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预检分诊在儿童急诊中的应用研究

2025-02-19刘华英林崟婷高娥黄明娟许春鸿娄庆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满意度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专科医院急诊预检分诊采用程序化操作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患儿中抽取4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按照医院传统的常规预检分诊方法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2组预检分诊平均消耗时长、预检分诊准确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平均耗费时间为(2.53±0.53)min,与对照组的(2.43±0.6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9.75%,高于对照组的9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程序化预检分诊,可以在不影响预检分诊速度的同时,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程序化预检分诊;儿童急诊;满意度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141-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20.597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是目前国内外急诊科常采用的一种快速识别、分诊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方式[1]。儿科急诊承担着救治儿童急危重症的重要任务。由于儿童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患儿家属情绪波动较大,儿科急诊常常面临诊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工具结合加拿大急诊预检量表(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CTAS)[2]制定适宜的急诊预检分诊工具。急诊预检分诊应用改良后预检分诊工具评估病情、分诊病患,屡有预检分诊错误等事件发生,传统分诊工作无法解决目前急诊就诊存在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厦门市儿童医院在充分研究CTAS具体内容基础上,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对预检分诊流程进行梳理及优化,拟定了急诊预检分诊程序化操作流程,并将该操作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本研究对儿科急诊预检分诊采用程序化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4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0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原有预检分诊方法,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预检分诊方法。对照组男性患儿126例,女性患儿80例;年龄11个月~13岁11个月,平均年龄(75.25±38.62)个月。观察组男性患儿128例,女性患儿72例;年龄14个月~13岁5个月,平均年龄(71.03±40.7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未完成完整预检分诊进入抢救室的患儿;经过急诊绿色通道“120”直接送入抢救室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流程及基于经验的分诊方法。当班预检护士通过读取患儿卡片来确认其基本信息,简要询问患儿病史、主诉症状、伴随症状以及体征表现等病历资料。基于上述信息,护士进行初步的疾病类型和所属专科判断,随后安排患儿至急诊相应等候区域等待。根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检分诊级别,合理安排患儿就诊顺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模式进行预检分诊。(1)科室分别成立预检分诊SOP项目领导小组和质控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担任,组员包括科室护士长、副护士长、急诊科总住院医师;质控小组组长由科室专科护士担任,组员包括科室技能导师、总带教、责任组长。领导小组根据工作流程、制度、标准及行业指南等制作成SOP,对制订的SOP流程进行内容把关及审核,制定不同版本并在临床上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发现不足时进行讨论及查阅文献,如此反复进行修改,优化流程,形成科学合适的SOP进行推广。(2)由领导小组成员对制订好的SOP进行分层培训及考核。设立预检分诊专项课程,纳入新职工、专科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重点对预检分诊SOP进行培训与考核。专科护士对低年资护士提供知识及技术帮助。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对演练存在问题进行复盘后,再演练。(3)由质控小组成员进行专项质控。周一至周五正常上班时间,通过观察法观察预检分诊护士在预检分诊过程中SOP运用情况;班外时间或者周末,通过回看监控视频等方法,观察预检分诊护士在预检分诊过程中SOP运用情况。实时记录存在问题,利用晨会或者业务培训时间对预检分诊SOP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反馈,形成监督机制,对预检分诊SOP运用进行质量控制,达到持续质量改进。SOP流程图,见图1。

1.3 观察指标

分析SOP运行过程中预检分诊耗费时间、预检分诊正确率、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采用问卷星形式,根据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自行设计的“预检分诊SOP运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就医环境、工作效率、医疗安全、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意识7个方面,共20个条目,总分0~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预检分诊耗费时间比较

观察组预检分诊平均耗费时间为(2.53±0.53)min,与对照组的(2.43±0.6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预检分诊正确率比较

通过急诊预检分诊回看视频、质控检查等比较2组预检分诊正确率,观察组能更系统且更快识别急危重症患儿。观察组预检分诊正确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为了规范操作规程和提高工作水平及效率,由组织内部自行撰写工作准则,通过工作流程、制度、标准、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等,将一些事件以文档的统一格式制作出来操作流程、步骤及要求,简称为SOP[3]。SOP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重复进行的工作流程和应该遵行的注意事项进行梳理及优化,以此形成规范来指导日常工作,是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遵循操作指南及衡量工作质量的依据。

患儿年龄小,不能准确描述自身病情,病情变化快[4]。规范、快捷、准确地进行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可以优化急诊资源使用,提高急危重症患儿救治率,优先诊治急危重症,保障儿科急诊医疗安全,改善患儿预后。在当前护理人员短缺的状况下,如何规范、快捷、准确地进行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显得尤为重要。

程序化预检分诊是一种基于标准化流程和规范化操作的分诊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患儿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将患儿分为不同的优先级和类别,以便为患儿提供及时、恰当的诊疗服务。程序化预检分诊具有操作简便、评估准确、分类合理等优点,适用于儿科急诊等繁忙的医疗环境。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发病有其自身特殊性,大多表现为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5]特点,造成儿童急诊就医比例高。随着社会经济、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拥挤日益严重[6],势必造成非急诊患儿占用急诊资源,从而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埋下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医院急诊科实行急诊预检分诊,按照病情急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将急诊分流到对应的急诊区域,合理利用急诊资源[7],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降低急诊风险,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急诊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并未明显延长预检分诊平均耗费时间。由于儿科患者无法正确表达、预检分诊环境嘈杂、患儿家属干扰、护士忙于测量生命体征、不同年龄段生命体征正常范围数值不同,评估病情的同时需要快速分诊,难免会有漏评估项目。本研究将预检分诊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形成SOP,运行过程中发现,护士按SOP进行预检分诊,不容易漏评估,即使被患儿家属或周围人员打断后仍能系统、高效、准确地进行评估及识别,且花费预检时长并不会比常规预检分诊时间长。采用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不会明显降低预检分诊的工作效率[8]。本研究显示,急诊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可以明显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护理工作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护理操作程序、工作流程组成。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保证了流程、步骤规范一致有序地开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9]。SOP用统一格式描述某事项的标准操作步骤及要求,以指导、规范日常工作。护理工作流程优化与SOP有契合之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预检分诊流程进行预检分诊,无法系统且准确评估,效率、准确率不高。程序化预检分诊能更系统、全面评估患者,通过对预检分诊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程序中的关键点进行细化和量化,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研究发现,SOP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各个环节中,可明显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减少预检分诊过程中漏评估及评估错误的发生[10]。本研究显示,采用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可以改善患儿家属对急诊预检分诊的满意度。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能够确保岗位上的医务人员采用统一的预检分诊标准,从而保证所有患儿都能获得及时且有效的同质化治疗,通过合理高效的安排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加速预检分诊区域周转,缓解患儿因等候时间长而哭闹,使患儿尽快得到治疗,提高就诊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仍存在不足。(1)虽然制定了程序化预检分诊操作流程,但仍需培训预检分诊护士。预检分诊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临床实践性。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需要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提高预检分诊质量[11]。科室高年资护士及带教老师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教训,定期为低年资护士提供预检分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尤其要注重临床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包括分诊成功案例和分诊失误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与复盘[12]。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护士善于总结的习惯,提高护士观察疾病的能力,进而提升预检分诊的准确率。(2)缺乏完整的预检分诊失误信息反馈系统。由于急诊环境嘈杂,预检分诊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信息录入会有失误发生。若发生预检信息录入错误,医生通常会在界面端直接进行修改,而很少通过其他渠道或花费精力专门告知护士。只有在遇到特殊、疑难的病历或者收到患儿家属投诉时,才会将相关情况反馈给预检分诊护士,导致管理层无法有效监管预检分诊。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闭环机制,预检分诊中的失误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分析与整改,不利于护士从中吸取教训、积累工作经验进而提升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程序化预检分诊可以降低急诊风险,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程序化预检分诊虽有不足之处,但相对于常规的预检分诊,更能规避风险,不易漏采集信息,促进日常护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进行,拓宽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实现知识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程序化预检分诊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儿科急诊的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蔡小狄,陆国平.急诊预检分诊技术[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6):401-404.

[2] 胡菲,张玉侠,张佳燕,等.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指标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04-708.

[3] 王霞,马琛,李冉,等.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SOP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2227-2232.

[4] 刘枭雄,张晓波,徐虹,等.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建立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7):5-8.

[5] 李璧如,王莹.规范儿科急诊预检与分诊[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7):433-436.

[6] 上海市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撰写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上海)[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29(11):849-857.

[7] 史冬雷,刘晓颖,周瑛.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6):599-604.

[8] 张钦.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在儿科急诊患儿管理中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4):48-50,54.

[9] 刘思雨,卞超凡,魏玮,等.急诊分诊流程再造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研究,2023,31(3):145-147.

[10] 郑少敏,常春荣,王伟芳,等.绿色通道联合信息化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患儿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4):178-181.

[11] 赵芸,吴雪芳,韩丹枫.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193-196.

[12] 郑丽英,张珍.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5):97-101.

(编辑:郭晓添)

猜你喜欢

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汽车快修连锁满意度高于4S店
基于公立医院改革下的患者认知与满意度探讨
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医院满意度调查
高校学生工作绩效满意度测评的范式依据与实践选择
创新患者满意度调查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