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2019-12-12秦金风高传华
秦金风 高传华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也将为数字乡村建设加油助力。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乡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征信数据平台建设,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生态;提供多种形式宣传培训活动,增强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意识与能力;实现多方协同发展,构建乡村数字经济体系。
关键词:数字经济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乡村 金融扶贫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完善对数字乡村建设的金融政策支持,进而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而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等方面优势显著。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一、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新机遇
根据2019年5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而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期间,数字技术将加速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必将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新机遇。
(一)数字乡村建设降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排斥性
由于传统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足、起点较高,以及网点覆盖率偏低等因素,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从而降低金融排斥性。即数字惠普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金融服务直接呈现在更多农户面前,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数字普惠金融主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新型支付工具,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触达效率,进一步覆盖传统金融服务容易忽视的长尾用户群体。在满足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的同时,可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和用户群体。
(二)数字乡村建设降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交易成本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促使数字普惠金融降低费用、提升运营效率、节约时间成本,进而降低金融服务运行总体成本。随着数字乡村的建设,移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移动支付能够轻易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解决农村线下实体金融网点运营成本过高的困境。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对金融机构而言,移动支付服务可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网点服务人员和设备耗费,从而大大降低金融服务总成本。对乡村居民而言,使用移動支付服务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继而提升金融服务使用效率与用户体验。
(三)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个性化涉农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通过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让农村长尾用户享受到低成本的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以及保险等个性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而利用大数据技术,注重优化各种金融资源,实现金融服务市场细分,可为乡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套餐服务,最大限度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精准化和个性化匹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借鉴互联网创新技术,提升金融大数据应用能力,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并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多样的涉农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二、数字普惠金融为数字乡村建设加油助力
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不断融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边界得以不断拓展,数字普惠金融将有效激活农村各种要素资源,从而为数字乡村建设加油助力。
(一)农村金融机构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依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向农村用户和低收入弱势群体下沉。而农村用户则可利用智能手机等通信网络设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各种普惠金融服务。当前,已有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直接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服务对象,推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如建设银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为“裕农通”,可将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下沉至乡村,大大提升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供应链金融成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供应链整合的重要方向。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对全供应链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使得前后端小微企业或农户的各项历史交易信息均可供查询分析,从而有利于全面掌握各方的信用状况,为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提供信用评估依据,如“互联网+智慧农业”平台等。而由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提供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一般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可控,以及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独特优势,可以破解农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的资金融通瓶颈,从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三)农村金融科技企业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截至2018年底,支付宝及其附属公司的全球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0亿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服务商。随着农村电子商务中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不断运用,部分金融科技企业开始向乡村拓展业务。如阿里巴巴、京东等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正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运用电子商务的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大数据,瞄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金融现实需求,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如蚂蚁金服的“旺农贷”、“旺农付”和“旺农保”等金融产品,以及京东金融的“乡村白条”和“京农贷”等金融服务。
三、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的结合,具有天然的普惠基因。而随着数字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覆盖性。而数字普惠金融在形成有价值的数据方面对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乡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尤其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强化数据驱动,为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财政补贴力度,推进网络提速降费,进一步降低农村资费标准,改善网络使用环境,确保用户体验明显改善。统筹扩大农村地区光纤、宽带有效覆盖,推动行政村4G和光纤覆盖率“双提高”。而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且需要高成本投入的地区,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工作,支持广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同步发展。
(二)加强征信数据平台建设,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生态
利用不同部门掌握的金融大数据,建立全国统一的普惠金融征信数据平台,并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即加强与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的合作,收集整合各部门的金融相关数据,打造社会信用共享平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息共享,让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对农户进行精准画像。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调查机构,将调查信息及时发布在征信平台上,并依据专业评分标准客观认定信用等级。从而建立统一、有效的征信基础数据库,并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对接与数据共享。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应用模式和风控手段,突破农户征信数据积累不足等诸多瓶颈。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普惠金融征信平台,可以促进普惠金融工作有效推行,减少普惠金融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降低违约风险与交易成本。通过涉农征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三)提供多种形式宣传培训活动,增强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意识与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乡村居民数字设备的拥有度较低,且应用能力差,并对数字金融服务存在不信任的态度,认为只有在传统金融机构柜台通过人工办理才踏实可信,这些观念均会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效果。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需提供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采用农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转变已有的金融观念,增强农户对数字普惠金融运用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涉农金融机构、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返乡农民工以及行政村基层组织,加大对数字金融知识和数字技术的相关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学会熟练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金融服务操作。通过有关地方政府部门、驻村工作组和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协作,逐渐提升农户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意识与能力。
(四)实现多方协同发展,构建乡村数字经济体系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硬件条件;协同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等,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总之,通过构建良好金融生态圈,实现多方协同发展,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成為数字乡村建设的助推器。一般来说,移动技术驱动支付普惠,农村电子商务拉动信贷普惠,代理网络推动渠道普惠,数据征信推动信用普惠。通过强化多方协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当然,还可以利用政府数据中心、扶贫办、社保和新农合等机构的数据,成立数字普惠保险服务信息中心,将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和普惠保险业务进行信息整合,支持农村普惠保险业务的发展。此外,通过发展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从而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持续内生动力。另外,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能力,与农村电子商务、涉农龙头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多方协同共同发展,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乡村数字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娜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条件与基础[J].中国经贸导刊,2016(03).
[2]高传华村镇银行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12(05).
[3]潘锡泉数字普惠金融帮扶低收入群体的逻辑机理及实现机制[J].区域经济评论,2019(04).
[4]崔洛源,赵鲁南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与方式[J].国际金融,2019(05).
[5]郑美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J].农村经济,2019(03).
[6]董玉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探索与困境化解[J].农村金融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