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英国教师教育体系发展
2025-01-24沈越
摘要:教育强国,教师是基础。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教师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疑问。英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较快、教师教育体系较为完整的国家,分析其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发展较为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拥有完善规范的教师教育体系、持续可靠的组织部门支持和优秀多元的社会机构参与;以国际比较的视野探究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教师需要提高多元的教育教学能力、演绎多样的教师身份角色、培养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借鉴英国经验,以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成长为目标,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促进多方参与,助力教师人工智能素质培养”“强调人机协同,促进教师能力全面专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出发,为提高我国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良好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人机协同
中图分类号:G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5)01-0022-08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已经深入商业、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这种变革性技术也在教育领域留下了印记,特别是在教育政策、任务驱动化、内容和个性化评估、教师培训以及提高课堂表现等实践方面[1]。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社会文化的需求、增强对技术错误使用的意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这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可持续性培训、设计并准备相应的课程、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仍处于早期阶段[2]。在教师教育领域,研究者们对于人工智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早在2017年9月,安东尼·谢尔登爵士预言:“人工智能技术将用智能机器取代未来最好的教师。”[3]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则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人类教师将成为助手,而真正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则由人工智能机器来承担[4]。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在未来,人类教师为人工教师(HLMI系统、机器人、ATA、Chartbots,运行在AI算法和各种操作系统OS上)所取代,这样对学习者是非常不利的[5]。有学者通过数据分析,得出75%以上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和真实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而不是人工教师(ATA),并且认为人工智能所创造出来的教师和教育系统对学习者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6]。
英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视作与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一样可以为经济复苏、社会变革、国家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革命性技术。2021年,英国政府制定了一项为期10年的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旨在“使英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超级大国”[7];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提出“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伟大的学校”[8]。可见,在人工智能时代,英国对于人类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更为重视。以国际比较的视角探究人工智能时代英国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而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分析我国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该如何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双向促进。
一、人工智能时代英国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完善规范的教师教育体系
英国早在2021年就提出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和支持培养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的计划,英国政府投入3 570万英镑对初级教师培训进行改革,其中有2 500万英镑用于确保学员能够获得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的高质量指导。通过对刚入职教师的培养,进而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该项计划准备从2024年9月开始为英国新入职教师提供新的ITT课程。在初级教师培训标准中,新的变化主要包括加入新的强化训练和实践、为初级教师提供新的导师、严格保证课程安排并确保每位初级教师获得高质量的体验、培训结束以后按照新的要求对其资格进行认证、利用教学学校中心为接受培训者提供帮助、特别关注弱势社区教师的发展[9]。图1是英国教师发展体系的整体流程。
首先,教师在实习老师阶段需要完成由英国大学、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合作伙伴主导的ITT初级教师培训,培训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习老师能够直接与导师进行合作,亲身体验实际的教学过程;ITT课程会依据培训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其中包括导师指导、定期反馈、个人发展计划等;ITT会采取持续性的评估,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教学作业、反思日志等形式确保培训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逐步达到培训要求的标准;ITT还会鼓励培训生进行反思和专业发展,培训的课程内容会引导培训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ITT之后才可以被授予QTS(合格教师资格),QTS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立学校和特殊学校教师任教的必要资格,它能够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之后便转为 “早期职业教师”阶段,在此阶段会获得以ECF早期职业框架为指引的早期职业支持培训。ECF全称是Early Career Framework(早期职业框架),该框架设立的目标是给新任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新任教师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方向。ECF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的专业标准,规定新任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为新任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如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程,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设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新任教师随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表现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帮助新任教师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该框架还为新任教师规划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如可晋升到中层管理职位、成为专业领导人或教育政策制定者,帮助新任教师积极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教师发展体系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领域不同,分为专业NPQs和领导力NPQs两种国家专业资格认证。专业NPQs主要是帮助教育工作者提升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如特殊教育、初级阅读等;领导力NPQs是为想担任教育领导职务的教育工作者设计的资格证书,主要是为了培养教育领导者的领导力和管理技能;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便能够帮助其在教学或领导能力方面取得优异的成果,进而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提升和发展[10]。
虽然许多国家经历了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导致更多的工具主义方法的转变[11],但英国已经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政府意识形态,将教师教育视为需要改革和市场化的东西[12]。2023年,英国主办了世界上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峰会中提出:“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使适应性学习变得更加强大,还能看到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快管理和规划任务的速度。”[13]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在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更新已有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提供与时俱进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从初始教师到最后高级领导的培养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把握教师入口,让优秀的人成为优秀的教师;重视教师发展,教学中不断丰富理论与实践;让卓越教师在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工作;建立健全其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终身成长[14]。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做法和详细的参考框架,让教师教育发展有法可依、有路可行。
(二)持续可靠的组织部门支持
英国教育部门DfE是指英格兰的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监督教育体系的运行并提供相关的支持。英国政府承诺到2025年让所有学校连接到千兆宽带,并升级不符合连接标准且学校网络薄弱的学校WiFi网络(主要包含全国55个地方当局),教育部长吉莉安·基根在一次演讲中也呼吁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15]。英国在《提供世界一流的教师发展》中提出,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应该得到高质量的支持。英国政府将投资1.84亿英镑,为在公立学校工作的教师和领导提供培训奖学金,其所设置的NPQs(全国专业资格)就像一条金线,从ITT到学校领导,在最好最专业的集体智慧中扎根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发展[16]。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谢菲尔德教育学院院长Sam Twiselton教授表示:很高兴ITT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并实施教师教育的改革之上,还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资金来支持这些改革;也很高兴能够看到教育部门愿意听取ITT的意见[17]。英国政府也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获得人工智能的学习资源,都能够自信地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技能;要通过提供充裕的教学资源去支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人工智能应用[18]。2023年9月,教育部针对同年4月对教师和领导的工作生活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72%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高得令人无法接受,于是就这一问题成立了减少工作量组,目的是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协助教师课程规划,探索新型教学管理方式[19]。随后,2023年11月,调查应用程序Teacher Tapp发现,在接受调查的9 000多名教师中,有42%至少使用过一次人工智能来帮助完成学业[20]。教师工会NASUWT制定了12项原则,用于在教育中有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这强调了让教师参与有关在学习环境中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和教育技术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技术支持教育目标和目的,并且是可管理的。NASUWT还强调了对学习环境中使用的所有人工智能和教育技术进行彻底监管和监控的重要性[21]。正是因为有了英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等可靠组织持续提供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才能有效保证英国教师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
(三)优秀多元的社会机构参与
除英国政府和教育部门为教师教育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指导以外,英国相关技术部门和私人企业也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英国教育科技合作机遇2020》指出:英国是新兴教育科技的老牌中心,其发展十分迅速;欧洲教育科技公司中有半数以上都来自英国,英国正在利用科技将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大胆创新的学习系统相结合,来重塑教育体制;英国教育科技公司也认识到教师需要获得支持才能做好教书育人这份工作,因此他们大力开发工具帮助教师精简管理类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全人教育观”[22]。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帮助有残疾和学习困难(如阅读障碍)的学习者促进教育的均衡性[23];有些技术允许视障学习者通过将文本和图像转换为语音或盲文来使用计算机[24];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帮助学生回答一般的家庭作业问题,这样能防止教师在工作之外回复电子邮件[25]。这样既可以减少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量,也能有效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此外,许多教育研究和实践项目也促进了英国教师教育体系发展。例如,英国Oak National Academy的成立是为了支持教师在线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创建新的教学工具,虽然目前该项目还在试点,但是体验过的教师都在项目最初的测试中提供了积极的反馈,指出这些工具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加快规划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资料,能够节约很多时间[26]。项目会不断通过教师的反馈进行持续性的完善,英国政府也在相关平台发布问卷,询问民众对于在英国教育环境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看法[27]。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年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研究中的指导》[28]、Jisc发布了“通往负责任、道德的人工智能之路”报告[29]、罗素集团制定了关于在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开发创新教学方法的效率中受益[30],这些不同机构的报告和研究都为英国未来的教师教育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提供了明确的进步方向。正是有了多元化优秀组织机构的参与,英国才得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领域开展多样化的创新项目研究,进而探索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并指导教师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
二、人工智能时代英国教师教育体系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一)提高多元的教育教学能力
欧洲数字教育中心(EDEH)最近发布了《AI Report》,其中提到:随着对教学职业的要求不断变化,教师需要发展越来越复杂的能力,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工作者提升数字能力提供了强大动力[31]。在教育中利用人工智能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减轻教师的负担,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有影响力的教学实践。人工智能工具为教育工作者主要提供以下好处:一是减少工作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管理任务和提供虚拟助理来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并简化工作流程;二是提供个性化支持,人工智能平台可以分析学生数据,并根据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虽然人工智能的优势显然存在,但是必须强调人工智能是为了补充而不是取代教师,教学中人的因素,包括同理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仍然存在[32]。人工智能所能够帮助教师的只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例如作业批改、成绩录入、行为记录等,教师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站稳脚跟,必须具备面对技术发展的能力以及应对时代变化的能力。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技术能力;全球化、对不同文化都具有包容心的能力;应对多变的世界能够有所预测、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个咨询员的沟通交流能力[33]。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结合的新形势,推动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发展[34]。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成长,在不久的将来,教师的工作将不再集中在教学上,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不是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而是了解人文、民族认同、跨文化沟通、审美等核心素养的培养[35]。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人物,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能力,做到能够良好地与人工智能协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二)演绎多样的教师身份角色
教育向数字教育的演变并不意味着人们未来需要更少的教师[36]。与其猜测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教师,不如了解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的优势以及这些优势如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更为合理[37]。在传统教育领域,学校教育被视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规范、大规模、高效地培养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传统学校领域的价值追求,此外,效率优先的竞争逻辑已成为传统教育领域的实践逻辑。教师是“教材的传播者”。他们间接或直接地服从专家、校长和其他管理者。教师不需要也没有权利选择教什么,他们通常无法决定何时何地开始教学,甚至没有创新教学的意愿。因为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惯例建立起来的,以无差别的方式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是适应传统教育领域的教师专业资本[38]。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为工业时代所培养的劳动力,因此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球趋势[39]。教师的角色需要从“教材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40]。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常被指责为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实践者,也是学生的照顾者和教育中人工智能的领导者[41]。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不断变化多样的角色对于教育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道德推理的建筑师”[42]。在人工智能时代,虽然教师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遭受了一些质疑和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教育中没有教师这一角色的存在,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培养能够应对时代变化勇敢去挑战的人才,教师需要演绎好多样化的角色。
(三)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
目前,人工智能素养没有通用的定义,Long amp; Magerko将其总结为一组能力:使个人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有效沟通和协作;并在网上、家庭和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43]。为了在工作中获得竞争优势,类似于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的经典素养,人工智能素养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新技能,以应对这个新的智能时代[44]。很多技术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陌生的,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去学习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式。研究表明:越有能力使用人工智能驱动技术的教师往往更能适应数字化转型,并促进他们的教学和行政工作[45]。为了培养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更好地指导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实施并设计他们的学习计划,欧盟委员会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框架,其中指出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六个主要的人工智能能力,即专业参与、数字资源、教学和学习、评估、赋予学习者权力、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数字能力,主要模型如图2所示[46]。
从这些能力的要求能够看出教师既要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也要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还要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伦理性问题存在的隐患。总之,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将终身学习理念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在持续了解人工智能知识、不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利用人工智能便利的同时,还要注重数据隐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伦理意识,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工智能素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进而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三、对促进我国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实现教育强国的中国梦,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2019年北京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达成的《北京共识》提出:“虽然人工智能为支持教师履行教育和教学职责提供了机会,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作应确保作为教育的核心;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将人工智能技能纳入教师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并就教职人员如何在富含人工智能的教育环境下工作开展培训;意识到教师无法被机器所取代,应确保他们的权利和工作条件受到保护。”[47]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如何高质量发展既要借鉴国外经验,也要立足中国本土,通过分析英国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体系,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中国现实,可从中获得三点启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首先,加强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我国教师的培养是以师范生为基础的,师范生在大学学习四年,其中大学第三年有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最后一年有机会去中小学实习。我国对于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门槛较低,几乎学历满足以后都可以报考,不限制本科专业、年龄。有师范专业的大学和师范学院可以制定“师范生入学量表”和“师范生毕业量表”加强对师范生的管理,在四年大学学习中不断磨炼自己的讲课、说课能力;中小学学校应该严格筛选新任教师,重视实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并匹配合适的导师;教育部门应重视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对于获取教师资格证考核资格的人群进行限定,例如可以在面试考核中加入考生实际教学经验的背景调查。其次,制定入职教师培训标准。我国新任教师入职后会接受学校或机构的一定期限的入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熟悉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相关制度,了解教学大纲,但是对于培训的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定,教育部门可以依据每个学校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要求学校严格实施对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人工智能时代应更加注重对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考核。最后,提供持续性反馈评价。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值得记录,教育部门通过与一些技术部门合作,为教师提供一个能够看到自己成长的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依据教师的成长设立相应的奖项,平台数据可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对教师实时监测,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式,也能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发展。
(二)促进多方参与,助力教师人工智能素质培养
人工智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便利,既有技术已经能够帮助教师批改作业、远程管理课堂记录、识别课堂学生状态等,通过“人机协作”,对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都是有效的。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拨款的方式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给人工智能领域机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需要与学校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便于人工智能专家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的现状以及教师的需求,随后技术人员在学校教学中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有利于教师教学和成长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先在一些学校试点,取得积极效应以后,技术可以获得推广,进而引入更多投资,促进人工智能领域接续创造出更优质产品,进行良性循环。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让教师了解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教学产品,注重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校可以和高校合作,高校中人工智能课堂对外开放,允许中小学教师进入课堂去真切地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更好地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注重培养商业嗅觉,深入一线教师群体,了解教学环境现状、教师教学需求、学校管理需求等实际问题以后进行设计创造,制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满足本土,推向世界。对于教师来说,注重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路上的合作伙伴,打造对学生有益的课堂和教学环境,也要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多变,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有道德的人,成为一名对世界有用的人,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自身跨学科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偏远地区教师的发展,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让偏远地区的教师也了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通过线上平台让偏远地区的教师看到更优秀的教学范例,给予他们更多的启发。
(三)强调人机协同,促进教师能力全面专业发展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对教师有很多的影响,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个人提供个性化学习。在课堂中,它既能够实时提供学生课堂表现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上课的状态,便于教师依据实时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也能够通过大数据筛选出短期内学习行为大幅变化的学生,人工智能将信息发送给教师以后,教师能够对学生给予重视。在对教师进行培养时,以“教师”为学习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强调“人机协同”理念。首先,教师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展自身对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引擎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快更高效地查找信息,便于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增强授课体验。然后,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比如评分、提供学生反馈、分析学生考试原因等方面,这样教师能够以人工智能提供的数据和内容对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人工智能检测课堂也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管理班级,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构思如何好好上课。人工智能时代不仅对教师有深刻的影响,对学生也是,人机协同能帮助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传授知识”,教师需要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意识、发散思维、创新动手能力等,有了大数据对学生上课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就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培养自身的同理心、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应注意人工智能中会存在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教师要以客观批判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它并利用它。人机协同以后,教师会更加关注课堂本身,而课堂也是教育教学中关键的一环,人工智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有效帮助教师了解班级、管理班级,这样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成长,进而完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GILLANI N., EYNON R., CHIABAUT C., et al." Unpacking the “Black Box” of AI in Education[J].Educ. Technol" Soc, 2023(26):99-111.
[2]SCHAVERIEN, L. (2001). Teacher Education in Generating Virtual Classroom: A Web-Delivered Context for Developing Learning Theories[D].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attle, WA, April 10-14, 2001).
[3]HOUSER, K. The Solution to Our Education Crisis Might be AI. Futurism, an Online Publication of Future Society (2017)[EB/OL].AI Teachers May Be the Solution to Our Education Crisis (futurism.com).
[4]EDMOND, C. This is when a robot is going to take your job, according to Oxford University. Formative Content, World Economic Forum. An online public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EB/OL].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7/07/how-long-before-a-robot-takes-yourjob-here-s-when-ai-experts-think-it-will-happen.
[5]GHAFOURIFAR, A. 14 ways AI will impact the education sector. Entefy online publication[EB/OL].https://venturebeat.com/2017/07/23/14-ways-ai-will-impact-the-education-sector/.
[6]WOGU I A P, MISRA S, OLU-OWOLABI E F,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teachers and the fate of learners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sector: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18(16):2245-2259.
[7]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mp; Sport (2021). New tenyear plan to make the UK a global AI superpower[R].GOV.UK.
[8]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Hon Damian Hinds MP. Secretary of state speech at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teachers conference [EB/OL]. (2018-05-04)[2023-08-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secretary-of-state-speech-at-the-nationa l-association-of-headteachers-conference.
[9]UK Government. Plans to Develop World-Class Teachers through High-Quality Training and Support [EB/OL]. (2021-12-01)[2024-03-23].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lans-to-develop-world-class-teachers-through-high-quality-training-and-support.
[10]UK Government. Reforms to Teacher Development [EB/OL]. (2022-03-09)[2024-03-23]."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reforms-to-teacher-development#full-publication-update-history.
[11]MAGUIRE, M. What next for English teacher education? [J].Teach. Educ,2021(11):7-10.
[12]TRIPPESTAD" T.A., SWENNEN" A., WERLER" T. The Struggl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Governance and Reforms[M].Brennan" M., Maguire M., Smagorinsky P., Ellis V., Eds. Bloomsbury Publishing: London, UK, 2022.
[13]UK Government. Matt Clifford: What does the future of AI look like? [EB/OL]. (2023-11-02)[2024-03-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matt-clifford-what-does-the-future-of-ai-look-like.
[1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ducational Excellence Everywhere [EB/OL]. (2016-03-07)[2024-03-2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educational-excellence-everywhere.
[15]Tech Monitor. AI education in the UK: What’s next for the government? [EB/OL]. (2023-03-31)[2024-03-24]. https://techmonitor.ai/government-computing/ai-education-uk-gillian-keegan.
[16]UK Government. Delivering world class teacher development: Policy paper [EB/OL]. (2022-03-01)[2024-03-24].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2850bddd3bf7f1f433ae149/Delivering_world_class_teacher_development_policy_paper.pdf.
[17]UK Government. Plans to Develop World-Class Teachers through High-Quality Training and Support [EB/OL]. (2021-12-01)[2024-03-23].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lans-to-develop-world-class-teachers-through-high-quality-training-and-support.
[18]Department for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22b). AI Roadmap [EB/OL]. (2021-01-06)[2024-03-2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ai-roadmap.
[19]Parliamentary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delivery and assessment. [EB/OL]. (2024-01-23)[2024-03-25]. https://researchbriefings.files.parliament.uk/documents/POST-PN-0712/POST-PN-0712.
[20]FLETCHER-WOOD, H. (2023). How to improve behaviour and wellbeing, and how you’re using AI in schools[R].Teacher Tapp.
[21]NASUWT (202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R].
[22]UK Business in China. UK Edtech Business Catalogue 2020 [EB/OL]. (2020-11-01)[2024-03-25]. https://ukbusinessinchina.com/sites/default/files/2022-11/UK-Edtech-business-catalogue-2020.
[23]DERBYSHIRE, E. (2023). Dyslex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BERA.
[24]AbilityNet (2023). An introduction to screen readers[R].AbilityNet
[25]Jisc and EeMERGe (2023). How can edtech address som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acing HE[R].
[26]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23). New support for teachers 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B/OL].GOV.UK.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new-support-for-teachers-powered-by-artificial-intelligence.
[27]UK Government.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Call for Evidence [EB/OL]. (2023-06-14)[2024-03-2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calls-for-evidence/generativ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education-call-for-evidence.
[28]UNESCO (2023). Guidance for generative AI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R].
[29]Jisc (2021). A pathway towards responsible, ethical AI[R].
[30]Russell Group (2023). Russell Group principl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in education[R].
[31]RCSI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in Ireland). AI in Health: Opportunities for Ireland[EB/OL].(2024-01-19)[2024-03-25]. https://repository.rcsi.com/articles/report/AI_report/25021193.
[32]Safe School Servi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chools - Safe School Service [EB/OL]. (2024-02-27)[2024-03-25]. https://ssslearning.co.uk/safeguarding-articles/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chools.
[33]INDIRA E W M, HERMANTO A, PRAMONO S E. Improvement of teacher competence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ra 4.0[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SET 2019). Atlantis Press, 2020: 350-352.
[34]GUO, Y, and Y. XIA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M]. In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MMETSS 2019) Atlantis Press,2019.
[35]LIUA Y, SALEHB S, HUANG 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romo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ransformation in schools[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1(3).
[36]DILLENBOURG, P." Design for classroom orchestration[J].Computers amp; Education,2013(69):485-492.
[37]HRASTINSKI, S., OLOFSSON, A. D., ARKENBACK, C., et al. Critical imaginaries and reflec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s in post digital K-12 education[J].Post digital Science and Education,2019(2):427-445.
[38]LIU X, LI Y. Redefin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ra: A Professional Capital Perspective[C]//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and Education.2022:35-39.
[39]ALEXANDER L, HEISS J and WON J." Issues and Trends i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Paris: UNESCO,2018:7-9.
[40]XIAOLIN LIU and LIGUO ZHANG.Repres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ction innovation in K-12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ontological knowledge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J].e-Education Research,2019(6):112-120.
[41]DAN QIN and LIXIN ZHANG.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ole in man-machine cooperative teaching[J].e-Education Research,2020(11):13-19.
[42]VARTHANA. The Evolv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Age of AI and Automation [EB/OL]. (2023-11-06)[2024-04-02]. https://varthana.com/school/the-evolving-role-of-teachers-in-the-age-of-ai-and-automation/.
[43]LONG D, MAGERKO B. What is AI literacy? Competencies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C]//Proceedings of the 2020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2020: 1-16.
[44]NG D T K, LEUNG J K L, CHU S K W, et al. Conceptualizing AI literacy: An exploratory review[J].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1(2):100041.
[45]HUANG, X." Aim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in China[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1(5):5127-5147.
[46]European Commission.Ethical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data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Educators[EB/OL].(2022-11-11),https://education.ec.europa.eu/news/ethical-guidelines-on-the-us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data-in-teaching-and-learning-for-educators.
[47]苗逢春.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跃迁:2019年北京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9(8):5-14+29.
Development of British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which is great in education. The rise of AI has raised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particularly in countries with well-established educational systems such as the U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relatively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AI era in the UK, attributing it to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and standardized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consistent support from organizational bodies,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from diverse social institutions. Tak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t explor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in the AI era,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enhance diverse pedagogical abilities, embrace various teacher roles, and cultivate solid AI literacy. Drawing insights from the UK experience, the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eachers in the AI era in China, 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establishing a robus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acilitating multi-stakeholder involvemen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I literacy, emphasizing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and fostering comprehensiv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bilities. These recommendations serve as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AI era.
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uman-machine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