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的感染规律及干预措施

2013-04-20洪晓燕

浙江医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输液物品门诊

洪晓燕

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的感染规律及干预措施

洪晓燕

医院门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也是人流量最大,病情、病种最复杂的地方,是医院感染的“重灾区”。其中,门诊注射室又因频繁的侵入性操作,患者停留时间长,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间接触频繁,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更大。笔者通过调查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的原因、途径,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阻断其感染途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1—12(1~3、10~12月为冬春季,4~9月为夏秋季)的空气样本以及医护人员手、医疗物品表面样本各120例。对冬春季、夏秋季进行环境、医护人员手、器具等预防感染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2 方法 医护人员手、医疗物品表面采用棉拭检测方法:用事先蘸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在待检测表面,以半径为10cm画圈3次,充分接触后,将棉拭放入无菌试管后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学检测,检测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判定标准按照Ⅲ类场所≤10cfu/cm2。空气采样按Ⅲ类环境选取5个点,放置9cm琼脂平皿,5min后收获菌种,将平皿放置37℃恒温箱培养48h检查菌落数目,以菌落≤4个为合格。

1.3 干预措施

1.3.1 环境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以上,夜间进行2h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晚以1%含氯消毒剂对输液室的桌椅等擦拭1次。冬春季每晚用紫外线灯进行通宵杀毒,早晨通风时间延长为1h,以加强空气消毒;夏秋季对桌椅等表面擦拭频率调整为早、中、晚各1次,共3次,以加强接触面消毒。输液区根据病种分类就坐,胃肠道患者注意表面消毒,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送口罩,对于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予以单间输液。

1.3.2 医护人员手 强化洗手卫生知识培训,落实操作前的七步洗手法,在操作间显眼位置张贴七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样式彩图,在操作台及治疗车上配备无水皮肤手消毒剂。

1.3.3 器具 建立专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柜,每2周进行1次质检,注射室操作间按照操作种类分为清洁区、污染区、消毒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干预前后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门诊注射室不同季节检测结果的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不同季节的医务人员手、医疗物品表面和空气样本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冬春季空气合格率低于夏秋季,而医务人员手与医疗物品等表面接触处的合格率则高于夏秋季。

表1 门诊注射室不同季节检测结果的比较

2.2 不同季节医院感染干预前后的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对环境、医护人员手和器具采用3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冬春季、夏秋季空气样本、医务人员手、医疗物品表面的合格率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季节医院感染干预前后的比较

3 讨论

门诊注射室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接触和呼吸道,本研究选取门诊医疗物品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以及门诊注射室内空气为检验对象,检测结果均发现细菌超标情况,与刘仕娟等[1]报道相一致。同时,笔者还发现门诊注射室的感染途径具有季节特征性,冬春季空气超标严重,而夏秋季接触面超标严重,可能与细菌的生存适宜因素共同决定了医院感染的途径及类型有关[2]。一方面因患者疾病谱随季节变化,夏秋季以胃肠道疾病为主,而冬季呼吸道患者疾患者数激增,大量人群集中输液容易相互交叉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潮湿,有利于表面物体上附着的细菌增殖,而冬季室内环境封闭不通风,又有利于有害病菌在输液室空气中长期滞留。

针对注射室内感染途径的调查分析结果,笔者针对不同季节感染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护理改进措施。有报道指出[3-4],门诊注射室的人流量大,注射室内环境被病菌污染及交叉污染在所难免,因此应特别重视环境护理,做到保持注射室的环境卫生整洁、空气流通。笔者综合文献报道以及上述检测结果,针对空气以及接触面进行了相应消毒护理干预措施,每天早晚开窗通风2次,每次时间在30min以上;夜间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h。输液室的桌椅等均以1%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晚1次。其中,冬春季加强空气消毒:每晚均紫外线通宵开放杀毒,早晨通风时间延长为1h;夏秋季加强接触面消毒,桌椅等表面擦拭频率为早、中、晚各1次,共3次。输液区根据病种分类就坐,胃肠道患者、呼吸系统患者等分开就做,胃肠道患者注意表面消毒、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送口罩。对于免疫系统低下患者,予以单间输液。

黄婷[3]、李丽君[5]指出,规范护理操作,不仅能有效改进医护人员操作部位(如手)的洁净情况,也能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频繁操作中可能带来的交叉污染或被污染。在输液操作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强化洗手卫生知识培训,落实操作前的七步洗手法,在操作台及治疗车上配备无水皮肤手消毒剂,供护理人员在连续的操作过程中随时取用以减少交叉污染的概率。

吕传芳等[6]指出,门诊医用器具也是门诊医院内感染的重灾区,笔者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建立专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柜,保持距离地面20cm以上,清洁干燥,在良好通风处。每2周进行1次质检,确保无污染。此外,注射室操作间按照操作种类分为清洁区、污染区、消毒区,不同区域执行不同功能,严禁混杂。

本研究严格按照规范预防感染护理程序开展护理管理,并结合疾病谱和感染途径的变化,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分区工作,责任到人,定期监测,能明显改善门诊输液室的感染情况,可在门诊输液室广泛推广使用。

[1] 刘仕娟.医院门诊注射室对感染管理的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33-2134.

[2] 行金花.加强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1):66-67.

[3] 黄婷,陈爽.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 16(7):132.

[4] 陈桂香.门诊注射室对感染管理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2,19(10): 148.

[5] 李丽君,柳帆.门诊注射室的感染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 135-136.

[6] 吕传芳,王学慧,程建华,等.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3004-3005.

2013-01-23)

(本文编辑:严玮雯)

316000 舟山医院门诊部

洪晓燕,E-mail:hws197438@163.com

猜你喜欢

输液物品门诊
称物品
门诊支付之变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