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儿童家庭亲子沟通现状调查

2012-04-29董文明叶颖秀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

董文明 叶颖秀

【摘要】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进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亲子沟通中,家长处于主导地位,其亲子沟通素养对沟通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杭州地区495位3~6岁儿童及其家长的亲子沟通状况,结果发现:(1)家长主要通过“向亲友、同事讨教”“买书看”“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取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2)家长的沟通理念和沟通技巧有待提升。(3)家长普遍认为亲子沟通十分重要,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素养;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35-04

一、研究背景

亲子关系是当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亲子关系作了很多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Symonds(1939)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提出了两种基本向度的亲子关系:“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他指出,被父母接受的儿童一般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被父母拒绝的儿童大多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而叛逆;受父母支配的儿童比较被动、缺乏自信、依赖性强,而让父母服从自己的儿童有很强的进攻性。〔1〕Bumrind,D.(1971)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格特征的关系。他指出,既尊重儿童独立性又坚持合理要求的民主型父母有助于儿童形成自信、独立、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滥用家长职权的专制型父母容易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导致他们形成压抑、忧虑、退缩、怀疑、无主动性、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性格;对儿童没有明确要求、奖惩不明的放任型父母容易导致儿童形成依赖、胆小、遇到新奇事物会紧张退缩等性格。〔2,3〕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的重要内容,它是家长与子女交换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等以达到相互了解、信任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刘宁等,2005)。本研究通过调查“家长对亲子沟通的态度”“家长获取亲子沟通知识的渠道”和“亲子沟通的具体实践”等,了解当前亲子沟通的现状,并提出若干促进亲子沟通有效性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以杭州地区6所幼儿园3~6岁儿童及家长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95份,回收有效问卷494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1.家长性别构成

男性,31%;女性,69%。

2.家长年龄

小于30岁,4%;30~35岁,47.9%;35~40岁,37%;大于40岁,9.5%;未填,1.6%。

3.家长受教育情况

小学毕业,0.8%;初中毕业,14.5%;高中毕业,21.7%;大学本科毕业,56.6%;硕士研究生毕业,5.7%;博士研究生毕业,0.6%。

4.儿童性别构成

男孩,52.8%;女孩,47.2%。

5.儿童班级分布

小班,26.3%;中班,25.7%;大班,48%。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亲子沟通的认识及态度

(1)对亲子关系的自我评价

当问及“您觉得自己目前的亲子关系如何”时,回答“很满意”的占38.7%;回答“满意”的占58.8%;回答“不满意”的占2.5%;无人回答“很不满意”。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目前的亲子关系评价良好。

(2)对亲子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当问及“您认为亲子沟通是否重要”时,回答“很重要”的占66.3%;回答“重要”的占33.7%;无人认为“不重要”。

根据OLSON的家庭功能曲线理论,沟通是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成员通过沟通来表达亲密的情感,提高亲密度;也通过沟通来面对和处理有关问题,〔4〕提高家庭成员应对外部事件的适应性。上述数据说明家长对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有着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这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大有裨益。

(3)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影响

调查显示,66.5%的家长认为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63%的家长认为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3.1%的家长认为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还有17.6%的家长觉得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亲子沟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和智能,早期的亲子沟通为儿童认识世界创造了条件。二是情绪和情感,家长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三是人格和品性,家长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影响儿童。〔5〕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家长更关注亲子沟通对儿童发展的后两种影响。

2.亲子沟通知识的获取情况

家长的亲子沟通素养包含亲子沟通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践能力三部分内容。其中,相关知识是家长具备亲子沟通素养的基础。

调查显示,家长主要通过“向亲友、同事讨教”“看书”“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取相关的亲子沟通知识,详见图1。

进一步访谈得知,有些家长认为有的育儿书籍专业性很强,但可操作性较差;而有的可操作性很强,又似乎缺乏坚实的专业依据,因此面对具体问题时他们更愿意选择向亲友、同事讨教经验。

当问及平时是否关注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时,有7%的家长表示“不太关注”,有64.4%的家长表示“有时会关注,但不会刻意去寻找”。这反映出大部分家长主动获取亲子沟通知识的意识不够强。如果开展一些亲子沟通的指导活动,多数家长还是愿意参加的。比如“有亲子沟通方面的讲座”时,有24.6%的家长“很愿意参加”,70.1%的家长“愿意参加”。这说明,提供合适的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知识的积极性。

3.亲子沟通的具体实践

(1)3~6岁儿童家庭亲子沟通的基本情况

沟通时间、主动沟通的意识和平等沟通的态度,是影响亲子沟通质量的重要因素。

①沟通时间

当问及“您每天与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约为多少”时,有45.5%的家长选择“1~2个小时”,选择“3小时以上”的仅占12.7%。访谈得知,大多数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时间集中在接送孩子期间。家长有意识主动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并不多,这可能与家长工作忙,空闲时间不多,主动沟通意识不够强有关。

②亲子沟通的主动性

当问及“您是否经常主动问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如何”等问题时,74.2%的家长回答“经常过问”,23.4%的家长回答“偶尔问”,2.4%的家长回答“很少问”,无人回答“从未问过”。

③亲子沟通的平等性

话语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亲子沟通中家长与儿童的地位。调查显示,多数家长(65.8%)觉得“两个人的话语量差不多”;18.4%的家长觉得“孩子说的少,自己说的多”;15.8%的家长认为“孩子说的多,自己说的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大多数家长与儿童在沟通时较为平等,家长比较乐于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2)亲子沟通中的冲突解决情况

调查显示,有69.5%的家长认为孩子“偶尔不听话”;有14.5%的家长认为孩子“经常不听话”;还有14.1%和1.8%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少不听话”和“一向很听话”。

在亲子沟通中,儿童与家长之间常会出现冲突,即“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会怎么办呢?调查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时应该“讲道理劝说”,他们不赞同“孩子太小,有些道理讲不清,只能靠打骂”这一观点。调查中,我们还提出了“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想买昂贵的玩具等),并因为遭到拒绝而哭闹发脾气时,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多数家长仍然认为应该“和孩子讲道理,说明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原因”,详见下表。

针对70%的家长选择了“和孩子讲道理,说明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原因”这一情况,研究者设计了两道情景题,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家长的亲子沟通能力。

情景一:孩子把湿毛巾放在床上了。要让他(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湿毛巾从床上拿走,你会怎么说?

情景二:孩子玩完玩具后,玩具散落一地,如果要让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你会说什么?

面对情境一和情境二,家长的劝说情况分别见图3和图4。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劝说”时喜欢用“期待行为+避免后果”的表达模式,即向儿童发“解释式指令”。如情景一中,72.5%的家长在发出“把毛巾拿走”的指令行为的同时解释了不把湿毛巾从床上拿走的后果。家长的调控方式会影响儿童的顺从性。家长调控方式可分为身体调控和言语调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使用身体调控的频率会逐渐减少,而使用言语调控的频率会逐渐增加。根据Hoffman的观点,家长调控有强制专断、温和引导两大向度。强制专断的调控方式对儿童的情绪唤起程度高,易影响儿童对规则信息进行加工,使他们更加注意家长的严厉形象、威胁言行、惩罚措施等;而温和引导的调控方式对儿童的情绪唤起程度适中,儿童会注意到家长的干涉,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错。有研究发现,强制专断式的母亲,其孩子表现出较低水平的顺从,并且他们在认知测验中的得分也较低。这说明强制专断的调控方式不仅对培养儿童的自控行为低效甚至无效,还会阻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6,7〕从以上两道情景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家长在亲子沟通时更多采用了温和引导的言语调控策略。

四、相关思考及建议

首先,要加强亲子沟通知识的传播。一方面,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应加强亲子沟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出版具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又具备较高可操作性的亲子教育书籍,为亲子沟通提供可靠的知识来源。另一方面,家长应积极主动地通过阅读教育书刊、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向专家咨询和积极参加亲职教育等渠道,不断学习和更新亲子沟通知识。同时,以幼儿园为主体的相关学前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讲座、竞赛、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普及亲子沟通知识,还可充分发挥网络等平台的作用,引导广大家长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其次,要在亲子沟通实践上作出努力。第一,家长应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这是构建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础。第二,家长在亲子沟通时应尊重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第三,家长在亲子沟通时应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沟通技巧,引导孩子自觉认同规则,提高孩子的顺从水平。

再次,积极开展亲子沟通研究。学术研究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应从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对亲子沟通这一课题进行交叉研究,以期为亲子沟通提供科学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SYMONDS P M.The psychology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M〕. New York:D Appleton Century Company,1939:228.

〔2〕DIANA BAUMRIND.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Monograph,1971,(1):103.

〔3〕李萍.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4-135.

〔4〕卢曙中.亲子沟通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吴玲.亲子关系结构下的家长教养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11):705.

〔6〕范中杰.论转型时期亲子关系的转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83-84.

〔7〕杨丽珠,董光恒.幼儿约束性顺从研究的兴起与进展〔J〕.应用心理学,2004,(10):43-47.

An Investigation on Situation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in Families with 3-6-year-old Children

Dong Wenming1, Ye Yingxiu2

(1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2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A positive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helps establish a harmonious parent-child relation and therefore, promotes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parent plays the dominant role and his communicative capability is decisive for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mong 495 3-6-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to study the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parents mainly obtained the knowledge on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through learning from friends, reading books, watching educational TV programs; (2) parents communicative concepts and skills needed improvement; (3) parent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was significant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

【Keywords】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pragmatic strategy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
我好想逃离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留守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