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2018-01-2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宗气论治内经

1 中医宗气理论概述

1.1 宗气的概念与别称 《中医基础理论》明确宗气的概念为:“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1]。追溯宗气源流,宗气概念为后世医家解释《内经》原文而得出的,最早明代医家张景岳就已经基本上解释了宗气的概念,他说:“人身之气有二∶曰清气,曰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曰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曰受气者清。二者总称真气”[2],认为人体真气由谷气和清气组成;又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是为真气,亦曰宗气”[2],认为真气就是宗气,由此可知,景岳已经基本把握了宗气概念里的两个重要组成谷气和清气。及至近代,医家张锡纯进一步说:“药物、饮食及呼吸之空气,皆其补助培养之料也”[3],直接点明了宗气与谷气和清气的关系。两位医家为后来中医学教科书宗气概念表述奠定了基础。

历代医家又称宗气为大气、上焦阳气。张景岳、汪昂、马莳、张志聪、薛雪等医家认为大气就是宗气,但喻嘉言认为大气“无可名象”[4],其不同于宗气,并将大气概念扩展,认为人身诸气皆统之于大气,他说“然而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4]。后张锡纯详细分析《内经》条文,明确提出大气就是宗气,并首次提出大气(宗气)也是上焦阳气,他说“盖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3],明确宗气别称为大气、上焦阳气。

1.2 生成与分布 宗气来源于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之精气,亦来源于肺脏呼吸之自然界清气。其分布,《内经》原文可知宗气分布于胸中、喉咙、鼻、气街、息道、左乳下,后马莳、张景岳等医家结合《内经》原文又阐释,宗气随营气分布于十二经脉,而张志聪、陈修园强调宗气分布于十二经脉之内外,随营卫而行,其言“宗气行于经脉之外内,行于脉内者,偕营气而行,行于脉外者,随卫气而转”[5],但他们都强调宗气分布于十二经脉。

1.3 生理功能及与其他诸气的联系 《内经》中明确指出宗气的生理功能有:贯心脉、行呼吸、下注气街而充元气、司嗅觉、明五色、司音声、举脏腑。孙一奎、张景岳等医家认为宗气统宗营卫二气,强调宗气资助营卫而濡养、温煦全身,其言“营气卫气,无非资借于宗气”[2],“故宗气盛则营卫和,宗气衰则营卫弱矣”[2]。后世总结宗气许多其他的生理功能,如统诸气、布津液、振作心思脑力精神、抵御外邪、行气血等,其实皆可从宗气所资助的营卫二气之生理功能中推论得出,故宗气的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营卫二气的生理功能。同样营卫之气可形成宗气,莫枚士说:“二气合行于心肺之间,则积而为宗气”[6],由此可知宗气与营卫二气是相互为用的关系。宗气又与元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气为宗气之根本,何梦瑶说:“气与血并根抵于先天,而长养于后天”[7]。宗气助元气滋养全身,“后天所生之宗气,亦下行而与少阴之精气相合……并行于经脉皮肤之外内者也”[5],同样宗气与元气亦是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宗气充盛于中焦营卫二气,根袛于下焦元气,而元气、营气、卫气又经宗气布散于周身以荣养五脏六腑。正如周学海所说“三气互有体用,有两得而无两离也”[8]。

1.4 宗气功能失调及治法 论治宗气失调,当推张景岳、张锡纯、喻嘉言三位医家。张景岳、张锡纯详细讨论了宗气概念及宗气失调的论治。喻嘉言虽也详述了胸中大气概念及其论治,但是他认为“宗气……原不与大气混诊也”[4],其论治大气之法强调“通胸中之阳气”[4],张锡纯在其论治心肺阳虚、大气下陷证时推崇喻嘉言说:“喻嘉言《医门法律》最推重心肺之阳”[3],实际上暗示着对于上焦(心肺)阳气的论治可以参考喻嘉言所论。

总结三位医家论治特点,可将宗气失调分为宗气痹阻和宗气不足,而宗气不足具体又分为宗气大泄和宗气下陷。张景岳首提用纯甘壮水之剂治疗宗气大泄以填补真阴。喻嘉言引金匮胸痹、水气篇诸方温通阳气、祛除水饮以治胸阳不足、阴邪上泛之大气痹阻。张锡纯用升举大气之法,结合医案系统论述大气下陷的病因、主证、兼证、脉象、治法、方药及与他病鉴别。三位医家分别论治宗气大泄,宗气痹阻,宗气下陷,其侧重有所不同。

2 中医宗气理论的内涵

宗气即大气,包含上焦阳气,宗气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为“贯心肺,而行呼吸”[9],为心肺功能的体现,宗气其余的生理功能可以通过营卫元三气的生理功能而体现。宗气与营卫元三气相互为用。论治宗气失调当从温通阳气、祛除水饮、填补真阴、升举大气入手,这是宗气理论的基础。

宗气积于胸中,为心肺之所居。心为阳,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阳为人体营卫精微布散全身、荣养五脏动力之源头,真正体现上焦阳气者,正是心阳,心阳充足,则养心神,助肺阴,营卫精微正常输布,全身脏腑经络、肢体关节的功能才能正常。肺为阴,朝百脉,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阴为营卫精微与清气气化相合的产物,脾胃之气充盛,肺气宣肃正常则肺阴充足,心阳动则随十二经脉以濡养全身。宗气理论中宗气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为贯心脉而行呼吸,其以心为主,肺为辅,直言贯心脉而行呼吸,而非行呼吸而贯心脉,且其诊查之法,以“左乳下,其动应衣”[10]为表现,均是强调心在宗气中的主导作用。《内经》有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10],脾肾精气充盛,心阳化源有余,心神得养,肺阴输布周身得以濡养脏腑经络。由此可以看出,宗气理论重视上焦心肺,尤其重视“心阳”的作用。

宗气理论源自《内经》,充实于《内经》,强调了运动、饮食、情志对于宗气功能的重要作用。《内经》指出“久卧伤气”“劳则气耗”,认为运动过少、过度都会耗伤人身之气,宗气作为人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会受到影响,运动对于宗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此《内经》提出“不妄作劳”的运动理念,强调形神俱养、动静结合[11]。总结其方法有散步、导引、按跷、吐纳、存想等[12],具体实现形式包括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诸多传统功法。宗气理论强调饮食水谷对于宗气的重要作用,针对饮食五味,《内经》强调“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即不能过饱、过饥,亦不能五味偏嗜,又提出五脏五味苦欲补泻理论以调补五脏。《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曰:“喜伤心”,“喜则气缓”,皆强调情志对于心脏的影响。《内经》首提“百病生于气也”[10],治疗情志失调当以调气为要,可用针灸理气机、调情志;首提语言开导、以情胜情[13]、惊者平之的方法,通过恰当的心理疏导调理脏腑气机,以治疗心理疾病;强调恬淡虚无的养神理念,乃养生摄生之法。

3 中医宗气理论论治心血管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宗气理论可应用于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病、泌尿、妇科等多种系统疾病[14]。以宗气理论指导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专家经验及临床试验研究见诸报道,主要涉及冠心病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专家经验方面,程丑夫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失代偿时,存在宗气亏虚,认为治疗宜注重升补宗气[15];顾维超在张氏升陷汤基础上自制加味升陷饮合生脉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16];李敬孝升陷汤加减用以治疗胸痹,疗效显著[17];毛以林认为宗气不足、心肾阳虚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之本,治疗以益宗气、补阳气、健脾运为主[18]。临床试验方面,李永新[19]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益宗气的益气升降方联合艾灸法治疗,治疗组治疗后临床心功能分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尿量、脑钠肽等均明显改善(P<0.05)。顾旭将70例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酯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加用升陷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王金岿[21]将160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仅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陷汤加味治疗,结果显示升陷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症状,增强6 min步行距离,降低再入院率,改善生活质量。李寻等[22]运用宗气理论辨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宗气虚弱者,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病人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倦怠乏力等临

床症状,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

4 中医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23],中医心脏康复涉及针灸、推拿、药膳、太极拳、中药等诸多方法,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心脏康复病人,中医心脏康复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4]。宗气理论经历代医家不断注解发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现代学者应用调理宗气之法皆以古代医家所论为源头,总以温心阳、祛水饮、补真阴、举大气为基本原则,回归宗气理论本源,借鉴古代医家的思想精华,可进一步发挥宗气理论在心脏康复的作用。结合《内经》来看,中医宗气理论涵盖了中医康复理论的合理运动、调摄饮食、调畅情志诸多方面,与现代心脏康复所提倡的营养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交相呼应,其理论内涵及实践形式十分丰富。

通过古今文献,可以进一步整理挖掘历代医家的理论实践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不竭之源。结合现代心脏康复评估平台,临床医师可以评估细化中医特色疗法项目的效果,为现代心脏康复贡献力量。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8.

[2]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类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8- 175.

[3]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6- 177.

[4] 陈熠.喻嘉言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82.

[5] 郑林.张志聪医学全书·黄帝内经灵枢集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8- 597.

[6] 王新华.莫枚士研经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

[7] 邓铁涛,刘纪莎 .何梦瑶医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0.

[8] 王新华.周学海 读医随笔[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

[9] 郭霭春.灵枢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71.

[10] 郭霭春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5- 510.

[11] 王燕平.中医运动养生的理论和实践[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10.

[12] 徐月英,王喜涛.《黄帝内经》中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24- 25.

[13] 张凤芹.《内经》情志调摄之管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9):10.

[14] 杨燕,胡镜清,彭锦,等.宗气理论概述及现代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1):2437.

[15] 祝海梅,龙云,辜大为,等.程丑夫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验撷要[J].中医药导报,2017,23(6):45.

[16] 陶方泽,周小敏,方跃坤,等.顾维超治疗大气下陷证遣方用药经验撷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213.

[17] 杜盼盼,张茗.李敬孝教授应用升陷汤治疗气虚型胸痹经验[J].河北中医,2017,39(7):975.

[18] 闫秋林,毛以林.毛以林辨证论治慢性心衰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485- 486.

[19] 李永新.补益宗气联合艾灸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46.

[20] 丁志欣,李建杰,王亚宽.顾旭辨证使用升陷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对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9(32):165.

[21] 王金岿.升陷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大气下陷”型慢性心衰的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6.

[22] 李寻,陈玉良,徐宗佩,等.宗气理论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6):110.

[23] 韩宇.心脏康复研究进展[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24] 毕颖斐,毛静远,郑颖,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4):1618.

猜你喜欢

宗气论治内经
徐宗佩教授运用宗气理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诊疗经验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试述“宗气”与“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