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魄理论在针刺临床中的应用初探

2013-01-25丘志刚陈淳黄拓荫黄瑞聪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1期
关键词:宗气灵枢形体

丘志刚陈 淳黄拓荫黄瑞聪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

肺魄理论在针刺临床中的应用初探

丘志刚1陈 淳2黄拓荫1黄瑞聪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

肺魄为五神之一,本文从肺魄的含义、生理病理功能等方面论述肺魄理论,肺魄功能失常可引起神志和形体上的病症,针刺过程中重视肺魄理论指导,在治疗肺魄相关疾病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肺魄;针刺;临床

中医肺魄理论是《内经》中“五神”学说的重要内容,虽早有记载,但因其抽象难懂,后世医家并未充分重视,在临床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从肺魄理论的含义、功能及临床应用特点方面探析,以期肺魄理论在针刺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好的指导意义,提高针刺临床疗效。

1 肺魄的含义

魄是神的一部分,属于“五神”之一,魄神归属于肺。《灵枢·本神》中有“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之说,可见魄是先天之精、神形成后所表现的生命现象,并且魄为阴精所化,具有属“阴”的特点。《说文解字》云:“魄,阴神也。“魄”为人体中的阴神,无“魄”不生。《十三经注疏·左传·昭公十年》孔颖达曾提到:“附形之灵为魄”,有学者[1]提出“魄神”还可以表示依附形体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其在精神活动中是一种较为低级的精神活动,相当于非条件反射。“魄”藏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主气,外合皮毛,与魄的本能感知相关。故肺与魄关系密切,常以肺魄并称。

2 肺魄的生理功能

2.1 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气的功能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由人吸入外界的清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肺的呼吸正常与否必将影响到宗气的生成与分布,也影响着肺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其“贯心脉”,行气血的功能。气血的盛衰影响着魄的功能[2]。若气血不足,不能正常濡养神气,魄神亦将虚衰。即气血旺则魄神旺,气血虚则魄神怯。

2.2 魄的生理功能

孔颖达在《十三经注疏·左传·昭公十年》认为魄 为“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指的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张景岳解释道“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觉也”,更进一步揭示出“魄”不但与视、闻、哭、记忆等本能密切联系,更是人体感知外物,感受外物刺激的基础。

2.3 肺与魄功能关系

《灵枢·本神》说:“肺藏气,气舍魄。”肺主气,司呼吸功能正常,宗气推动血脉运行有力,气血旺盛,化生濡养精气,精足则魄强。如此,魄才能反应灵,敏,耳听鼻嗅口嚼功能如常。肺合皮毛、司卫气、主一身之表,魄反应最敏感的部位在体表位于毛发和皮肤,肺主一身之气功能正常方能知痛痒,抵御外邪侵袭。故肺与魄在功能上密切联系。

3 肺魄的病理改变

3.1 神志改变

魄为五神之一,《灵枢·本神》:“肺志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可见魄可受到七情刺激而发生神志改变,引起魄神受扰不安,轻者则失眠、烦躁、善太息;重者魄伤则魄散不安而发狂,旁若无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阴气衰者为狂,阳气衰者为癫”之说。《灵枢·本神》中有:“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又曰:“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因而,魂充魄足,情志调和,则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反之则影响魄神。

3.2 形体改变

肺主气藏魄,外合皮毛,故肺魄发生病变可引起呼吸不利,皮革焦,毛悴色夭等改变。肺魄功能正常发挥需要靠气血濡养,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灵枢·天年》曰:“八十岁,肺气虚,魄离,故言善误”。过度劳神,可导致肺魄虚衰,神衰日久及形,形体亦弱。又“魄”既属沉降之浊阴,因此又常以之指称糟粕(其义后来另造“粕”字表示)。中医谓肛门为“魄门”,如《素问·五藏别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王冰注曰:“(魄门)谓肛之门也。”内通于肺,故曰魄门。可见,气血衰弱,耗神及形,均可导致形体病变及与肺脏相关疾病。

4 针灸治疗肺魄异常疾病特点

肺魄异常可以引起人神志上和形体上的改变,形质神用,形神关系密切。针刺之要效,在于能够调和人体的气血,安定五脏。气血充足、五脏安定,则肺魄功能正常,临床可用针刺治疗由肺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以下几种虽为常见病症,但有肺魄功能异常的特点,如:①因肺魄不安于体舍,感知过激,而引起的失眠,其表现以以夜寐轻浅、易寤或频寤为特征;②因肺魄离于外,不能固摄体表,表现为体弱多汗、易感冒;③以多忧为特点情志改变,肺宣发肃降失常引起的肺系相关病症。此外,还可用于治疗耳聋[3]、便秘等。针灸治疗以上疾病的过程中,从肺魄理论出发,拓宽临床思路,指导临床选穴,在常规穴位处方的基础上加以与肺魄相关的腧穴,如中府、肺俞等穴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疗效。《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本,必先本于神”,神乃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神缺一不可,可从整体调人体的气血五脏,调和五神神气,从而达到安定肺魄的功效。

[1] 滕晶.中医五神之魂魄要素探论[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 1924-1927.

[2] 王德煌.试论中医魂魄学说的临床意义[J].福建中医药,2003,34 (4):41-42.

[3] 赵晶晶,陈小宁.治聋不忘宣肺浅析[J].新中医,2009,41(3):114-115.

R245.31

A

1671-8194(2013)21-0287-02

猜你喜欢

宗气灵枢形体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试述“宗气”与“肺痹”
采采卷耳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