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2012-01-04徐春红沈丽萍
徐春红,沈丽萍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心电图室,上海 201700)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徐春红,沈丽萍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心电图室,上海 201700)
目的探讨本地区青年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征。方法选择109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动态血压,将其分成青年组42例、中老年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数、白天收缩压(DSBP)和白天舒张压(DDBP)均数、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数。结果青年组的DBP、DDBP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SBP、NSBP明显低于中老年组,两组的SBP、DBP及DDBP、N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本地区青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及早规范地诊治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对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则应积极给予降压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靶器官受损害的危险。
高血压;青年;中老年;动态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本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我们选择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以探讨本地区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已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9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之前均未行规律抗高血压治疗且无糖尿病、肝、肾及其他心脑血管疾患[2]。将其分为青年组42例,年龄18~40岁,平均(32.7±7.0)岁;中老年组67例,年龄41~88岁,平均(59.9±12.8)岁。
1.2 方法
采用无创伤性ABPM仪(美林公司)进行检测。监测时间:白天6:00~22:00,每隔30 min测量一次;夜间22:00~6:00,每隔60 min测量一次,连续监测24 h血压及心率。监测期间患者继续正常日常活动,避免剧烈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全体有效血压读数>85%,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否则视为无效血压。
1.3 统计学处理
测量两组的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数、白天收缩压(DSBP)和白天舒张压(DDBP)均数、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数,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青年组高血压与中老年组高血压患者比较,青年组的DBP、DDBP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SBP、NSBP明显低于中老年组,两组患者间的SBP、DBP及DDBP、N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血压监测诊断技术,由于传统的诊所血压读数存在测量次数少、观察误差大和“白大衣效应”,不能可靠地反映血压的真实水平、血压的波动和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详情。
表1 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s
组别n年龄(岁) SBP (mmHg) DBP (mmHg) DSBP (mmHg) DDBP (mmHg) NSBP (mmHg) NDBP (mmHg).8±9.0127.6±13.979.2±13.3中老年组6759.9±12.8141.9±9.383.2±8.7142.8±11.584.3±9.6135.9±14.678.2±9.4 P值<0.05<0.05<0.05青年组4232.7±7.0137.1±9.788.1±8.5139.4±10.289<0.05
1961年Sokolow首先提出设想,认为应尽可能多地测量诊所外的血压,于是动态血压监测开始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系多种原因所致,主要有血管硬化、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原发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增高、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心输出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本文动态血压观察结果显示,青年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收缩压明显低于后者;中老年组的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这与现有文献报道一致[3-6]。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和生活上都很紧张,长期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之中,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状态的平衡失调,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5]。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舒张压可能会明显增高,脉压差小,其原因为青年人大动脉弹性好,能缓解动脉壁压力,故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而外周阻力未减轻,舒张压升高明显[6]。SBP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而DBP多于50~60岁达到顶峰,60岁以后不再随年龄升高,甚至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多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较青年人血压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这主要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压力调节功能减退有关,主要表现在①夜间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常表现为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降低小于10%,即“非杓型”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常提示严重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有更大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②清晨高血压:血压骤升,平均SBP与夜间最低SBP差值可达50 mmHg以上,即晨峰。其机制为清晨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这种“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动使心率和心搏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大,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加和纤溶活性增高,可能与清晨较多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有关。结合本文,中老年患者往往在夜间表现为收缩压明显高于青年患者,这与以上两点相符。
总之,在我国高血压病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下,充分了解本地区青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及早规范地诊治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对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有重大意义。作为医务人员,对青年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值的同时,应教育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即戒烟、减重、减少乙醇摄入、低盐饮食,应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及情绪激动,尽量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则应积极给予降压治疗,使其收缩压降至150 mmHg或以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邹雪燕,杨秀菊,张春盛.高血压病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 (3):215-21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孙繁荣,郭红梅,丁秀萍,等.隐匿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3618-3620.
[4]Beckett NS,Peters R,Fletcher A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 Engl J Med,2008,358(18):1887-1898.
[5]朱建培.脑溢血177例CT影像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5):325.
[6]董火林.106例青年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5,32(2):15-16.
R443.5
A
1008-0740(2012)02-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