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02-19黄琪玲郑惠云唐洁娟郑明勉连锡蓉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科2022年4月—2024年3月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实施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干预,对比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护理后,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腕关节功能评估问卷(patient 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85例骨折患者的骨折康复时间为(70.20±10.6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分为(92.38±3.33)分。结论 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有利于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加速骨折部位康复进程,恢复腕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正常生活状态的恢复,减小骨折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骨科损害控制;精准护理;骨折康复时间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092-04nbsp;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683.41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骨科骨折类型较多的一种,多见于老年女性群体中。骨折一般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范围内,通常伴随着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损伤[1]。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由于摔伤、交通意外、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造成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2]。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腕部和手部活动受限、典型的枪刺样或餐叉样畸形、直尺试验阳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疼痛和不适[3],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临床中通常为此类患者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小夹板固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等治疗,治疗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对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预后尤为重要[4]。近年来,骨科损害控制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骨科治疗和护理质量。基于此,为分析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科针对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展开护理前后的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科2022年4月—2024年3月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52~83岁,平均(69.86±3.50)岁;骨折时间3~46 h,平均(22.23±3.69)h。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病史调查、临床查体、运动障碍检查,符合《中国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指南(2023)》[5]中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治疗和观察;临床资料完整;新鲜闭合性骨折且移位符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或心、肺、肾功能不全;存在语言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手术禁忌证;中途转院治疗或退出护理观察。
1.2 方法
对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相同术式治疗。一般情况下,桡骨远端的骨折手术入路主要分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常采用桡骨远端骨折的掌侧入路,也叫Henry入路,即从桡骨茎突向近端肱二头肌的肌腱方向做切口,切开之后从桡动脉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到深方,然后钝性分离旋前方肌进入到桡骨远端的骨质,通过掌侧来进行骨折复位,再固定、打钢板等。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粉碎严重者和背侧粉碎骨折者,需要采用桡骨远端的背侧入路,即从手背腕部的结节向近端切开,切开之后剥开手背的肌腱,显露桡骨远端的背侧,通过视野复位骨折,同时在骨折断端进行植骨,然后在背侧打上内固定的钢板。检查固定效果,术毕。
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均采用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1)骨科损害的综合评估。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为其划分责任护士并展开风险评估。使用DORSSSP3.0风险评估软件对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导致意外和风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展开综合分析。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活动患肢手指,积极开展术前运动锻炼,强化肌肉力量,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控制基础疾病,并结合患者综合评估结果做好预防性的环境改善、护理预防。(2)精准术前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基础对症护理,并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通过PPT图文介绍、专家视频讲座、发放健康手册、一对一问答解惑、病友沟通等多元化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围术期护理重要性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度和配合度。此外,护士应重视患者情绪的纾解,对患者展开SAS评估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通过一对一语言安慰、肢体抚触、眼神肯定与支持、家属陪伴、治愈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3)精准术后护理。术后2 d,为预防出血和肿胀等症状,给予患者局部冰敷,指导患者术后抬高患肢,站立位时使用前臂吊带悬吊前臂并放置在胸前,保持腕关节高于心脏水平,加快静脉回流速度,减轻患肢肿胀。术后,麻醉消退后指导患者活动手指,包括指关节和掌关节的锻炼、屈曲运动、肘部和肩部锻炼、床旁腕关节活动、屈伸、桡屈、尺屈活动等,以减少骨粘连的情况发生。此外,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当天应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骨折和创面,预防骨关节感染,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粘连,使用康复器材进行被动腕关节屈伸训练,预防腕关节综合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85例骨折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PRWE评分、QOL评分。(2)观察85例患者护理后的骨折康复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ADL评分、腕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NSNS对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医院设施等进行评价,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一般,60~70分为不满意,60分以下为非常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各项指标评分
护理后,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VA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RWE评分、QOL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骨折康复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腕关节活动度
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康复时间为(70.20±10.69)d,NSNS评分为(92.38±3.33)分。
护理后,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DL评分、腕关节活动度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其中,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患者1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环境的变化,当前骨科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大[6]。桡骨远端骨折极易引发关节功能障碍,桡骨远端骨折之后,通常需要对患处进行固定,多数患者在固定治疗期间未能遵医嘱进行功能训练,部分患者由于疼痛拒绝活动,极易引发功能障碍,长期如此可演变成Sudeck综合征或者肩手综合征、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等[7],同时还可能出现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桡骨远端骨折大多是受到间接暴力所致,对腕关节的损伤较大,易引发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还可能出现腕管综合征,这主要是桡骨远端骨折之后若骨折块凸向长侧,并且在长侧畸形愈合,容易导致腕管的容量减低[8]。腕管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手指麻木,大拇指在与别的手指进行对掌时功能受限,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受寒后患处会肿胀疼痛,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遇到寒冷天气时未能做好保暖工作,使得患肢肿胀、疼痛和瘙痒且这些症状通常长时间难以缓解,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不便[9]。
临床中提倡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辅以相应的护理服务,当前骨科临床中出现了更创新和高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即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其可通过综合评估患者骨科住院期间的风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损害,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精准的护理计划[10]。精准护理是一个源于精准医疗理念基础上的护理概念,强调在精准医学和精准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精确表型分析或深分析,以便在适当的时间针对合适的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实践。这一概念不仅包括基于患者个体及生物学特征的健康教育、患者安全、药物监护、临床护理决策、心理支持、延续护理等,还旨在使患者获得较常规护理更准确、更全面、更精细的护理服务,从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11]。精准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减轻疼痛感,改善早期活动患肢功能,尽快恢复腕关节的正常活动和功能,促进患者预后[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VA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DL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NSNS评分为(92.38±3.33)分,骨折康复时间为(70.20±10.6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由此提示,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焦虑的问题,有利于增进护患沟通互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和恢复腕关节功能,促进正常生活状态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徐一杰,江丽.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动态小夹板固定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4,30(3):338-342.
[2] 祝莉,谭晓华,朱淑静.细节护理在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878-1881.
[3] 严灿英,林锦芝,黄俐敏,等.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护理教育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0,27(2):89-92.
[4] 周莹玲,周小兰,黄叶宇.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4):109-110.
[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指南(2023)[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5(1):6-13.
[6] 李芳,祝莉,朱淑静.心理护理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骨代谢、骨折愈合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8):1416-1419.
[7] 谭晓华,李芳,朱淑静.循证护理在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868-1870.
[8] 陈小玲,林向全.快速康复流程在桡骨远端骨折微创日间手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4):183-186.
[9] 张小媚,彭丽娟,王小桃,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纹钢钉内固定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0):111-114.
[10] 李春梅,孙洁,蓝慧,等.强化性康复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4):1-3.
[11] 陈鑫.针对性护理干预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16):2837-2839.
[12] 丁凤玲,安玉梅,高艳.探析接受T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6):14,16.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