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可能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学新指标:心电图aVR征

2012-01-04王福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致命性波群室颤

王福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吉首 416000)

一种可能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学新指标:心电图aVR征

王福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吉首 416000)

心律失常;aVR征;心电图

1 心电图特征

正常心电图上aVR导联的QRS波群绝大多数呈QS型,亦可呈rS、rSr或QR型,但R波高度通常不超过0.3 mV。在儿童和右室肥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aVR导联的R波振幅则可>0.3 mV。aVR征的心电图特征:成人在无室内传导阻滞及右室肥大的情况下,aVR导联QRS波群呈qR形态,R波振幅>0.3 mV或R/q>0.7 (图1)。

图1 具有aVR征图形的21岁男性猝死幸存者心电图

2 发生机制

目前,aVR征病理机制尚未明确。aVR导联主要反映心脏右上部如右心室流出道与室间隔基底部的电活动,当aVR导联QRS波群呈qR形态,R波振幅>0.3 mV或R/q>0.7时,表明心室流出道与室间隔基底部的电激动延迟,左右心室之间的电活动离散性增加,导致2相折返,从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3 临床意义

aVR征很可能是一种与不明原因晕厥,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新的心电学预测指标。目前主要在下列疾病中进行了研究。

3.1 在Brugada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

Badai Bigi等[1]对24例自发或经普鲁卡因胺诱发出至少两个右胸导联出现Ⅰ型Brugada波的患者(其中10例有晕厥病史,3例为猝死幸存者),进行了50个月随访,观察aVR征在预测其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结果发现,随访过程中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aVR导联R波振幅(0.35 mV)和R/q比值(1.2)明显大于未发生者(0.1 mV,P=0.01;0.2,P=0.02);aVR导联R波振幅≥0.3 mV预测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85.3%,aVR导联R/q比值≥0.75预测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9%和83.7%;87%的aVR征阳性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aVR征阴性者仅27%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Lizotte等[2]亦发现,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SCN5A突变的Brugada综合征H558R为AA者的aVR征显著高于不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SCN5A突变的Brugada综合征(H558R为GG者)患者。但也有持反对意见者,Janttila等[3]对200例Brugada综合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有症状者的aVR征并不比无症状患者高。

3.2 在特发性室颤中的预测价值

国内学者在法国完成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aVR征可能与特发性室颤有关。该研究入选133例特发性室颤患者,对照组为214例年龄、性别和运动强度均与之相匹配的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结果显示,aVR征在前者的检出率为9.8%,远远高于后者(0.85%,P<0.01)。

3.3 在肥厚性心肌病中的预测价值

Watson等[4]对18例具有高危因素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进行程序电刺激,其中8例患者可由多形室速蜕变为室颤(A组),10例未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B组)。通过心电图比较发现,A组患者aVR导联振幅高于B组(P<0.01),推测aVR征可能是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3.4 在抗精神病药物过量中的预测价值

目前已知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服用过量可致晕厥,甚至猝死。其机制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Liebelt等[5]观察到79例24小时内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的患者中发生癫痫或致命性心律失常者的心电图aVR导联R波振幅(0.44 mV)和R/q比值(1.4)显著大于未发生者(0.18 mV,P<0.001;0.5,P<0.001),其预测的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和46%。因此,他们认为aVR征是唯一一个心电图中能够预测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患者发生癫痫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aVR征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其确切发生机制、人群检出率和远期预后等问题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1]Babai Bigi MA,Aslani A,Shahyzad S.aVR sign as a risk factor for life-threateatening arrhythm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Brugada syndrome[J].Heart Rhythm,2007,4(8): 1009-1012.

[2]Lizotte E,Junttila MJ,Dube MP,et al.Genetic modulation of brugada syndrome by a common polymorphism[J].J Carbiovasc Electrophysiol,2009,23(10):1137-1141.

[3]Junttila MJ,Brugada P,Hong K,et al.Differences in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betwee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Brugada syndrome patients[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8,19(4):380-383.

[4]Watson RM,Schwartz JL,Maron BJ,et al.Inducible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a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thy at high risk for sudden death[J].J Am Coll Cardiol,1987,10(4):761-774.

[5]Liebelt EL,Francis PD,Woolf AD.ECG lead aVR versus QRS interval in predicting seizures and arrhythmias in acute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toxicity[J].Ann Emerg Med,1995,26(2):195-201.

[6]刘兴鹏.aVR征与不明原因晕厥[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10-04.

R540.41

A

1008-0740(2012)02-0102-02

猜你喜欢

致命性波群室颤
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伴致命性咯血的效果及止血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ResNet与BiLSTM的心电QRS波群检测方法
制约我国公安民警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原因及对策分析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军控*——困境、出路和参与策略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思考心电图之162》答案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