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职院校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3-04-29亓新学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亓新学

摘要:地方高职院校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服务职能;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的互利双赢的做法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4-0005-04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有12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50%以上,在校生近1000万人,占全国高校生的一半多,素有“半壁江山”之美誉,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又是十分密切的,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其他教育类型无法替代的。地方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类型,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它是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功能和职能;第二,它是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第三,它具有地域性,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地方高职院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作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重要目标定位;作为地方政府出资举办的学校,服务并回馈地方经济发展是其应尽之义务。

近年来,高职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教育改革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它起到了缓解地方经济建设中急需大批专门高级技术人才的压力,在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地区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职教类专业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职院校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内涵建设

1 确定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思路

办学定位指一所高校在国家、地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其内涵丰富,涉及层次定位、重点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面向定位和规模定位。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南,有助于高校明确自己的身份,有助于高校确定发展方向,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专业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确定。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从而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没有明确的定位就会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的定位,要明确“地方性”、“职业性”、“高等性”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从而进一步明确其办学定位、学校类型、专业类别、人才标准、服务方向的具体内容,做到准确定位,各安其位。

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紧密结合阜阳作为农业大市的市情,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总结学院多年的高职办学实践,在2006年的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学院确定了办学定位,后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为:“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立足阜阳,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适需对路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学院的办学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办学;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创品牌,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为学院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导向。

2 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产业是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可以看出,产业和专业都指向物质生产,这也是它们彼此联系的桥梁。地方高职院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桥梁,将学校的专业质量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的建设来直接对接地方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没有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就如同两条平行线不可交叉,而有了这样的一种对接就可以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阜阳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专业建设,逐渐构建了以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造价等为主的工科类专业群;以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为重点的农学类专业群;以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为重点的经贸三产服务类专业群。在国家确定的15个紧缺人才专业领域里,我院涉及到的有数控技术、工程造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三大专业群的逐渐生成,使学院的办学定位充分显现出来。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及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在建设高职专业过程中,学院针对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改造、停招一些老专业,增设一些新专业,逐步优化专业整体结构,以保证学院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合度。在专业建设中,强化优势,突出重点,形成了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体系。引导和鼓励微生物技术及应用、数控技术、物流管理等一批专业,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就业“五要素”,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学习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办出水平、体现特色。现已建成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校级重点专业,初步形成国家、省和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职专业特色,走产学研一体化

于地方高职院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日标。要实现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其途径就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地方高职院校首先要发挥自己人才培养的优势,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将教师的研究与地方经济联系起来,地方高职院校要把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现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要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区域”,要坚持研究的地方性和实效性;再次,要积极推进成果的转化,要将自己或别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完成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总之,地方高职院校要背靠学科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主动搭建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当成一种自觉的可持续的活动。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教育发展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对口院校支援的多元办学体制机制,努力破解学院发展难题。与阜阳大中型企业举行恳谈会,共同探讨拟定《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和《董事会章程》,规范合作内容、运行方式和利益分配,积极尝试建立理事会、董事会。与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校外实训、顶岗实习、项目研发等,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一中心任务,学院坚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重点专业建设引领其他专业发展,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积极探索、培育高职教育特色。一是实行工学交替,分层推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别在索尼(无锡)数字产品有限公司、安徽科工贸集团、上海英业达集团建立了工学交替实习基地,实行第4学期到企业实习,第5学期再返校上课,第6学期再一次顶岗实习的方案,数控技术专业也从08级学生开始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方案。二是产学结合,顶岗实干。例如:数控技术专业利用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先进的装备和技术,积极开展与企业生产上的合作,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组织学生结合实训教学为企业代加工零部件,不仅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园艺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结合专业教学承担了校园的绿化任务,同时申办了“阜阳植苑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在进行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工程设计、园林植物种植、养护管理,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形成能力。三是校企结合,共育人才。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都能与相关企业结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学院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习管理和考核。四是双证引导,强化技能。一些专业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开发相应的课程,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工种鉴定接轨;一些职业技能鉴定列为选修实践项目。通过“双证引导”,促进课程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 加强职业培训

高职院校在完成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加强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括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会培训。企业员工培训要以地方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升级换代为背景,满足企业人员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社会人员培训要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以及城镇建设为背景,满足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需求。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开展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培训方面,数控技术专业、建筑技术专业利用暑期面向社会招收知识青年开展培训;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为阜阳汽运集团订单培养汽车维修、乘务、站务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受省扶贫办委托面向农村退伍军人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面向本院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40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方面,学院已成为阜阳市教育干部培训基地、阜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开展社会服务,既彰显了学院的育人功能,又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

2 提供技术支持,参与高新技术攻关

高职院校要针对地方产业的实际,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工作;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提升、管理模式更新等技术项目;积极构建应用技术咨询平台,向社会广泛开展应用技术咨询活动。地方高职院校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应结合专业建设主动开展地方经济资源、经济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宏观性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承接了阜阳污水处理厂等多项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工程;为花卉种植农户和果蔬种植销售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安徽开乐专用车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开展了机械零部件代加工、生产线改造和新设备的开发。

高新技术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地方上有很多高新技术项目有待攻关。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虽比不上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但仍有相当的科研实力,拥有很多掌握高新技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应鼓励他们直接参与地方高新技术攻关,借以突破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积极申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课题,争取立项攻关。自2008年以来学院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2项,争取省级质量工程资金730万元,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达3000多万元,依托微生物省级示范实训中心,与安徽古井、阜阳金种子等白酒企业,就皖北地区“白酒微量成分共性与差异性分析”、“地产量高级醇酒精酵母的选育”等项目进行合作研发;参与安徽华润啤酒公司、阜阳京九菇业公司“啤酒活性污泥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项目攻关等,增加了校企合作的科技含量。先后为安徽家和兴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开展了生产线改造和新设备的开发。

3 引领中职教育的发展,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

地方高职院校在地方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引领地方中职教育的发展,义不容辞。应主动积极地开展中职师资培训、接纳中职学生来校实习实训等服务工作,特别要重视在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机制。首先,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中职和高职作为同类性质的教育,要统一基本内容,即中职和高职都要树立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切忌泛泛而谈,要从各自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途径人手,开展办学指导思想的检查和评估。其次,在衔接模式设计上,要坚持贯彻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的示范、带动和指导作用。第三,在保证措施上,要理顺关系,建立中、高职统筹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这类机构不仅要有权威性,而且要有一贯性,以利于加强中、高职之间的协调和联系。第四,在教学管理上,中、高职教育要积极探索和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教学制度,加快形成中、高职柔性衔接的机制。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部门正在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为中高职有效衔接制定长效机制,多渠道推进地方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

三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服务职能,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的互利双赢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成长的根基和沃土,是地方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源泉。游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外,地方高职院校将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地方高职院校只有扎根于这片沃土,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行业企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才能确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得到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应采取两个对策:

第一,优化外部社会环境,扩大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法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能,对高职教育从舆论支持、政策扶持、经费倾斜、业务指导等多方面给予关注,才有可能促使地方的高职教育发展规模扩大。舆论支持主要是转变教育观念,政策扶持主要是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把高职教的发展纳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在高职院校征地、科研、人才引进、校办企业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经费支持主要是积极做好捐资、引资、融资、筹资的工作,利用财政、国债、银行贷款、政府贴息款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实力。业务指导主要是在教学质量和基本建设方面给予宏观控制,推动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整体加强。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职业培训、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营造了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当前,地方经济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对高职人的需求渐趋旺盛,所以要大力发展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但是,我国目前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从长远来看,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不能急功近利,应注意把握潜在的人才需求,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够引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实际,从以下方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学校始终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各主要教学管理环节建立起明确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和工作规程,制订了多项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逐步建立了由主要行政领导、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教学单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生等多方参与的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突出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就业质量跟踪。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做到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经常化、制度化,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2008以来,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