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探究

2025-02-01周铭翔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该文以民族地区广西玉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发现还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根基不稳、村民数字素养水平不高、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须协调数字资源配置、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完善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以此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民族地区;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1-0022-04

Abstract: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a specific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akes Yulin City in Guangxi, a minority region, as the research area.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n Yulin Cit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unstable found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ow level of digital literacy of villagers, and lack of digit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alloc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mprove villagers' digital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ural talent team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minority areas and inject vitality in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digital rural area;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thnic region; rural construction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手段与信息技术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兴手段,数字技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乡村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发展的重要助力,数字乡村的建设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民族地区虽然在近些年发展趋势良好,但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还较为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中国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推进。因此,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发展,促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对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1],依托数字化、信息化与优质的生产要素[2],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农村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3],同时也是智慧社会建设在乡村的延伸[4]。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可以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乡村产业向集约化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5],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是为农民生活创造数字化便利的重要路径[6]。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7]、产业结构不均、信息素养贫困[8]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1],加快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综观现有文献可知,目前学界主要研究集中于整体视角下的乡村数字化发展,少有研究具体某一地区的乡村研究。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民族地区的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建设现代数字乡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何让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也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民族地区广西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现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索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此推动广西数字乡村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支持。

1" 广西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广西玉林市区域概况

广西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桂东南,东邻粤港澳,是承东启西、对接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城市与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玉林市下辖2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常住人口有582.3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 167.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 1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250元。

1.2" 广西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同时在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探索建立了一套数字乡村建设“1+2+3+N”的工作模式。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组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找准“两个”工作抓手,项目带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与数字乡村建设基础研究,落实“三项”工作举措,聚集多家生态合作单位,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广西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发展。与此同时,玉林市以自治区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装上“数字大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9]。

1.2.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建立数字乡村服务平台。玉林市依托“桂通办”平台,连接市、县、乡、村四级电子政务服务,构建电子政府服务体系,优化政务工作办理流程,推动纸质数据电子化、结构化与标准化,提升政务服务素养,使群众能够通过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政务服务事项“一事通办”。目前,全市政务服务网上可办事项10 21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47%[9]。二是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玉林市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及以上区域“双千兆”网络实现连续覆盖,同时光纤网络与4G网络全面覆盖,乡镇重点覆盖,基本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通达[10]。

1.2.2" 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使乡村治理更加便捷有效,乡村治理数字化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内涵之一[11]。卖酒镇的数字乡村·智慧网格管理中心是玉林市数字乡村治理的一个典型。该镇打造了包括乡镇介绍、智慧党建、天翼云播、平安乡村与政务公开等板块的乡村综合信息管理中心,该中心整合综治中心、应急、公安和消防等部门资源力量,借助移动、电信两大运营商的技术支撑,能够对全镇社会动态24 h实时监控,同时可以实时监控家庭场景,村民可以及时通过相关信息反馈问题。该中心依托网格化管理,通过专人解决相应区域的问题,不仅增强全镇的安全指数,也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率与执行力。

1.2.3"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促进产业融合,玉林市引导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跨界融合,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化。以福绵区自动化智能养殖生态示范区项目为代表,该项目配有智能养殖机器人,能够24 h不断获取数据,上传养殖数字平台,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养殖舍的动态,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除此之外,养殖舍内还配有自动化设备、自动烘干系统、中央集蛋分级系统等,实现科学养殖,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资本。

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容县通过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成立了108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使特色农产品沙田柚的生产、管理、流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在乡村连入宽带后,容县部分村民利用数字平台在家经营中药材电商生意,极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提升了村民的收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可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2" 广西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

虽然玉林市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但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根基不稳

虽然我国目前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但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下,偏远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薄弱。

首先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建设不全面的情况。虽然玉林市县城及以上区域网络实现全面覆盖,但在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质量不理想,网络通信和传输质量还有待提高,支持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的网络与宽带存在低速、信号弱和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情况,目前数字乡村项目的建设力量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建设力量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着跟风、重复建设的情况,导致数字设施与各个系统不兼容、不配套,使数字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影响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其次是已建设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由于数字基础平台与数字化设备建设存在重复与跟风建设的现象,部分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没有完全进行数字化升级,没有使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使数字化软件功能不完善,有些平台的应用功能单一,缺乏实际操作功能,导致数字设施的有效利用降低。最后是乡村数字平台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玉林市乡村数字化平台的配套性与适用性不强,在农村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人力、经济、资源等发展因素,导致乡村的数字化平台未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字平台中。

2.2" 村民的数字素养水平有待提升,数字鸿沟仍然存在

由于存在经济发展与教育文化水平的差距,目前玉林市村民的数字素养水平还不够充足,数字鸿沟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消除。一方面,由于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缺少,村民受教育程度不及发达地区,在数字化设备与项目筹划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实际使用需求与文化水平,导致数字技术应用与村民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是数字建设投入资金短缺的问题。乡村数字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在偏远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缺少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持续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投入成本与投入风险等方面。农村多处在较偏远地区,数字化设备的硬件、软件、维护、运营与物流都需要大量成本,同时培训数字技术人才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导致数字化建设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通常面临着财政支持的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数字项目的长期规划需求,资金的不足则会导致社会资本投入汇报周期长,增加投资风险。

2.3" 数字化专业人才等要素缺乏

数字乡村的建设需要大量具备数字技术与信息知识的专业人才来带动与应用。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在城镇化背景下的人才、技术与资源等要素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得不到平衡发展,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此背景下,玉林市的农村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是玉林市农村地区数字人才专业性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玉林市当地农村地区的村民数字素养程度较低导致的,村民的受文化教育水平与科技应用程度不高则会影响其数字素养水平。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特别重视当地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发展,使数字人才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使得数字化人才队伍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二是玉林市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不足。玉林市在吸引数字专业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不能为相关人才提供有效政策保障。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空心化程度严重,本土人才选择外出发展,很少留在当地,导致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一批熟悉当地发展的本土人才参与进来。

3" 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协调数字资源配置,缩小数字鸿沟

首先是科学配套数字基础设施。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设备的政策倾斜与投入力度,补齐短板,使其能够均衡建设发展。通过提升宽带与5G网络覆盖面积,推进“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给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提供更加稳定的网络信号,实现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地区的传统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进行数字化升级。通过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整合不同数字基础平台,形成城乡一体化数字配套基础设施,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数字基层设施的专项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提供数字专项补贴等方式,优化农村地区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农村地区数字技术与城市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外,政府部门还需要有效鼓励与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乡村创业优惠政策等途径,降低投入成本与风险,鼓励与吸引企业、投资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为农村地区带来数字活力。

3.2" 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增强内生活力

首先加强数字乡村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村民能够深入了解数字乡村政策,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意识,从而打破农村地区的数字壁垒。通过引导村民关注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转变村民对数字化生产的态度,激发村民的数字化兴趣。其次加大对村民的数字化培训与教育力度,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与数字化技能。通过加大对数字化教育活动的力度,开展系统性的数字专题讲座,向村民普及数字技术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让村民能够深入了解数字技术与生产的紧密关系,同时提高村民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此增强村民的内生活力。

3.3" 完善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人才加大政策补贴与保障力度,通过提高财政补贴、家属福利、住房优惠与医疗卫生等待遇,吸引数字技术专家与有返乡就业意愿的高素质人才留在乡村,积极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其次,应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力度。在促进外来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农村地区还需要加大培养本土数字专业人才与后备力量。一方面通过创办特色农民工技术学校或机构,提升农民在数字农业、数字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定期组织村干部、村民通过线上会议等方面开展培训,以此增强其在数字化专业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乡村与城镇联合培训机制,加大高校、研究院所等主体与农村地区的合作力度。可以通过建立数字乡村建设智慧人才库,统筹高校、研究所、科研院等的资源,联合村委会、农村合作社、村民等主体积极开展交流与培训,以此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综合型人才。

3.4"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信息安全建设,保障乡村的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需要提高村民的数字信息安全素养,通过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提高村民对其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防护,通过加强对乡村地区的网络监测,及时分析潜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提高应对信息安全的能力,保障乡村数字建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多元主体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紧密合作,共同维护乡村数字建设的网络安全。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乡村建设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是必然选择。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广西玉林市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的分析,发现农村地区在数字化进程中还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根基不稳、数字鸿沟仍然存在、缺乏数字化人才等现象,还需要政府与群众的不断努力完善。今后,应通过协调数字资源配置、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完善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等方式,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24,39(1):24-28.

[2] 陈潭,王鹏.信息鸿沟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症候[J].电子政务,2020(12):2-12.

[3] 郭红东,陈潇玮.建设“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J].杭州(周刊),2018(47):10-11.

[4] 王耀宗,牛明雷.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8.

[5] 黄佳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意义、困境与路径[J].现代农业研究,2024,30(3):61-63.

[6] 赵成伟,许竹青.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问题与策略[J].求是学刊,2021,48(5):44-52.

[7] 许亚敏.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4(6):201-205,216.

[8] 杨宝珍,吴旻倩.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困境与进路[J].农业经济,2021(7):38-40.

[9] 韦青林,姚强.数字赋能乡村向“网”[N].玉林日报,2023-05-12(A01).

[10] 骆万丽.广西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新时代[N].广西日报,2022-11-23(002).

[11] 刘冬霞.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广西为例[J].广东蚕业,2024,58(1):151-153.

作者简介:周铭翔(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