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三甲医院26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5-02-19刘建军张晓旭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摘要】 目的 了解吕梁市某三甲医院2023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国家ADR监测系统中吕梁市某三甲医院2023年上报的263份ADR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ADR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263份ADR报告中,60~69岁年龄段ADR发生比例最高(20.15%);引发ADR最多的药品类别为抗微生物药,占38.02%,其次为中药制剂(14.83%)和营养及电解质类药(8.75%);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76.43%);引发ADR数量最多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3.3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占比较高的是皮肤及皮下组织(23.29%)、消化系统(20.66%)和神经系统(14.07%)。结论 在ADR监测中,60岁以上患者是重点关注对象,静脉滴注是监测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是监测的重点药品类别,皮肤及皮下组织是ADR发生的主要部位。医务工作者在ADR监测中应重点留意上述因素,结合患者情况,个性化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给药途径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153-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969.3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固有属性、给药方法、患者的机体因素以及不合理用药均有一定的关联性。现对吕梁市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23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263份ADR报告作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该院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国家ADR监测系统中该院2023年上报的263份有效ADR报告,男性患者140份,女性患者123份;年龄0~92岁。回顾性分析ADR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关系,应用Excel结合人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情况

263份ADR报告中,男性报告为140份(53.23%),女性报告为123份(46.77%),男性、女性比例为1.14∶1。年龄方面,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为4个月~92岁,其中60~69岁ADR发生比例最高,有53份,占比为20.15%;其次为年龄40~49岁,有42份,占比为15.97%。见表1。

2.2 发生ADR的药品类别情况及构成比

263份ADR报告涉及到的怀疑药品共有115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发生ADR的品种和报告最多,品种为28种,报告为100份,报告占比为38.02%;其次为中药制剂(品种为220种,报告为39份,报告占比为14.83%)和营养及电解质类药(品种为8种,报告为23份,报告占比为8.75%),见表2。

2.3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情况

静脉滴注是引发263份ADR报告的主要给药途径,共201份(76.43%),其次为口服给药50份(19.01%),见表3。

2.4 发生ADR的药物剂型情况

不同的药物剂型引发的ADR数量不同,注射剂引发的ADR最多,占比为79.47%,见表4。

2.5 引发ADR排序前十位的药品

263份ADR报告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共35份,占比为13.31%;其次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及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分别为13份及9份,见表5。抗微生物药在引发ADR排序前10位药品报告中最多。

2.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由263份ADR报告分析可知,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23.29%)、消化系统(20.66%)、神经系统(14.07%)、循环系统(11.87%)等,最常见的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害;ADR临床表现主要有皮疹、瘙痒、皮肤潮红等,见表6。

3 讨论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263份ADR报告中,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女性比例为1.14∶1,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60~69岁年龄段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占20.15%;其次为40~49岁组及50~59岁组。此3组年龄段的患者占ADR患者总数的1/2以上,说明40~69岁年龄段为ADR高发年龄。其原因可能是中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长期生活方式不规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就诊率高,联合用药情况较多,或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从而较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8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不高,但从理论上来说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弱,应该更易发生ADR。本研究结果与理论有所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超过80岁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强,反应迟钝,一般的ADR不容易被发现,也可能与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数量较少有关。

263份ADR报告共涉及药物14个类别、115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达100份,占比为38.02%,居于首位,与有关文献报道[1-3]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应用频率高,且与不合理用药有很大关系。其次是中药制剂,占比为14.83%。这与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成分非常复杂,含有较多大分子物质如动植物蛋白、淀粉、多糖等杂质有关[4],也与临床中溶剂使用不当、剂量过大、配伍不当、合并用药、未对患者辨证施治等不合理使用密切相关。ADR发生率排第3位的药品类别是营养及电解质类药。这类药物大部分临床科室均有所涉及,属于临床常用药品,其不良反应发生与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有关,亦与用法用量不当、超适应证用药、配伍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有关。

从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分布来看,263份ADR报告中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剂型为注射剂,占所有剂型的79.47%。注射剂多以静脉滴注给药,因此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全部给药途径的76.4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比为19.01%。上述结果与多数医院报道基本一致[5-7]。有文献报道,我国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比例高达70%以上[8],说明静脉给药使用相当广泛。这是导致ADR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静脉给药用量大且药物不经过胃肠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效作用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较早,易发现。静脉给药若不规范、严格无菌操作,极易造成药品污染,从而导致ADR的发生。

263份ADR报告中,引发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居于首位。胡斌等[9]研究也发现,左氧氟沙星ADR发生率最高。左氧氟沙星在抗微生物药中属于喹诺酮类,有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较强、无需做皮试等优势,广泛使用于临床,从而引发ADR较多。引发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涉及例数最多,这与抗微生物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关系密切。

从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看,263份ADR报告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排在前3位。这可能与上述系统较为敏感且受损害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较易被患者或家属察觉有关,而其他器官或系统(如肝、肾)功能异常较隐匿,不易被发现,常需借助其他辅助医学手段如抽血化验、B超等才可诊断,易存在漏报现象。这些潜在的ADR可能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应引起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通过对263份ADR报告整理分析发现,ADR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所用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之间存在一定规律。实际上,大部分药品在一定条件下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正确合理应用药品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危害。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全面掌握药品的药理作用,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根据患者特点及药品说明书,制定适宜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与方法;明确禁忌证,适当预防用药,防止滥用;做到尽可能口服给药,减少静脉给药以及联合用药;规范操作,加强用药监护,防控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翟爱华,张白,王琦.2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109-112.

[2] 刘平,徐国防,刘长缨,等.我院3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5):4955-4957.

[3] 李锐,李锦玥,赵曜,等.某三甲医院3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2):120-123.

[4] 白晓菊.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看中药的上市后再评价问题[J].中国药物警戒,2009,6(2):86-90.

[5] 张伟,秦玉花,赵红卫,等.我院5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3):1809-1811.

[6] 刘会.2008-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6):180-181.

[7] 孙旭,熊芬,苏芬丽,等.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7,32(3):381-384.

[8] 吴永佩,焦雅辉.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9] 胡斌,潘京京.西安市36家医院1 3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6):3669-3671.

(编辑:许 琪)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儿科门诊1850张处方分析
河北省农村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情况调查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监测在医院HIS系统中的应用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