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2025-02-01庞婷赵美荣马留辉蒋红芝覃清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创新改革乡村振兴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凭借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逐渐展现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该专业不仅与农村地区丰富的中药资源紧密相连,还通过其专业的制药技术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新的增长点。该文旨在深入探讨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分析其乡村振兴背景、专业发展优势、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提出具体的战略路径和实施措施。期望通过这些探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乡村振兴;教学改革;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1-0177-04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s specialty has gradually demonstrated its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virtue of its uniqu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is major is not only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ri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but also provides new growth points for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through its profession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aims to deeply explore how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s majors can better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analyzing its rural revitalization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arket needs,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c paths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se discussions, we will provide strong talent support and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comprehensive social progress.

Key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s; rural revitalization;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reform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药制药专业作为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多次鼓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客体是乡村,主体是人,核心是人才[2]。而中药制药专业则以其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在涉县,以岭药业通过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不仅保证了自身产品的原料质量,还带动了当地的连翘产业发展。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得农民能够直接参与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从而增加经济收入[3]。据统计,通过这种模式,涉县以岭药业已经带动2 000多家农户进行连翘抚育和种植,实现了年产连翘1 000 t的生产能力,帮助4 000余人脱贫致富[4]。

1" 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效,首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目前,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结合了实践教学、实验室训练、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其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通常会根据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来调整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再次,校企合作日益加强,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还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诸多挑战。①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尽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许多学校仍面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包括实验设备陈旧、实践基地缺乏等,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②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随着中药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学校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③行业变化快速,课程设置需不断更新。中药制药行业技术更新迅速,新的制药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时效性。④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不足。对于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加强,需要提供更多关于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2" 探讨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对于服务乡村振兴教学改革的意义

服务乡村振兴是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药制药产业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2.1" 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教学改革可以强化中药制药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知识与技能。这将有助于推动乡村中药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进而提高乡村经济实力。

2.2" 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教学改革,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可以为乡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2.3" 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

教学改革中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他们将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2.4" 促进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强调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推动乡村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进而促进乡村的绿色发展。

3" 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发展的价值分析

3.1" 经济价值

3.1.1" 推动产业发展

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的发展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可通过促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以及满足市场需求与促进消费等多个方面,为中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华亭市某地区的乡村振兴项目中,通过中药制药专业的介入,在中药材种植和基地建设中全面推行DB62/T 1932—2010《华亭独活栽培技术规程》DB62/T 1931—2010《华亭大黄栽培技术规程》DB62/T 018JSGF—2023《独活产地片加工技术规范》DB62/T 018ZLBZ—2023《独活产地片质量标准》等技术规范,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和初加工规范化生产。当地中药材的种植面积扩大了30%,产量提高了25%,直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5]。同时,中药材的深加工和产品开发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1.2"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中药制药专业的指导,农民可以学习到更科学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湖南省溆浦县生态环境禀赋优良,有着丰富的中药材生态资源,如山银花、玉竹、木姜叶柯(溆浦瑶茶)等中药材产量丰富。据统计,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红岭村在接受中药制药专业培训后,农民的中药材种植收入平均提高了20%,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乡村振兴新“良方”[6]。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激发了他们投身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

3.1.3" 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中药制药专业可以结合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例如,广西玉林市某地区利用当地特有的中药材罗汉果,开发出一款保健茶,通过市场推广,不仅增加了当地的知名度,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2" 社会价值

3.2.1" 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

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可以为乡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可以通过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和健康理念,提高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这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2.2"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药制药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推广了中医药知识,还传承和弘扬了中医药文化。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展览馆、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的魅力,从而增强乡村居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2.3" 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中药制药专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增强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4" 服务乡村振兴对于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4.1"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4.1.1" 强化实践教学

未来的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而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中药制药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为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跨学科融合、多元化技能培养

结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打破传统中药制药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互补,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将乡村振兴涉及的多个领域和行业交叉融合,形成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如将中药制药与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学科结合,开展跨学科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如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共同解决中药与乡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技能组合,以适应乡村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4.3" 本土化人才培养

本土化人才培养是指针对特定地区或乡村的需求,培养了解当地情况、能够适应并推动当地发展的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本土化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人才更好地融入乡村环境,理解乡村需求,并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例如,西藏地区通过本土化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对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反馈、调查数据等方式,了解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成功培养了一批了解当地民族特色的人才,他们通过引入新语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藏族地区的旅游业、特色中草药销售量、藏区农牧的生产效率,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初心。

4.4"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未来,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环境紧密相连的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将有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与广州田园牧歌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该学院教师团队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开展中草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研究[7]。而通过校企合作,成功培育了多种南药种苗500多万株,规模化生产的有岗梅、九里香等多个品种。校企的合作使得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产品,服务于乡村振兴。通过建立南药产业园等示范基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5" 乡村振兴服务对中药制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5.1" 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的契合度

目前,中药制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中药的药理、药用植物、化学和炮制等方面。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些内容需要更加贴近乡村实际,服务于乡村的中药产业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增加关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药在乡村医疗健康体系中的应用等内容。

5.2" 教学方法与实践的结合程度

在教学方法上,中药制药专业课程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一些课程可能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服务中,学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师资队伍与乡村振兴需求的匹配度

中药制药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以满足乡村振兴服务的需求。目前,一些教师可能缺乏乡村中药产业的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内容与乡村实际脱节。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5.4" 课程评价与乡村振兴目标的关联度

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服务中,课程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6" 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

6.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中药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与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等相关的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对中药材产业链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开设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医疗服务意识和能力。

6.2" 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制药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

6.3" 推动产学研结合

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结合。通过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攻关等活动,促进中药制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借助企业的力量和市场优势,推动中药制药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6.4" 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培养。鼓励学生选修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课程或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6.5"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制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或参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同时,加大对中药制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药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7" 结束语

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战略路径的实施,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本科中药制药专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与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共同推动中药制药产业与乡村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2] 涂孟梅.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3] 王晴.以岭药业:创新让世界爱上中医药[J].中国品牌,2024(6):62-63.

[4] 周佳,毛骥,薛姣,等.中药创新药知识产权综合性保护体系的初探——基于以岭药业连花清瘟方的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24,33(8):745-751.

[5] 平凉市农业农村局.华亭市: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EB/OL].http://nync.pingliang.gov.cn/xwdt/xqlb/art/2024/art_ 5a5e1f2292ad44bbade70e1ddcc90735.html.

[6] 王石磊.湖南溆浦: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乡村振兴新“良方”[EB/OL].https://news.qq.com/rain/a/20230606A0598Y00.

[7] 何旭君,张华通,吴刚,等.“校企融合,产学研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广东教育》职教,2017(7):51-52.

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XJG2322);2023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院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XKJ2346)

第一作者简介:庞婷(199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分析。

*通信作者:覃清霞(199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理学。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创新改革乡村振兴
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测绘工程职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改革研究
创新视角下的税收体制改革
浅谈当代创新型社会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