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的闲暇教育

2025-01-24邓春宁许欢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1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农村妇女乡村振兴

摘要:农村妇女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要承担者和建设者,科学开展闲暇教育是有效提升农村妇女素质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调研发现,农村妇女普遍具有参加闲暇教育的时间条件,但偏重于娱乐活动,最终导致“闲而不暇”;“只有闲暇才有快乐”“闲暇教育无用论”的观念非常突出;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妇女闲暇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社会组织、各类学校、企业参与度不高;忽视了农村妇女的成人学习特征,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学习效果欠佳;新媒体、新技术使用率不高,难以调动农村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应逐步达成重视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的共识,进一步提升农村妇女参加闲暇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乡村闲暇教育的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妇女闲暇教育资源,闲暇教育要更加契合个体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5)01-0077-0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1]。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与承担者,农村妇女既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群体,她们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如何提质增效?科学开展面向农村妇女的闲暇教育不可或缺。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农村妇女“人”的属性出发,关注农村妇女的“成人性”,可以丰富个人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二是闲暇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助力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与产业振兴,塑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文献回顾

对“闲暇”的理解最早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关于闲暇对人生发展意义的论述,但真正完整的闲暇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由斯宾塞率先提出,国内学者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则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闲暇教育的认识与解读,大致有以下共识:一是闲暇教育的过程是促进个人理解闲暇;二是闲暇教育的作用包含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三是闲暇教育的最终目标指向高质量的闲暇生活;四是闲暇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相联系,是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五是闲暇教育的实施应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六是闲暇教育与劳动、教育、工作的关系不可分割。

尽管国内外学者也关注到女性或农村闲暇教育的必要性,但关于农村妇女的闲暇教育研究涉足较少。一是没有将农村妇女作为单独群体进行研究,而是将其作为女性闲暇教育的组成部分进行整体研究。Deem认为,要充分理解女性在闲暇活动中的体验,充分考虑到感知闲暇机会存在潜在的空间不平等[2]。彭建兰认为,农村地区家长对于闲暇教育的认识与孩子的发展息息相关[3]。Dattilo认为,闲暇教育课程旨在建立终身闲暇的基础,并提供一个可能有利于帮助妇女抵制社会性别歧视的环境[4]。二是多聚焦于城市女性,尤其是在职女性。刘艳梅以保险职业女性为调研对象,研究发现文化水平、心理定式、性别角色定位等因素可能影响职业女性闲暇教育的发展[5]。彭琦从社会转型发展以及职业女性个人意识觉醒两个方面解释了职业女性闲暇教育的需求[6]。三是主要关注农村社区的闲暇教育。韩倩认为,开展闲暇教育对农村社区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有利于农民自我完善、提高综合素质,营造文明乡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学习[7]。四是侧重农村老年闲暇教育的研究。杨曌等人阐释了农村地区老年闲暇教育与乡村文化环境日益衰弱、乡村休闲产业供给断层、乡村成人教育观念淡漠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老年闲暇教育水平的路径选择[8]。储德平等人认为,乡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的决策机制主要由“特征感知”和“价值期许”两个过程构成[9]。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术界对女性或农村闲暇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虽然孙立新和夏现伟提及加强农村留守妇女闲暇教育的重要性[10],但基于终身教育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厘清乡村振兴、农村妇女、闲暇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结,以实证方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的现状及困厄研究仍较为匮乏。针对四川省仪陇县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仪陇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仪陇县总人口106.29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30余万人[11],72万常住人口中仍有40余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12]。巨大的劳务输出带来的儿童、妇女、老年人留守问题及文化空心化非常严重。在仪陇县妇联的协助下,分别走访了全县37个乡镇,并针对农村妇女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其中,有效问卷296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二)问卷设计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方式,问卷设计结合农村妇女的特点和闲暇教育的相关研究,以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为基础信息,以闲暇生活、闲暇教育意识、闲暇教育环境支持、闲暇教育途径及组织者、闲暇教育效果及满意度、闲暇教育需求为主要调查内容,编制了“仪陇县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仪陇县8名农村妇女进行访谈。每次访谈15~20分钟,主要了解农村妇女群体的闲暇生活状态与实际参与闲暇教育活动的实践情况。在8位受访者中,年龄20~30岁2名,30~40岁2名,40~50岁2名,50~60岁2名,年龄分布均匀,基本覆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妇女。

三、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为便于深入了解农村妇女的个人生活背景及特征,主要对回收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等基础信息进行了描述统计(见表1)。

(二)调查对象的闲暇教育现状

1.闲暇生活。农村妇女闲暇生活主要包括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在仪陇县296名调研对象中,39人平均每天闲暇时间低于2小时,占比13.2%;129人在2~4小时之间,占比43.6%;73人在4~6小时之间,占比24.7%;55人在6小时以上,占比18.6%。由此可知,仪陇县农村妇女每天平均闲暇时间相对充裕,具备参加闲暇教育的时间条件。对仪陇县农村妇女闲暇活动参与情况进行多重响应集频率分析可知,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x2=392.798,p=0.000lt;0.005),说明各选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娱乐类活动、人际交往类活动、体育健身类活动的响应人数和响应率较大,但对求知类活动、自我提升类活动响应比例较小(见表2)。

2.闲暇教育意识。在对闲暇作用的了解程度调查中,了解闲暇教育作用的人数为97人,仅占比327%。其中,“非常了解”的有27人,占比9.1%;选择“了解”的有70人,占比23.6%。相反,选择“了解一般”的有85人,占比第二为28.7%;“不了解”的共有86人,占比最高为29.1%;还有超过9%的人选择了“非常不了解”。在对农村妇女参与闲暇教育的愿意程度调查中,选择“非常愿意”的人数为63人,占比21.3%;选择“愿意”的有124人,人数最多,占比41.9%;选择“一般”的有54人,占比18.2%;选择“不同意”的有45人,占比15.2%;还有10人选择了“非常不愿意”,占比3.4%。由此可知,虽然仪陇县农村妇女对闲暇教育的整体意愿较高,但仍需对不太愿意参与闲暇教育的群体进行激励。

3.闲暇教育环境支持。对闲暇教育环境支持的调查主要包括资金支持、同伴支持、资源支持、家庭支持、组织机构支持、场地设施支持。其中,超过600%的农村妇女对“获得闲暇教育家庭支持”呈现负面评价,显示闲暇教育家庭支持水平一般。对“闲暇教育的组织机构支持”选择正向评价的占比不足300%,其中:选择“非常充足”的农村妇女仅为61%;近半数认为“不充足”和“非常不充足”。针对“闲暇教育的场地设施支持”选择“非常充足”“充足”的农村妇女分别占8.4%、240%,持负面评价的百分比却高达400%,反映出当地对闲暇教育的场地设施支持水平有待提升。

4.闲暇教育途径及组织者。仪陇县农村妇女参加闲暇教育途径主要分为“线下课程与讲座”“网络学习”“群众性闲暇活动”“自主学习活动”“闲暇咨询”等五种途径。其中:“群众性闲暇活动”是农村妇女参与闲暇教育最喜闻乐见的途径,占比高达595%;其次是网络学习,但也局限于小部分群体,仅占15.5%。农村妇女参与的闲暇教育大多由个人自发组织(490%),其他依次为村委会(25.3%)、乡(镇)政府(9.5%)、乡镇各类学校(74%)等。

5.闲暇教育需求。仪陇县农村妇女对当地闲暇教育实施满意度仅占33.4%,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闲暇教育的需求程度占比却高达882%,其中,选择“非常需要”“需要”的分别为250%、43.3%。闲暇教育的需求内容具有实践性偏好,根据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开展多样闲暇活动(41.2%)、提供闲暇技能课程(23.6%)、健全闲暇设施设备(230%)、提供闲暇知识讲座(12.2%)。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闲暇时间利用效率低下。仪陇县农村妇女基本能保证2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还有部分群体闲暇时间更多,但闲暇时间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度过却有待考量。目前,农村妇女闲暇时间占有量与利用率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少部分农村妇女闲暇时间占有量不足,无法满足闲暇教育需要;二是大部分农村妇女难以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大量甚至是全部的闲暇时间花费在娱乐活动上,而忽视了学习活动、教育活动,最终导致“闲而不暇”。

2.闲暇教育观念偏差明显。仪陇县农村妇女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错误理解闲暇的实质,即“只有闲暇才有快乐”;二是错误认识闲暇教育,认为“闲暇教育无用论”非常突出。地方乡(镇)政府、村委会等也尚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存在形式主义,功利性较强。

3.闲暇教育整体投入不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仪陇县财政投入各乡村建设休闲场所和文化设施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农村妇女也确实从中受益。在对闲暇教育场地设施支持的调查中,仍有不少农村妇女持负面评价,闲暇资源配置难以满足闲暇教育需求,人均占有量不足。在运行过程中,社会组织、乡镇上的各类学校、企业参与度不高,部分闲暇教育资源也未向农村妇女开放。

4.闲暇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仪陇县农村妇女参与闲暇教育更偏好自由性、实践性强的活动,参与群众性闲暇活动较为积极。仪陇县开展的农村妇女闲暇教育也力求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主要包括文体教育、普法教育、生态教育、健康教育以及技能提升培训等内容,力图丰富农村妇女闲暇生活,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对闲暇教育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妇女的成人学习特征,理论学习难度过大且缺乏实践操作,导致教育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学习效果欠佳。

5.闲暇教育效果有待提升。仪陇县开展闲暇教育以传统的集体讲授模式为主,固定室内学习场所代替实地学习,新媒体、新技术使用率不高,而农村妇女早已脱离这种学习环境,过多纯语言的输出只会带来倦怠感,难以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受访者对于闲暇教育开展的效果也持否定态度,认为一些空泛的教育内容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意义。即便开展科普教育,也往往是将农村妇女召集至村委会活动室,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宣传,实际体验和成效乏善可陈。

(二)对策建议

1.达成重视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的共识。一是确立闲暇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将闲暇教育明确纳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范畴,赋予闲暇教育权利更高的重视程度;二是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营造和谐的乡村闲暇教育环境,教育引导农村妇女合理利用闲暇时间,保障闲暇教育权利,减少功利性追求等;三是加强各领域的沟通协作,唤醒社会组织对农村闲暇教育的关注,持续增强关于闲暇教育,尤其是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的专题研究和实践探索。

2.提升农村妇女参加闲暇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妇女认知观念,增强自我意识,塑造自我观念,激发农村妇女在实施乡村战略中参与承担乡村振兴责任和乡村治理的意愿,最终实现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二是量身定制开展全面多元的闲暇教育,尤其是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特色服务业、特色旅游业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等,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助推农村妇女实现创业就业;三是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时间储蓄银行机制和优秀表彰机制,实行农村妇女参与闲暇教育储蓄和通用兑换制度,定期表彰优秀乡村妇女闲暇教育团队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之星。

3.加强乡村闲暇教育的资源配置。一是地方政府要将闲暇教育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依据当地农村妇女闲暇教育实际,设立农村妇女闲暇教育专项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二是鼓励地方特色产业企业为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物质资本、知识技能等支持,达成赞助与合作,拓宽农村妇女闲暇教育新视野;三是倡导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走进乡村,积极承担普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四是推进农村妇女闲暇教育资源多元主体开发,地方政府提供公益性、全民性基础闲暇教育场地设施等基础上,鼓励各类学校拆除“篱笆”,最大限度实现闲暇教育资源的流通共享;五是加强闲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输出,大力促进文化志愿者下乡,使闲暇教育人员有序流动。

4.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妇女闲暇教育资源。一是充分挖掘当地浓厚的红色文化背景和红色旅游资源,比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朱德纪念馆、客家村落等文化场域,组织当地农村妇女进行“游学”培训,开展实地参观展览活动;二是仪陇县的川北大木偶艺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节日和乡村文化日为契机,将民俗展演引入乡村,既丰富了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又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比赛以及带有竞争性质的文体活动,比如以仪陇县传统的“九大碗”酒席文化和剪纸、篆刻等手工制品为基底,统筹开展厨艺、手工制品培训与比赛等。

5.闲暇教育要契合个体需求。一是根据仪陇县广大农村妇女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业为生的特征,闲暇教育应为她们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如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化肥使用、家禽养殖技术等培训;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和兴趣爱好导向,发挥女性“能人”示范作用,带动部分没有工作技能或工作技能单一的农村妇女群体开展家政、缝纫等技能培训,根据需求提供电商、物流等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渠道;三是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女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等各类科普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实现农村妇女闲暇教育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1月2日)[EB/OL].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02/13/c_1129362160.htm.

[2]DEEM, R. All work and no play? A study of women and leisure[M].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1986.

[3]彭建兰.关于农村家庭闲暇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4(20):22-23.

[4]DATILLO, D.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M].3rd ed.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2008.

[5]刘艳梅. 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女性闲暇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6]彭琦. 职业女性闲暇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7]韩倩.闲暇教育: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J].当代继续教育,2016(5):18-21.

[8]杨曌,储德平,王兰兰,等.我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因应之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154-158.

[9]储德平,林霏阳,黄亚榕,等.迷茫与期许:乡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的决策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22(6):74-80.

[10]孙立新,夏现伟.我国农村留守妇女上班族闲暇教育探微[J].当代继续教育,2014(2):14-18.

[11]仪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仪陇简介[EB/OL].https://www.yilong.gov.cn/zjyl/yljj/t_1296317.html.

[12]仪陇县统计局.仪陇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www.yilong.gov.cn/zwgk/fdzdgknr/tjxx/202306/t20230608_1831223.html.

Rural Women’s Leisur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Yilo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Rural women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leis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women and to support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rural women generally have time for leisure education, but they are keen on amusements,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leisure without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rural women have the concept that “only leisure can bring happiness” and “leisure education is useless”. Beside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like the formalism of local governments, low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variou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gnorance of adult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women,which leads to inabundant content and form of education and poor results, rare utilization of new media and technologies, which can not effective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rural wome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gradually form a consensus o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rural women leisure education, further enhance the initiative of rural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rural leisure education, develop leisure education resourc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adapt leisure educadtion" to individual need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women; Leisure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农村妇女乡村振兴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