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5-02-19傅盈盈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健康状况

【摘要】 目的 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1—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心理状态[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POM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状况[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健康状况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133-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亢奋、无意识肢体动作、语无伦次等[1]。麻醉苏醒期躁动会对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异常升高,增加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无意识的肢体动作可能导致肢体意外损伤,使各种导管意外脱出,导致出血创面出血增加,甚至可诱发一系列严重意外事件,如气管痉挛、误吸等,导致患者术后无法充分休息,睡眠质量下降,机体免疫功能修复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3]。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以尽可能减轻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使患者术后能维持良好的心态,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充分休息,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加快其身体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以2022年1—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80例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6.98±10.91)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9 kg/m2,平均BMI(24.19±1.30)kg/m2;手术类型,肝胆手术13例,泌尿系统手术6例,胃肠手21例;术前睡眠时间3~8 h,平均时间(4.90±0.78)h;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17例,初中及以下2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麻醉分级,Ⅰ级18例,Ⅱ级22例。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8.02±10.64)岁;BMI 19~28 kg/m2,平均BMI(24.05±1.24)kg/m2;手术类型,肝胆手术15例,泌尿系统手术5例,胃肠手术20例;术前睡眠时间3~7 h,平均时间(4.82±0.72)h;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及以下22例;ASA麻醉分级,Ⅰ级19例,Ⅱ级2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术中行全身麻醉;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年龄≥18周岁;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术中行局部麻醉者;妊娠期女性;主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未全程参与本次研究者;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加强巡查,访视患者时将手术作用、目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并安抚患者情绪。术中与医师默契配合,顺利实施各项手术操作。术后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密切观察,及时配合医师处理患者出现的躁动等并发症。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积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内心想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将手术全过程、术中麻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术中留置导尿管的作用等提前向患者说明,避免患者过度恐慌,建立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于存在明显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患者,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想法并合理宣泄负性情绪,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能够以相对平静的心态面对手术。(2)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护理。麻醉苏醒期躁动最为常见的诱因是术后伤口疼痛。术后随着麻醉药物药效逐渐减弱,患者苏醒后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感,促使患者尝试变换体位或坐起。可以给予患者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缓解其疼痛症状。术中患者在全身麻醉无意识状态下留置导尿管,会导致患者苏醒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导尿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尿憋等不适感,从而出现明显的躁动。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言语劝慰,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作用以及拔除后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必要时可告知医师进行镇静镇痛处理。术中插入气管导管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强烈的刺激,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后会感到口咽明显异物感和窒息感,从而引起躁动。术后当患者呼吸功能及肌力基本恢复后,应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减轻呼吸道刺激,减轻患者不适感,缓解其躁动症状。患者术后意识首先恢复,之后肌力逐渐恢复。术中注射肌松药物会引起外周性呼吸困难,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患者术后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及时打开气道,通过面罩加压供氧,将患者呼吸道痰液清除干净。遵医嘱为患者注射新斯的明、阿托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使患者保持放松状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术后护理。术后使患者平卧位休息,避免血管、神经因体位受到压迫或被医护器械压迫。注意观察患者手术切口及呼吸道通畅情况。若患者使用约束带,注意保持松紧适当。将病床床栏升起,避免患者坠床。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尽早下床活动,加快身体恢复。

2组护理措施均持续至患者恢复正常意识状态、转入普通病房。

1.3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使用包含7个维度(均为3分)、总分为21分的PSQI进行评估,得分与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心理状态。选择POMS中的紧张(24分)、愤怒(28分)、疲劳(20分)、抑郁(24分)、慌乱(20分)5个维度进行评估,得分与患者负性情绪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健康状况。使用包含8个维度(均为100分)的SF-36进行评估,得分与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程度呈正相关。(4)护理满意度。使用医院自拟的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60分为“不满意”,表示患者认为临床护理工作对自己术后睡眠质量及身心状况无明显改善作用;60~85分为“基本满意”,表示患者认为临床护理工作对自己术后睡眠质量及身心状况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85分为“非常满意”,表示患者认为临床护理工作对自己术后睡眠质量及身心状况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总满意率=1-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PSQI各维度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1。

2.2 2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POMS各维度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2。

2.3 2组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4。

3 讨论

麻醉苏醒期躁动表现出的血压、心率异常及无意识肢体动作等临床症状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5]。躁动会使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特别是心肺功能不全或合并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躁动可能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诱因。术后躁动还会增加活动性出血,导致各种导管被意外拔除,可能引起坠床、自伤等意外伤害事件[6]。临床研究指出,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围术期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是患者不了解术后麻醉苏醒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是术中操作造成的强烈刺激,术后麻醉药物药效减弱、疼痛感强烈,相关药物造成的呼吸抑制等[7]。应根据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及患者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护理,以减轻或规避躁动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中,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SQI评分、POMS评分均更低(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对其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只能提供基础性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和服务,无法从躁动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等方面出发进行干预,能缓解患者躁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的效果有限[8]。优质护理在术前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缓解其心理应激反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留置各种导管的作用,能够使患者提前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避免术后因慌乱出现躁动[9];术后苏醒期遵医嘱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减轻留置导尿管造成的不适感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轻不适感,使患者保持相对镇静的状态,从而避免强烈的疼痛及不适感对患者正常睡眠产生不良影响[10]。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F-36评分及护理总满意率均更高(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患者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患者满意度高,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郑旭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6):586,564.

[2] 费娟,严佳,施瑱.护理干预联合右旋美托咪定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17(5):457-461.

[3] 肖蕊,史晓萍,高昀,等.优质麻醉苏醒护理对肩关节镜术后全麻复苏期患者躁动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10):777-783.

[4] 宋媛媛,谭晶,王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及血液指标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11):1826-1828.

[5] 郭云萍,朱海娟,王琪,等.手术室强化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生命体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512-3515.

[6] 范玉红,潘庆华,胡晓华,等.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272-275.

[7] 黎丽娇.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8):189-190.

[8] 周鸿志,杨朝坤,周正容.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麻醉及应激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4):1075-1078.

[9] 甘思云,尹荣丽,陈丹丹.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4):557-558.

[10] 郭珺璐,郭珺玲.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4325-4328.

(编辑:徐亚丽)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健康状况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居家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