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2011-10-30李颖侠孟峰年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0期
关键词:兰州甘肃省院校

李颖侠,孟峰年,刘 超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管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3.兰州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甘肃 兰州 730030)

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李颖侠1,孟峰年2,刘 超3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管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3.兰州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甘肃 兰州 73003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软科学研究方法,对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健康的涵义以及影响健康因素的认知程度较好;有近1/5的大学生经常有孤独和焦虑等心理障碍;1/3的高职大学生有吸烟与饮酒的不良习惯,不能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大学生课余锻炼的自觉性较差,在对体育的认识与行为上存在着一定偏差;自我保护意识差,保健知识缺乏。笔者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多维的干预措施。

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战线的生力军,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些问题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解决,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状况的调查,了解并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对策,旨在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也为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有关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高职院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武威职业技术学院8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的普通大学生1 030人。其中男生609人,女生421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据研究目的设计出的调查问卷共包括16个问题,从对健康的认识、课余锻炼情况、生活卫生状况、心理卫生状况、自我医务监督、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状况6个方面进行调查。

该问卷经过专家评价,对个别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进行了效度与信度检验。采用了立意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院校学生对健康的理解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好的状态。它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3个方面。学生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7.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生理、心理和社会3部分构成健康(见表1)。这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职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从单纯的“无病即健康”的“一维健康”观向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维健康”观转变[1]。

表1 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理解程度(%)

2.2 高职院校学生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的认知程度(见表2)

表2 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的认知程度(%)

影响高职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本体因素与诱发因素两大类[2]。从调查结果看,有70.9%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综合因素(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认识比较全面,但仍有29.1%的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够。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的认知程度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3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见表3)

心理健康是构成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3]。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智力正常、个性健康、意志健康、情绪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能力强等方面[4]。

在心理状况方面,同样的环境条件,同样的逆境或挫折,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与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如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尊或过于自卑,情绪不稳定,悲观或失望,不善交际,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不利于心理健康,而其中有些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5]。从表3可以看出,18.1%的高职大学生经常有孤独和焦虑心理,67.3%的高职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悲观心理效应。

表3 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

另外,本课题对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坚强程度也做了调查。调查表明,有近1/3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坚强或勉强坚强,男生优于女生,男、女生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2.4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状况

2.4.1 吸烟与饮酒 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吸烟与饮酒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一种,他们认为吸烟是一种时尚、成熟的标志,自以为年轻健康,即使有一些不健康的行为,

也对他们身体没有大的影响。从调查情况看,有31.4%的大学生有吸烟和饮酒的不良嗜好,并且男生的吸烟与饮酒率明显高于女生,2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4)。

表4 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良嗜好(吸烟、饮酒)状况(%)

2.4.2 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睡眠质量不高,时间较短将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见表5)。有34.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男、女生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但也有个别学生是因为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不良习惯所致。

表5 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睡眠时间(%)

2.5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锻炼情况(见表6)

高职院校大学生除体育课以外的课余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与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着不一致,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表6发现,超过2/3的大学生课余时间不去锻炼或没有时间锻炼。男生锻炼的自觉性比女生高(P<0.01)。借口学习紧张,没时间锻炼,久而久之会导致大学生体质的下降,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表6 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课余锻炼情况(%)

2.6 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医务监督状况

在“假设你或同伴在运动中踝关节扭伤,你如何采取急救措施?”的调查(见表7)中,82.4%的大学生对受伤情况无所适从,只有14.6%的大学生清楚应立即采用冷敷等急救措施,并且男、女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欠缺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

表7 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受伤后采取急救措施状况(%)

此外,我们还对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的膳食习惯进行了调查。有近1/3的大学生不吃早餐,即使吃早餐,也仅是凑合而已,饮食结构不合理,“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和各种含人工添加剂的食品以及饮料的过量摄入,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学生比例达35.0%。

3 结论与干预对策

3.1 结论

(1)甘肃省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对健康涵义的认识较全面。从影响健康因素的认知程度来看,女生比男生的认知程度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有67.3%的高职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悲观心理效应;18.1%的高职大学生经常有孤独和焦虑心理,只有1/3的学生表示平时很乐观;有近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坚强或勉强坚强,男生优于女生,男、女生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3)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高职院校大学生追求时尚、潇洒的心态,近1/3的大学生有吸烟与饮酒的不良习惯,这与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相关教育目标与内容所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我保健的忽视。

(4)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近1/3的大学生不能保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是由于激烈的学习竞争和严酷的就业压力,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生活起居不规律等因素所致。

(5)课余锻炼的自觉性较差,超过2/3的大学生课余时间不去锻炼或没有时间锻炼,男生锻炼的自觉性比女生高(P<0.01)。这表明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6)甘肃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如:不能采取有效而正确的行为保护自己,对突发的伤害事故表现出惊恐、无助与无所适从。

3.2 干预对策

(1)高职院校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防止和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校应把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首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生活习惯,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建议各高职院校推行学生健康行为规范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做到目的明确,责任到人。以班级为单位,监督学生校内外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建立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体制,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树立健康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理论定期培训,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担当多重角色,既是体育健身知识的传播者、指导者,又是学生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和维护者,更是心理问题的咨询者和医治者。

(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优化校园健康文化环境。适时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心理专家、医务工作者进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健康环境氛围中,让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自然地渗透到每位学生的言行中,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终身受益。

[1]林志超,李德昌,郝光安,等.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6(8):203~205.

[2]陈玉霞.体育心理学新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

[3]于长岭.大学生心病谁来医[N].光明日报,1995-02-27(6).

[4]尹忠译.论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2(17):33~34.

[5]刘俊庭,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G526.5

B

1671-1246(2011)20-0140-03

猜你喜欢

兰州甘肃省院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我忆兰州好(四)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兰州琐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