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与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2025-02-01全江涛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照金镇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厘清“两山”理念与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照金镇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利用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红色文化的传播。以照金镇的发展为例,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水青山;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照金镇;照金精神
中图分类号:F32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1-0185-04
Abstract: The argument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i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d cultural resources provide spiritual power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ojin Township has both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a glorious revolutionary histo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 should clarify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valuable assets\" concept and Red cultural resourc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should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fully leveraging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Zhaojin Township, creating a distinctive tourism industry, establishing a Red education base,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We should utilize lush mountains withlucid waters and Red culture to assis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le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through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Zhaojin Township as an examp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Keywords: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Red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ojin Township; Spirit of Zhaojin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区)振兴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1]。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充分发挥乡村的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
1" 照金镇自然资源与红色资源现状分析
照金位于陕西耀州西南部,拥有众多的凤凰山砾岩构成的石质山峰,沟溪纵横,山峦起伏,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基本保持半原始的山地森林状态,县志中记载:“耀州同官富平山多绵亘,随地殊称又率坡陀,不可尽名……照金山传言山有光雨后腴人衣如金休屡试不然[2]”。照金拥有一座丹霞地质公园,其薛家寨、九龙寨、张果老崖、桃坡崖、骆驼顶和天华堡等巨大的砾岩崖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具有“华山之险”。植被为典型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种类繁多,季相变化丰富,山沟锦绣,绚丽多彩,具有“南山之秀”。
这里有雄阔连绵的丹霞山和葱翠茂密的树林,孕育了光荣的红色历史。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指出:“在积极开展当地的游击队运动中,创建新的红军的队伍及陕甘边苏维埃的任务[3]”。决议强调:“坚决的布尔什维克的两条战线上的斗争,能够顺利地克服这些部分的动摇游疑,而在坚决地实现这个决议的基础上,在光荣与勇敢的斗争中,创造成新的广大的强固的陕甘边苏区与英勇的红二十六军”[4]。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革命根据地的党政机关设立在峰峦叠嶂的照金镇薛家寨,红军利用薛家寨的险要地形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在薛家寨的四个天然岩洞内建立红军医院、被服厂、军械厂、指挥部,并且在山区内建立哨卡、吊桥等防御设施,将薛家寨建造成一座堡垒。至今照金保留着红军的革命事迹,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运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图片以及革命文物展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以及革命者为了理想的牺牲与奉献。硝烟散尽,昔日的革命根据地如今成为重温红色记忆的鲜活讲堂。峰峦如聚的照金群山为土地革命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为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和平年代,深山密林阻挡了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金的自然资源与红色历史文化将为老区发展赋能,为照金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与精神财富。封闭的深山成为致富的优越自然条件,红色文化成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打造自然风光与红色旅游一体的文旅产业。
2" “两山”理念、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5]”自然环境与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崇山峻岭既是乡村闭塞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也是乡村振兴的转机,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依托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转危为机。恶劣的自然环境将会成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红色文化资源则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保护红色遗迹,挖掘当地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文化体验旅游。乡村振兴发展则为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平台。青山绿水与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与精神保障,乡村的振兴发展则反哺青山与红色文化。
2.1" 物质基础:“两山”理念与照金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6]”自然环境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家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照金镇所在的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产业优势,与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相比,缺乏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单一。这是照金镇的发展劣势,但也是发展机遇。独特的丹霞地貌成为照金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在优势,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的相关产业带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2021年《“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发展旅游业。照金丹霞地貌成为照金镇发展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因此,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让人民在保护环境中实现小康。绿水青山就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打造健康的生态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各地生态优势,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2.2" 精神指引:照金精神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多维度的战略工程。红色文化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流血牺牲凝聚成的价值观与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掘红色文化,讲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指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先进文化的需求,打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照金为中心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且在革命斗争中培育形成照金精神。照金精神的内涵是: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以及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照金镇考察时表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7]”
伟大精神又引领伟大事业。陕西省铜川市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切实把责任担当落在具体行动上,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照金精神,在向中心大局聚焦、向高质量发展聚力中扛起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使命担当[8]。把照金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从历史经验、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自觉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激励斗志,用照金精神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2.3" 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红色文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根据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9]”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开发红色文化需要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为各方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发展平台。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乡村治理,弥合城乡发展差距,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发展,为乡村建设吸纳人才,以此促进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突破原有的单一的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发展同时,推动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将红色文化与青山绿水有机的结合起来。乡村振兴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文化的传播发展。
3" 照金镇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奇特的自然风光与光荣的革命历史为照金镇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是照金乡村振兴发展的先天优势。但是照金乡村振兴发展仍然存在困难与挑战。
3.1" 地理环境制约旅游开发
照金镇位于桥山山脉南段,《耀州志》中记载照金被群山环绕,照金山周围遍布大唐山、凤翼山、桃儿堡等山峰,地形险峻,因此革命遗址分散在群山之中,远离城区。分散的景区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封闭的群山也造成旅游景区的对外影响力的减退,与周围热门城市相比,难以突出景区特色,吸引力不足。
3.2" 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
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人口,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失,造成农村的人口空心化问题。即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缺乏足够的人口,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乡村振兴也难以实现。铜川市作为陕西省内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同时也是人口最少的地级市。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市常住城镇人口为444 612人,乡村人口为253 710人,并且同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减少38 446人,乡村人口减少97 669人[10]。从年龄结构分析,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9.9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8.0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3个百分点,其中照金镇所在的耀州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大量年轻人口外移,人户分离的情况不断加剧,乡村人口选择定居城市。铜川市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剧,照金镇人口也在移民潮中不断萎缩,人口基数小以及老龄化则是照金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缺乏足够的人口,则难以支撑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难以引进专业人才,无法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4" “两山”理念与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发展总是会面临困难与挑战,为有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发挥红色资源、乡村资源、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教育研学、冰雪体育运动、特色农产品一体化发展,紧盯政策、抢抓机遇。
4.1" 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照金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以此增强吸引力。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国内掀起了冰雪运动热潮。近年来,陕文投照金文旅公司通过盘活冬季资源,坚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做大冰雪价值增量,促进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照金滑雪场抢抓机遇,进一步改造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冰雪旅游的消费需求,加快推进照金冰雪经济提档升级,助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随着薛家寨·溪山冰谷的成功打造,照金现已形成以“趣滑雪、赏冰瀑、逛小镇”为核心的冬季旅游新业态,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为火爆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之一[12]。照金冰雪旅游的发展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照金依托绿水青山不仅打造冰雪旅游项目,而且计划打造房车营地旅游项目,利用现有房车营地以及白石崖废弃矿厂,改造成照金自驾车营地,为自驾游客提供停车服务及营地内、周边景区综合服务。照金镇通过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避免同质化现象,以此吸引游客,同时为乡村居民创造就业条件,一方面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4.2" 依托革命历史打造教育基地
以照金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为主线,坚持挖掘保护、开发利用、传承和弘扬并举,积极对接省市文物部门,建设革命教育基地,全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照金红色教育服务品牌。照金依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红色历史为载体通过“探访照金红色史、军事训练体验课、劳动教育实践课”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革命先辈的荣耀和艰辛,引导青少年在学习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坚定爱党爱国初心[13]。青少年研学团成为照金旅游发展的稳定游客群体。同时照金应加强区域合作,向北加强与延安革命遗址联动,向南推动与西安红色景点的交流合作,构建一条西安、照金、延安相联通的红色旅游路线,各地红色景区从竞争关系走线合作发展,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另外,照金镇应发挥地域优势加强与高校的联合,为省内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平台,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以此吸引相关专业人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4.3 依托自然环境建立特色农业
照金镇海拔1 000多米,不适合大量种植粮食作物,应该因地制宜,种植特色经济作物——高山艾草。照金镇把艾草资源作为特色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让高山艾草成为了带动群众增收的天然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开发了艾条、艾柱、艾叶香包、艾叶浴包、艾绒被、艾叶蒲团和新鲜艾植产品等多种养生保健品,不仅大大增加了艾草的附加值,还为村里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周边村子200余户群众种植艾草达7 000余亩(1亩约等于667 m2),人均年收入2万元,真正实现了增收目标[14]。照金镇将高山艾草发展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加强产品知名度,推动产业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5" 结束语
绿水青山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物质保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乡村文化底蕴的体现。照金镇拥有独特的丹霞地貌和光荣的革命历史,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照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在面临人才短缺人口外流的挑战情况下,照金依托自身资源,借助冰雪运动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善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与青山绿水相结合,将红色旅游和革命历史教育实践相融合,打造照金文旅名片,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因此,要善于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发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新时代照金精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3-21.
[2] [明]李廷宝,乔世宁.耀州志[M].明嘉靖三十六年刊本.
[3]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八册(193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社,1991:203.
[4]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八册(193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社,1991:208.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9-50.
[7] 本报记者.这十年,总书记的新春足迹[N],人民日报,2022-1-27(001).
[8] 传承照金精神打造铜川先锋[J].党建,2023(7):63-65.
[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7/content_6963409.htm.
[10] 铜川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EB/OL].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104/html/tjjxxgk/zdgknr/tjgb/202205/652701.html.
[11] 铜川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情况[EB/OL].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104/html/tjjxxgk/zdgknr/tjgb/202205/652688.html.
[12] 董唯韦.照金国际滑雪场全力备战新雪季[N].铜川日报,2023-11-11.
[13] 谢艳素.千人研学团开启照金金秋研学热潮[N].铜川日报,2023-10-16.
[14] 董唯韦.多彩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N].铜川日报,2023-10-11.
作者简介:全江涛(200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