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1-10-30李希滨王江滨
曾 艳,李希滨,孙 伟,王江滨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我省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曾 艳,李希滨,孙 伟,王江滨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目的 了解我省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促进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省12所中职卫校护理专业8门专业课的实训项目进行调查。结果 部分学校未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护理专业课的实训内容全部开出。其中,护理学基础和健康评估的实训课程开设情况最好,有7所学校按照大纲要求完全开出。护理学基础的实训项目开出率最高,为86.48%,外科护理学的实训项目开出率最低,为59.26%。结论 中职教育要培养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在完善实训设施、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地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
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程;开设情况
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1]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护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应从学校开始。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实验与实训是护生在校期间培养核心能力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对护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致,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训课程的开设也存在着不平衡状况。为了解黑龙江省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展情况,笔者对省内12所中职卫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利用现有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护生核心能力的有效路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黑龙江省12所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参考了教学大纲[2]的要求,针对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共8门护理专业课程的必开实训内容的开设情况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2份,有效回收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整理、核算、分析都通过Excel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的开设情况(见表1)
表1所示,我省12所中职卫校的护理专业均不同程度地开出了大纲规定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其中,护理学基础和健康评估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最好,有7所学校按照大纲要求完全开出,5所学校部分开出,分别占12所学校的58.33%和41.67%;内科护理学尽管也有7所学校按照大纲要求开出所有实训内容,但有3所学校未开设,分别占12所学校的58.33%和25.00%,未开设的学校所占比例是这8门课程中最大的;妇产科护理实训内容按大纲要求完全开出的学校最少,只有4所,占12所学校的33.33%,其余8所学校均为部分开出,占12所学校的66.67%;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中医护理的实训课开出情况大体相当,未开设的学校各有1所,占12所学校的8.33%。
表1 我省12所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n(%)]
2.2 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内容的开出率
本次调查在充分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学专业一线教师为对象进行多次访谈,结果普遍认为目前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学是培养护生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也简称为核心课程。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了教学大纲要求开出的以上各专业课的实训项目,分别为45项、18项、18项、12项和9项。这5门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具体见图1。
如图1所示,在接受调查的12所中职卫校中,对于教学大纲要求完全开出的实训内容,护理学基础的开出率最高,为86.48%;外科护理学实训内容的开出率最低,为59.26%;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学实训内容的开出率大致相当,分别为63.43%、63.19%和60.19%。
图1 我省12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内容的开出率
2.3 护理学基础课程部分实训项目的开出情况(见表2)
表2 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省12所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课程部分实训项目的开出情况[n(%)]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训项目共有45项,表2列出了其中的无菌技术操作、血压测量技术、静脉输液技术、静脉输血技术等7项实训项目,并对其开出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如表2所示,12所学校都开出了无菌技术操作、血压测量技术、静脉输液技术的实训课程,开出率为100.00%;有11所学校开出了洗胃法和吸痰法实训课程,开出率为91.67%;8所学校开出了压疮护理实训课程,开出率为66.67%;有7所学校开出了静脉输血技术实训课程,开出率仅为58.33%。
3 讨论
3.1 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实训设备资金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仅明确了对课程的要求,而且是学校和教师培养护生能力的纲要。但在本次调查的12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部分学校未能按照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出所有护理实训项目。此外,在调查的8门专业课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和中医护理这5门课程甚至出现了未开设实训课的情况,其中内科护理学的未开出学校比例最大,占25.00%。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实训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尽管现在国家将职业教育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发展,地方政府也投入了一定资金,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在配置经费时,往往是先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转,然后将剩余资金投入到实训设施的建设上,而不是将实训设施的建设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此外,近些年来,临床护理实践发展迅速,但个别学校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有限,招生数量偏少,要想使实践教学与临床完全一致,无疑会增加办学成本,设备的利用率也不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某些学校的实训设施只能满足最基础的教学要求,无法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而使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必须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对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实训设备的更新和人员培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专业实训课全部优质开出,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出口畅”,才能“入口旺”,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3.2 应加强实训教学管理,规范实训教学细节
未能执行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专业实训课也反映出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脱节的情况,导致学校对实训教学环节缺乏规范的管理与设置。管理上的缺陷不仅影响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学校是培养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场所[3],实训教学是培养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是培养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纲领,这3个要素缺一不可。所以,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促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研室、教研组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不能随意删减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规范实训教学流程,保证实训课授课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设立授课督导小组,并定期组织学生反馈与评价,来监督和促进实训课程的实施。
3.3 应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大力进行课程改革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于静脉输血技术、洗胃法、吸痰法这些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有些学校也存在着实训课程未开出的现象。这也反映出部分学校和任课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对实训课程不够重视,存在着“闭门办教育”的问题,仅满足于现状,不派教师深入临床一线参加实践和进修培训,不了解临床需求和新进展,教师的能力不足,自然无法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必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所以要想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护生,技能过硬的实训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深入到临床一线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例如,无法开展实践操作时,可以借助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形式组织实训项目的开出,这样更有助于全面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实训教学是促进护理人才全面掌握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3]。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转变观念,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1]白玫,沈宁.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8~830.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徐益荣,卢玉仙,高薇.高职护理学生护理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8):672~674.
G526.5
B
1671-1246(2011)20-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