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2-10-09燕学波杜运华吕安林邢玉洁胡朝晖胡新君
燕学波,杜运华,吕安林,邢玉洁,胡朝晖,胡新君,岳 峰
近几年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技术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有效办法之一。Frieden-stein于1966年首先证实BMMSCs是骨髓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骨髓是由造血干细胞和非造血干细胞组成,BMMSCs是骨髓的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等。BMMSCs因取材容易,不涉及伦理问题和无免疫排斥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但是目前尚未筛选出BMMSCs特征性的表面标记分子,因此无法直接鉴定BMMSCs。目前研究发现BMMSCs表达间质细胞、内皮细胞、肌肉细胞等的一些表面标志抗原,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抗原。因此可以通过检测BMMSCs阳性和阴性表面标志抗原的方法间接鉴定BMMSCs。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有全骨髓贴壁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筛选和免疫磁珠筛选。但是4种主要分离纯化方法各有利弊,为此笔者提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联合分离纯化BMMSCs,联合细胞形态学变化和检测传代4代的BMMSCs表面阳性标志抗原CD44和表面阴性标志抗原CD45来鉴定BMMSCs。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4周龄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体质量(120±20) g,SPF 级,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伦理学标准。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L-DMEM培养液,胰蛋白酶,胎牛血清 (FBS),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 (1.077 g/ml),FITC标记的抗大鼠 CD44,PE标记的抗大鼠CD45,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光学倒置相差显微镜,高速室温离心机,流式细胞仪。
1.3 方法
1.3.1 BMMSCs分离、培养及传代 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在超净台中用不完全培养液彻底冲洗大鼠骨髓腔,获取骨髓悬液;用密度为1.077 g/ml的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出BMMSCs,加入适量L-DMEM完全培养液 (L-DMEM,10%FBS,300 mg/L L-Gln,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充分混匀,重悬、计数,以1×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T25无菌塑料培养瓶,随后将培养瓶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饱和湿度培养,3 d后首次更换新鲜L-DMEM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的悬浮细胞,以后换液1次/3 d,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原代细胞长满培养瓶底85%左右时传代;②待原代细胞接近85%融合时传代,加入2.5 g/L的胰蛋白酶2~3 ml,将培养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间隙增大,回缩变圆时,立即弃去胰蛋白酶,加入适量L-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按1∶2的比例将细胞悬液接种于L-DMEM培养基中,第3天首次换液,以后换液1次/3 d,传代细胞记为P1,再次传代细胞记为P2,培养至第4代,进行形态学观察及表面标记抗原鉴定。
1.3.2 BMMSCs的鉴定
1.3.2.1 BMMSCs形态学变化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典型细胞形态。
1.3.2.2 流式细胞仪鉴定 取第4代BMMSCs细胞,用PBS清洗之后加入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移入离心管中,室温下1500 r/min,离心 5 min。用 PBS 洗涤 2 次,弃上清,余 50 μl,配成浓度为1×106/ml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FITC标记的抗大鼠CD44单抗抗体2.5 μl,PE标记的抗大鼠 CD45 单抗抗体 5 μl,4 ℃,避光孵育 30 min。再次用PBS洗涤2次,弃上清液,加入300 μl的PBS,混匀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将样本上样于流式细胞仪,检测 FITC标记细胞和PE标记细胞各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BMMSCs培养传代细胞形态学变化 在倒置显微镜下,刚接种的BMMSCs呈圆形或球形,体积小,折光性强(图1a)。3 d后首次换液大部分细胞贴壁,体积较小,形态多样,大部分细胞为椭圆形、短梭形,也有三角形和/或星形细胞,且伸出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胞质突起互相连接(图1b)。7 d后,细胞快速增殖,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集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体积增大,以长梭形为主,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图1c)。传代后细胞生长旺盛,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且细胞形态均一,趋向一致(图1d)。
图1 BMMSCs培养传代细胞形态变化
2.2 BMMSCs表面抗原鉴定结果 对传至第4代的BMMSCs进行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MSCs表面抗原CD44和CD45,结果显示:BMMSCs CD44阳性表达率为(89.98±1.29)%,CD45阳性表达率为(2.14±0.22)%(图2)。此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采用联合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扩增,可以得到纯化的BMMSCs。
3 讨 论
BMMSCs是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中胚层,在骨膜、肌肉和外周组织中均有存在,以骨髓和脐血中含量最多,但也只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01%~0.01%。因脐血涉及伦理学问题,且不易采取,故从骨髓中分离、纯化和扩增BMMSCs就显得非常重要[1,6]。 最初 Friedenstein[7]建立 BMMSCs 的分离方法是利用贴壁法分离得到。但随着BMMSCs研究的深入,对细胞需求增加,快速获得足够的BMMSCs是各项研究的基础。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是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筛选和免疫磁珠分离法因操作繁琐,且易损伤细胞,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而较少使用。
图2 BMMSCs表面抗原表达
笔者通过充分冲洗大鼠骨髓腔获取最大量骨髓后,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然后利用BMMSCs易于贴壁的特点,通过换液培养去除悬浮不贴壁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悬浮不贴壁的细胞随换液而不断被清除,而BMMSCs因贴壁生长得以纯化。通过观察BMMSCs形态学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MMSCs表面阳性和阴性标志物来进行鉴定。从形态学上来鉴别:骨髓造血干细胞多呈圆形,而BMMSCs呈细长梭形,核大,且在培养传代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并形成细胞集落,排列紧密,走向趋于均匀一致。在分离培养的BMMSCs中,虽然含有部分造血细胞,但因其不贴壁悬浮在培养液中,在换液时可以逐步去除,少量造血细胞也能贴壁,但增殖缓慢,在消化传代时脱壁速度比BMMSCs慢,因此通过消化传代的方法也可逐渐将其去除,传至第4代基本可达到纯化目的。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间接鉴定BMMSCs。目前研究BMMSCs 表达 CD29、CD44、CD71、CD105、CD166等,而不表达 CD14、CD31、CD34、CD45 等[2-5]。 朱勇等[8]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BM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BMMSCs表面标志抗原CD90、CD45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第3代BMMSCs表面标记物CD90和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8%和6.8%,提示BMMSCs表达CD90而不表达CD45。倪玉霞等[9]对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的纯度进行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34、CD44、CD45、CD29、CD90及CD11b。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的BMMSCs均表达CD44、CD29和CD90,不表达CD34、CD45和CD11b。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出的BMMSCs较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纯度高,但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缩短原代细胞培养时间,提高效率。Zhang等[10]将分离的大鼠BMMSCs利用表面抗原CD54和CD90进行免疫磁珠分选,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可以获得高表达CD54和CD90,而不表达CD45的高纯度的BMMSCs。也有研究者采用检测细胞基因的方法来鉴定BMMSCs[11]。
笔者选择检测BMMSCs阳性标志抗原CD44和阴性标志抗原CD45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鉴定,其结果显示BMMSCs CD44阳性表达率为 (89.98±1.29)%,CD45阳性表达率为(2.14±0.22)%。 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提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联合分离纯化大鼠BMMSCs,经过传代培养扩增,可以得到纯化的BMMSCs。
[1]Pittenger MF,Martin BJ.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ir potential as cardiac therapeutics[J].Circ Res,2004,95(1):9220.
[2]Arufe MC,De la Fuente A,Fuentes I,et al.Chondrogenic potential of subpopulations of cells expres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 markers derived from human synovial membranes[J].J Cell Biochem,2010,111(4):834-45.
[3]Barry FP,Boynton RE,Haynesworth S,et al.The monoclonal antibody SH-2,raised agains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recognizes an epitope on endoglin(CD105)[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9,265(1):134-9.
[4]Campagnoli C,Roberts IA,Kumar S,et al.Identific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progenitor cells in human first-trimester fetal blood,liver,and bone marrow[J].Blood,2001,98(8):2396-402.
[5]Kim J,Lee Y,Kim H,et al 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stem cell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otent stem cells[J].Cell Prolif,2007,40(1):75-90.
[6]Liu W,Cui L,Cao Y.Bone reconstruction with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J].Methods Enzymol,2006,420(4):362-80.
[7]Friedenstein AJ.Stromal mechanisms of bone marrow:cloning in vitro and retransplantation in vivo[J].Haematol Blood Transfus,1980,25(1):19-29.
[8]朱 勇,陈良万,林若柏,等.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表型鉴定及标记[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2):326-330.
[9]倪玉霞,李澎,李贻奎,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1):10-13.
[10]Zhang L,Chan C.Isolation and enrichment of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nd separation of single-colony derived MSCs[J].J Vis Exp,2010,doi:10.3791/1852.
[11]Kim DH,Yoo KH,Choi KS,et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cytokine and growth factor during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J].Cytokine,2005,31(2):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