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27例诊治分析

2013-01-22李文焕陈国富

浙江医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造口术外伤性肠壁

李文焕 陈国富

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27例诊治分析

李文焕 陈国富

乙状结肠破裂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乙状结肠肠腔内细菌含量多,肠壁血供特殊,一旦发生破裂,易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中毒性休克[1];加之老年患者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其确诊率不足10%[2-3],导致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2006-05—2011-06共收治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27例,在诊治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中男19例,女8例;年龄53~85岁,平均69.30岁;有慢性便秘史13例,近半年有大便习惯改变2例,有腹部手术史3例;发病时伴有感染性休克2例,伴发热10例;发病距手术时间,其中3例死亡者为20~28h,其余为10~16h。

1.2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大多对疼痛不敏感,就诊迟,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陈述病史困难,以致术前误诊率较高。诊断时结合病史特点、腹膜炎体征以及X线或CT检查结果进行判断。除3例伴发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的患者未能行腹部立位X线摄片检查,仅行腹腔穿刺证实腹腔有粪性浑浊液体而得到诊断外,其余24例均作X线或全腹CT检查,明确诊断后均行手术治疗。

1.3 术中所见及术式 术中确诊乙状结肠癌伴穿孔8例,粪块压迫肠壁致肠管缺血坏死7例,乙状结肠憩室炎伴穿孔5例,乙状结肠扭转伴穿孔4例,乙状结肠系膜栓塞致乙状结肠缺血性坏死2例,出血坏死性肠炎伴穿孔1例。行乙状结肠病灶切除、远端封闭、降结肠端式造口术21例,乙状结肠修补+横结肠襻式造口术4例,病灶处引流+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及乙状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各1例。

1.4 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误诊7例,占25.93%,其中误诊为胃穿孔3例,急性阑尾炎穿孔及绞窄性肠梗阻各2例;术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破裂者仅10例;其余患者均因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后才确诊。住院时间13~36d,平均19.25d。死亡3例,病死率11.11%;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并发切口感染10例,腹腔脓肿3例,切口裂开1例。

2 讨论

2.1 病因 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的病因有炎症性或溃疡性结肠病变、憩室、肿瘤、肠扭转及粪便压迫致肠壁缺血坏死等,与乙状结肠的形态、位置有很大关系,并与乙状结肠的血供特点有一定关系。乙状结肠的血供由肠系膜下动脉分出的乙状结肠动脉供应,其与支配降结肠的左结肠动脉之间没有较大的吻合支,且本身边缘动脉发育也较差。本组患者为老年人,其血管往往呈不同程度的硬化性改变,一旦乙状结肠动脉发生栓塞时,易致相应肠管发生缺血性坏死。本组有7例患者术中证实为粪块压迫肠壁致肠管缺血坏死。老年患者肠蠕动能力下降,往往致结肠下段粪便积聚,尤其在乙状结肠位置,其特有的“乙”字型形态使粪便通过能力下降,在积聚粪便的重力作用下,乙状结肠扩张,肠管松弛,易发生扭转,影响血运,肠壁发生坏死穿孔。Haddad等[4]认为该病多发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因坚硬粪块压迫肠壁,影响肠壁血供,导致黏膜缺血坏死,产生粪褥性溃疡,在某些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等)的作用下,溃疡穿孔致肠破裂。本组患者中有5例术中发现乙状结肠憩室炎症伴穿孔。乙状结肠憩室仅有黏膜、黏膜下层及浆膜层而无肠壁肌层,在发生肠功能紊乱时,憩室顶部由于肠壁环肌收缩而受压,使憩室内粪便和分泌物排空不畅而引起憩室炎。由于憩室内压力增加及严重感染可引起穿孔及憩室周围脓肿破裂。本组患者中有8例为乙状结肠癌伴穿孔,乙状结肠癌常见病理类型为溃疡型及浸润型,常常引起肠梗阻,使肠管内压力增加致肠壁缺血坏死而破裂。由于癌症本身的慢性消耗可引起贫血,加之急性梗阻时,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发生紊乱,肠道内细菌繁殖,穿孔后往往预后不良。少数学者认为内分泌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也可诱发自发性结肠破裂[5],但具体机制不详。

2.2 临床特点及诊断 本病的老年患者往往对疼痛不敏感,就诊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有些患者陈述病史困难,容易导致误诊(本组患者术前误诊率高达25.93%)。这些患者的误诊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乙状结肠内容物较干结,肠壁穿孔后粪便不易进入腹腔;或结肠破口较小,粪块阻塞或脂肪垂掩盖而暂时不表现症状;或因结肠肠壁血运障碍,数小时后肠壁缺血坏死才破裂;结肠破裂后化学性腹膜炎轻微,腹痛轻,待出现严重细菌感染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时再来就诊,往往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乙状结肠内含大量细菌,且以厌氧菌群为主,其中以厌氧类杆菌(厌氧乳酸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为最常见。细菌内毒素吸收所产生的畏寒、发热甚至感染性休克等是常见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有3例术前出现感染性休克;术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死亡3例,可能与就诊时间晚有关。此类患者诊断困难时,尤其合并感染性休克者,急诊行腹腔穿刺尤为重要,可有效防止漏诊、误诊,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从而有效改善预后[6]。乙状结肠破裂后亦可出现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内游离气体也可来自其他空腔脏器穿孔,但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游离气体相对较少,而胃和结肠穿孔的游离气体量要大的多[7]。本组24例患者作X线腹部立位摄片或CT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X线检查仅15例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另外CT检查还发现腹腔积液22例。因此,早期做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2.3 治疗 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多为老年人,就诊时往往都有明显的腹腔感染,所以一旦确诊或临床上有明显的腹膜炎表现,宜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宜根据不同病理性质及腹腔感染程度而有所不同。常用术式为:(1)乙状结肠病灶切除、远端封闭、降结肠端式造口术;(2)乙状结肠修补+横结肠襻式造口术;(3)病灶处引流+横结肠襻式造口术;(4)乙状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本组患者中行乙状结肠修补+横结肠襻式造口术的4例均为粪块压迫致肠管缺血破裂,清除干燥粪块、修整破裂口行局部修补+横结肠襻式造口术;1例因为憩室周围脓肿破裂,局部炎症水肿明显而行病灶引流+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对于乙状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污染不重,发病时间短,肠道内无明显积粪者,可行此术式。但术中应注意清洗腹腔和对结肠进行灌洗,做到肠壁血运良好,吻合处无张力,吻合口以下无梗阻,放置适当的引流物。术后及时处理肠胀气及加强支持治疗。本组大部分患者均采取二期手术。通过近端结肠造瘘转流粪便,二期手术较为安全。Serpell等[8]比较了几种手术方式的结果,发现无论是术后病死率还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以病变结肠切除加近段结肠造口术为最低。

总之,对于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早期确诊,尽早手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同时术前及术后的合理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1] 刘仁海.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18例诊治体会 [J].现代医药卫生, 2009,42(22):156-7.

[2] 皱卫.自发性结肠破裂误诊分析(附11例临床报告)[J].结肠直肠肛门外科,2010,16(3):37-9.

[3] 谢伟.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 (22):181-3.

[4] Haddad R,Bursle G,Pinger B.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sigmoid colon[J].ANZ J Surg,2005,75(4):244-246.

[5] 陈庆泳.自发性结肠穿孔8例诊治体会[J].华夏医学,2006,19(3):536.

[6] 崔国庆.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原因及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工程, 2010,9:10.

[7] 王炳德.克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6.

[8] Serpell J W,Nicholls R J.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J].Br J Surg,1990,77(12):1325.

2013-03-29)

(本文编辑:沈叔洪)

317500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

李文焕,E-mail:doctorliwenhuan@sina.com

猜你喜欢

造口术外伤性肠壁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不同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临床对比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风险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