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2-04-29姜旭钱文
姜旭 钱文
【摘要】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关键词】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儿童;情绪调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30-05
一、问题的提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影响儿童情绪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儿童的生物特性、身体特性、气质类型、认知发展水平、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1,2〕
家庭作为幼儿最早接触、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在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情绪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父母无疑在其情绪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情绪表达、交流及其对儿童的情绪反应都会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3〕
父母可能从三个方面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一是遗传因素,二是榜样作用,三是教养方式以及亲子互动质量。可以说,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4-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了解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创设消极情绪情境以观察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情况,探究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如何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以期为家庭的儿童情绪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某一级幼儿园120名中、大班儿童及其母亲(或父亲)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儿童均无严重躯体障碍,且智力发育正常。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被调查儿童的年龄性别构成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量表
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简称EIS)对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测评。该情绪智力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Schutte等人在1998年编制的一份自陈问卷。量表内容涉及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四个维度,共计36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制计分。我国学者王才康于2002年将此量表译成中文,并验证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α系数为0.84)。研究者对本量表作了局部调整,每个维度保留6道题目,共24道题目。经统计检验,调整后的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α系数为0.7003),提示具有良好的信度。〔7〕
2.情境测验工具
办公室一间,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两把,摄像机一台,一元硬币3枚,玩具若干(不倒翁娃娃、小汽车玩具、哆啦A梦公仔、毛绒手机座、甲壳虫玩具、建筑工人人偶、毛绒小熊)。
(三)施测程序与方法
主试在一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对被试进行一对一的测试。
施测前主试先与被试聊天,以让被试熟悉环境和主试,并对镜头不再有好奇感。待被试与环境和主试较熟悉后,开始测试。
步骤一:主试问:“这里有几件玩具,你最喜欢哪一件呢?”被试选择后,让其自由玩耍所选玩具1~2分钟。
步骤二:2分钟后。主试问:“你很喜欢它对吗?想不想把它带回家呢?你如能完成一个任务,老师就把它奖励给你,好吗?老师这里有三枚硬币,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它们全部立起来(示范一枚),老师倒计时数数,计时结束的时候,如果你能让它们全部立着不倒,就可以把这个玩具带回家,你想试一试吗?”
步骤三:主试宣布游戏开始,儿童独自尝试立硬币。在还有一枚硬币没立起时,主试倒数“5、4、3、2、1”至“停”,宣布游戏时间结束,并说:“很可惜,你没能完成任务,所以玩具不能带回家了。”
步骤四:主试说:“你最喜欢的玩具没能带回家可真遗憾,但是老师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想再试一次吗?”若儿童选择再次尝试,重复步骤三。若不愿意尝试,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宣告儿童不能将玩具带回家后,按下摄像键,录像时间为两分钟。摄像停止后,主试进行提问以再次引发儿童负面情绪:“真可惜,你没能完成任务,不能把玩具拿回家了,你觉得难过吗?”儿童回答可能分为三种:(1)难过(或点点头),(2)没有反应,(3)不难过。回答不难过的,追问不难过的原因。追问与前面的录像时间合计为3分钟左右。
步骤六:对录像中儿童的行为和语言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
(四)编码和计分
本研究中,对于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既采用结构性编码,又使用功能性编码。将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分为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发泄、被动应付和自我安慰六类,其中前三类为积极的调节策略,记1分,发泄和被动应付为消极的调节策略,记-1分,自我安慰不计分。在主试询问时,回答“难过”或不说话的,不计分;回答“不难过”的(无论真实与否),记1分。将儿童对“为什么不难过”的回答归入以上六类调节策略进行计分。三项分数的总和为该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综合得分。
对儿童的行为和语言进行频次统计。对于行为,每隔5秒进行一次编码(其中自我安慰行为持续5秒以上才计分,以此剔除一些随机行为)。对于语言,编码不受时间限制,即对每一句话都进行编码,对于内容不同但功能相同的语言,进行重复编码,例如“这个任务有点难,但玩了游戏也很开心。”记“认知重建”两次。此外,对于同一时间段内同时采用的策略,进行多重编码,例如:幼儿一边哭泣一边试图再立起硬币时,记“发泄”一次,“问题解决”一次。
(五)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编码后的数据输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
用相关分析考察父母情绪智力量表得分与父母年龄、学历以及家庭中孩子个数的关系,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年龄有显著正相关,与其家庭中孩子的个数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四个维度中,情绪利用与父母年龄和家庭中孩子的个数有显著正相关;情绪知觉与家庭中孩子的个数有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年龄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他人情绪管理与家庭中孩子的个数也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学历虽与父母情绪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关不显著,但与情绪知觉和情绪利用两个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
(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用相关分析考察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四个维度与两个年龄段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及其对六种调节策略运用的关系,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中班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但父母情绪管理的总分与中班幼儿对发泄这一调节策略的运用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此外,父母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与中班幼儿对被动应付策略的使用有显著负相关,与中班幼儿对发泄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正相关;父母的他人情绪管理能力与中班幼儿对认知重建策略的运用有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情绪利用得分与中班幼儿对发泄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正相关。
大班幼儿对六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及其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其父母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
四、讨论
(一)父母情绪管理能力
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年龄、学历以及家庭中孩子个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显著发展,尤其是情绪知觉和情绪利用水平有显著提高;高学历的父母比低学历的父母拥有更强的情绪知觉和情绪利用能力;家庭中孩子的个数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并突出体现在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经历越丰富,积累的人际交往经验越多,识别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会越强。学历对个体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与前人的研究(陈瑞丽,2011)结果比较一致。学历教育并非纯知识的教育,个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情绪智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孩子能为父母的情绪实践提供机会。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父母不但要面对孩子自身的情绪问题,还要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在情绪识别和他人情绪的管理上,多子女的父母相对而言水平更高。
(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父母自我情绪管理水平与中班幼儿对被动应付策略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父母做了榜样示范,让孩子习得了比较积极的情绪应对方式。自我情绪管理水平较高的父母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可能更多地采取某些行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或自我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或应付,因此,自我情绪管理水平较高父母的孩子,就更有可能习得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面对消极情绪时,会更加积极地寻求摆脱消极情绪的方法。
父母的他人情绪管理能力与中班幼儿对认知重建策略的运用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他人情绪管理能力较高的父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比如,当儿童出现负面情绪时,这些父母可能会跟儿童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当下的情况,教导儿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经常接受积极引导的儿童在独自面对消极情绪时,也就更有可能“自己开导自己”。
研究结果显示,中班儿童对发泄这一调节策略的运用与父母自我情绪管理水平和情绪利用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分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儿童反而更多地使用了哭泣的调节策略,这与测验的预期并不相符,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编码和计分时,研究者根据前人研究中的分类和计分方式,将发泄列为消极的调节策略,并记负分。但事实上,发泄策略中的某些手段,比如哭泣,可能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调节策略。有研究显示,哭泣这种发泄方式能够将负面情绪的强度降低40%,哭泣可以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人降低痛苦从而获得平静。还有研究表明,情绪型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成分,反射型眼泪中则没有,儿茶酚胺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在体内积蓄太久,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常常不被允许哭泣而压抑自己负面情绪的儿童,更容易积蓄压力从而引发健康问题。心理学家威廉·弗莱甚至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排泄行为,它能够排除人体由于情感压力造成和积累起来的激素或者生化毒素。所以说,哭泣或许与其他(如摔东西、用力踢桌椅、哭闹等)发泄方式不同,它并不是以一种极端的有破坏性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而是积极地响应某种心理和生理需要,降低自己的悲伤等负面情绪程度,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研究者认为,是否应该将所有的哭泣都归为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仍有一定的探讨空间。〔8〕
调查显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以及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可能有以下原因:
与认知重建相比,问题解决可能更多地跟儿童自身能力有关,这种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如儿童认知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等等。与认知重建(如,以模仿的方式“开导自己”)不同,问题解决不仅要求儿童有主动调节情绪的意图,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次测验中,这种能力可能具体表现在:寻求更多完成任务的方法,与主试老师进行“交涉”以达到得到礼物的目的,甚至是锲而不舍完成任务,等等。如果儿童因为自身动手能力的限制,认为立硬币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而又不具备足够的与主试老师沟通(以得到礼物)的技巧和信心,那么即使儿童有意识想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应对心中的消极情绪,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也将会困难重重。因此儿童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程度不仅仅受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还取决于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作为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又可以较好调节自身情绪的调节策略,其实质是注意力的转移,它可能是儿童最先学会且在一生中都会运用的情绪调节方式,也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情绪调节方式。与发泄相比,替代活动不具有破坏性;与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相比,替代活动对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的要求较低,需耗费的心理资源较少;与自我安慰和被动应付相比,替代活动又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因此,替代活动对于各种发展水平的儿童来说,都是比较容易被选择的调节方式。
大班儿童对六种调节策略的运用及其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父母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大班儿童在各方面都比中班儿童更加成熟,如认知水平更高,交往能力更强,交际范围更广,他们已经形成了更加复杂和稳定的同伴关系。幼儿园教师、同伴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大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了更重要的影响,大班儿童更可能从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反应以及真实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而非单纯地模仿或听从父母的行为及指示。因此,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大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相关思考
从研究结果来看,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确实对儿童尤其是小年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自我情绪管理和他人情绪管理两方面。父母的情绪管理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榜样示范,儿童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在日后相似的情境中模仿运用。因此,父母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调节儿童情绪的能力,对于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自身情绪调节问题上,父母应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场合,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示范。其次,父母平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使用较为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再次,对于儿童的消极情绪,父母应采取正视和疏导的态度,而非忽视或指责,以为儿童创造宽松的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空间。〔9,10〕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9-171.
〔3〕王殿春,闵慧男.家庭结构对儿童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1):99-103.
〔4〕强清.家庭功能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J〕.心智与计算,2011,(42):42-47.
〔5〕仲宁宁.家庭情绪实践对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2):21-23.
〔6〕李燕,等.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及其与幼儿社会技能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452-455.
〔7〕郑显亮,等.“情绪智力量表(EIS)”的概化理论分析〔J〕.心理科学,2009,(1):181.
〔8〕冯帅南.人类为什么会哭泣〔J〕.家庭医药,2007(12):29.
〔9〕H RUDOLPH SCHAFFER.Key concepts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141.
〔10〕DAVID R SHAFFER,SAHENSCH,KATHERINE KIPP.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M〕.Linkedin:Cengage Learning,2006:388-396.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s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Ability Development
Jiang Xu, Qian We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As the chief caregiver , parents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may influence 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ability in terms of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s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ability showed that (1) parents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of parents with more than one child tende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with one child; (2) the general level of parent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was only significantly relevant to childrens emotional release strategy; (3) parent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had more impact on 4-5-year-old children than on 5-6-year-old children, especially in terms of childrens use of cognition reconstruction, passive management and release strategy.
【Keywords】parent;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children; emotional adjust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