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2016-12-12石娟

科教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实践探索

石娟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不断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师教育实践模式。在国家政策制度宏观层面,逐步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探索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及改革教师工资制度;地方学校中观层面,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实施的校本研训;教师微观层面,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关注职业角色与心理。由于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还比较年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与方向。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探索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2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impetus of inter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China has actively explored and innovative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mode. In the macro level of national policy,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system,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 and reform of the wage system for teachers; local school meso level, build learning typ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teacher at the micro level,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attention occupational roles and psychological.Because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young,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will be the driving force and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exploration; research review

1 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制度

1.1 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健全

教师资格制度是保障教师专业性的“准入”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制度,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来源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学习及不同学科教学需求等方面具有明显成效。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并于1998年在6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2000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逐渐确立了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之后,国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做法逐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浙江、湖北作为教育部2011年首次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区,率先进行笔试,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①与国外相对健全的教师资格制度相比,我国的教师资格标准缺乏针对性,不能科学客观的评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证书缺乏相应的评估与更新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对教师的持续激励作用。②众所周知,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从教的最基本要求,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从教热情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我国教师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2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主张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及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共同参与具备教育院系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的课程,构建培养培训相互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意味着国家在培养教师时将职前、入职与职后逐渐连成一体,体现了教师教育连续性、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③各类培养师资的高校积极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促进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目前,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主要有“3+1”模式、“2.5+1.5”模式、“2+1+1” 模式和“主辅修”模式。④研究生层次的培养模式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展开了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2001年底,北京师范大学启动了教师教育的“4+2”模式,在此前后,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4+1+2”研究生教师教育新模式的实验。⑤优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开启实施“硕师计划”,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自2012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支持师范毕业生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继续深造和专业发展。⑥从2001年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以来,理论与实践的逐步融合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⑦与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从教师教育内容上标示出融合的趋势。然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在实践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实施困境,如在教师教育课程方面课程设置缺乏实践空间,教育理论课程远离一线课堂,实践课程缺乏“真实践”等,在政策层面上缺乏新模式运行所需要的相应配套政策及激励与就业制度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1.3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

与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劳动制度改革相适应,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工资改革,开始实施绩效工资。然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自实施以来便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支持者们认为教师的绩效工资在分配原则上体现了多劳多得因而显得更加公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反对者们则认为,与其他工作不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情感的投入,不能简单地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与评估,且绩效工资使教师将精力聚焦于获得工资的多寡,增加教师的压力,不利于教师的发展。⑧调查发现,绩效工资改革并不具备兼顾整体全局的作用,对中小学教师整体工资待遇的提高效果并不显著,但提高了乡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青年教师的待遇,对于部分教师群体、部分教育教学行为有较为明显的激励效果。⑨这也正体现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向乡村教师倾斜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致力于城乡教育均衡的决心与信心。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饱受争议,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重量轻质,操作复杂;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可行性度不高,未能兼顾公平与效益,容易引起教师间的矛盾;绩效激励的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绩效工资构成单调,欠缺说服力;缺乏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等。

2 地方、学校措施的中观层面

2.1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学习型组织是由“组织修炼”发展而来的概念,“组织修炼”由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组织修炼主要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通过改变思考方式,更新组织理念,提高组织的竞争力。⑩当把学校、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时,就成了“学习型学校”、“教师学习型组织”,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等五个方面得以体现。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构建良好有序学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教师之间结成学习共同体与专业发展共同体,互帮互助共同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

2.2 校本研训的积极开展

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发挥学校的主体性,每所学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开展校本教研与培训,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开展行动研究,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视为研究予以解决的课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教师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探索规律、提升理论高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本研训是对国家级培训、地方培训的补充和完善,由于立足于本校实际展开研究与培训,所以更具活力。校本研训作为教师教育培养的一种新方法,正以全新的面貌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现状。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研训的重要成果之一,而对校本课程在民族地区、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的开发还不够,努力挖掘贴合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体现学校特征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校本研训关注的重要议题。

3 教师行动的微观层面

3.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教育加快了专业化进程,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由关注教师外在的专业地位、权利等转向内在的专业素质的完善,国内外学者突破了传统的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研究的框架,理想的教师专业素养主要有专业理想、专业知能和教育智慧构成。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等人最早在国外认知心理学新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探明了教师知识、教师观念、教师监控能力等形成过程与结构,并形成了教师素质结构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理论基础。 总之,教师专业素养是一个多维的概念,由教师的专业态度与信念、专业知识与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等方面组成。

3.2 对教师职业角色与心理的关注

在世界教师教育改革潮流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外,还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期待,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学习的朋友等。 由此,师生关系就由传统的知识授受的教学关系演化出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等。关注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助于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的生涯发展与专业素质提高有力保障。

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成长心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从成因、影响因素、解决对策等方面以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展开。缓解教师消极心理,研究视角转向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认为教师幸福感由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人格因素、师生关系等要素构成,从社会复杂影响因素、学校、家庭、个人方面探讨教师幸福感的现实遭遇。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受到普遍关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完善教师心理品质对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注释

① 鲍夏超,朱振岳.首次国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将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1-11-25.

② 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43-44.

③ 钟启泉,王艳玲.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3(1):43.

④ 王昌善,张希希.变革与反思:对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的检视[J].课程·教材·教法,2009(1):72.

⑤ 罗永忠.“4+X”改革:中国后教师教育时代一个不断扩张着的隐喻[J].教学与管理,2013(3):35.

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0]3号)[EB/OL].http://www.moe.edu.cn/.2010-5-21/2010-06-24.

⑦ 苗学杰.融合的教师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⑧ 高光.绩效工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丹妙药吗?[N].中国教育报,2013-1-11.

⑨ 姜平华.中小学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⑩ 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韩新利.创新校本研训方法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2增:285.

刘秀荣,王晓霞.论教师专业发展及特质[J].辽宁师大学报,2004(3):70.

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9.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3.

刘桂春.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及其现实遭遇[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09(5):173-175.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实践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