化护生法律意识。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暴露出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过分自信和疏忽大意等问题容易侵犯病人权益,造成医疗纠纷。
2 处理措施
2.1 自信心的培养
尽快转变角色,使护生认识到自己已走出校园并正在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校期间可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见习或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够提前感受临床工作环境,消除紧张、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近两年我院尝试在护生实习前安排技能强化训练,对临床常见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强化、巩固,使得他们在进入临床后熟练的为病人提供护理操作服务,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强操作信心。此外,带教老师对培养优秀护理人才起重要作用,应对学生起着表率作用,以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感染护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增强信心。在学生与病人接触之前,带教老师应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在指导下完成工作,以此消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取得他们的信任,使护生受到正面鼓励。
2.2 提高护生人际沟通的能力
护理专业应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加大人文课程的开设,在学习中,应多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为临床护患沟通打下基础。此外,在校期间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社区健康教育或义诊等锻炼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怎样和病人打招呼,怎样介绍自己,如何与病人交流、收集资料等,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同时带教老师应提高自身人文修养,为学生做出榜样。
2.3 增强护生理论知识水平
护生进入新科室时,带教老师应明确告知本科室实习目标,并通过布置作业、晨间提问、组织教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护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办。同时通过出科考试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对成绩不理想者,分析原因,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督促护生学习,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2,4
强化职业情感,提高护生工作主动性
护理职业情感则侧重于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如对专业的热爱,对病人的热忱,对技术的钻研等。情感作为态度的一种因素,在态度形成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护理职业行为倾向。积极的情感往往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积极、正向的行为。临床带教中应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激发工作热情。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神圣性和重要性,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精神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5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
护理专业应增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课程或者讲座,抓好实习前教育,让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树立应有的法律意识。其次,带教老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及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将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带教始终。使护生懂得护理工作中也存在潜在性的法律问题,从而增强其法律意识以确保医疗安全。在护理实践环节和操作中,带教老师应指导护生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不断提醒自己,对病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综上所述,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应善于发现实习中的常见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及带教老师的引导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