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2024-12-31张禧杨仕元贺国荣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摘" 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关键。在加强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农林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体现农林高校的办学特点。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要求,农林高校必须以培育学生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为价值导向,以培养和提升学生服务“三农”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谋划、遵循培养规律、抓实运行反馈,构建既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学生学情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闭合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体系;教学;专业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农林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113-05

Abstract: Talents are the key to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gricultural power.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training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must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the face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developing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building a powerful agricultural countr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must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feelings of \"knowing and loving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invigorating agriculture\"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serv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resid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overall planning, follow training laws, and grasp operational feedback. The construction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ccords with the scientific, normative, feasible and clos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tegrates all kinds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tale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building an agricultural power.

Keywords: system;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关键。2019年6月28日,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大计,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面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奔腾而至的新浪潮,农林高校必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锐意改革,“对接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2]”。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3]”,但其培养的人才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的40多所公办类农业本科院校中,基本上都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专业,历来对学生的实践性操作能力培养都非常重视。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分应不低于总学分的15%[3]”。因此,在加强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农林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须体现农林高校办学特点,构建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学生学情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培养具有“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的合格人才。

1" 面对建设农业强国新要求,确立服务“三农”的专业实践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孕育、九十年代初期正式诞生以来[4],始终坚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农村劳动力管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融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在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5]。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6]”。因此,农林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立足这个时代要求,服务于这个大局,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学生的“三农”情怀培育,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服务“三农”,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能力。

第一,坚持价值导向,解决好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德育目标问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和重要环节,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导向。从价值观层面而言,国家对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是“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3]”,并要求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目标定位,为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可以对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评估与修订。因此,农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接国家人才强国及乡村人才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与时俱进,体现出服务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

第二,坚持价值实现,解决好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德育塑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7]”。专业实践教学既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增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生德育塑造的重要环节。因此,农林高校要从担负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德育塑造问题,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见习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指向职业应用的实用性价值观较为突出的情况,以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信念塑造、环境熏陶和行为固化等德育塑造过程,进而实现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三农”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第三,坚持资源整合,解决好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系统性问题。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育人质量,关键在整合各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合力。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重点在于具备在各类组织中构建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工作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和员工关系管理等基本能力,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而在专业实践教学上表现为各类实践教学之间协同性不足,呈现出专业实践教学“分散化”“碎片化”“孤岛化”现象。因此,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高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另一方面更要牢牢抓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这个核心点,增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特别是要明确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的体系性建设,整合课程实验、课程实践、毕业见习等教学资源,增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协同性、实效性。

2" 构建农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8]。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在加强新农科建设,服务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战略需求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四川农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分层次模块化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探索构建农林高校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遵从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面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国家战略需要,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高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总体目标至少要包含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价值导向目标。农林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同时,还要体现农林高校的使命和担当,就是要为建设农业强国培养具有“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的合格人才。第二,实践能力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科学方法,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实现事得其人、人事相宜,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现这个组织目标的过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以知识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因此,农林高校要通过构建和实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学习相关的农业基础知识,知晓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需要,进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培养和增强投身农业强国建设战略需要的实践能力。第三,资源整合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是学校所有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力量和教学环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林高校构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基于校内校外相融合、课内课外相融合、理论与实务相融合的理念,认真总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校企合作办学、课程实习实践的经验,充分考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整合所有教学资源,才能实现通过构建实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2" 注重整体谋划,保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教育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从学分、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训实验上要建立充分可用的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开发实验和实训课程实验和实训课程应按照由基础到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由感性认识到体验创新的方式进行;在实习上通过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参观开展认知实习,以获取专业领域的感性知识,巩固所学理论,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使学生了解各自领域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在社会实践方面要根据培养目标组织社会实践,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加强实践性导向,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3]。因此,农业高校构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必须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细化相关内容,突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重点需要考虑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总结经验,构建实践教学内容。要参考既往教学经验,结合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从业者的调研结果,打造与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及课程实习的教学内容。第二,与时俱进,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如在课程实验教学中,可在原有的教学软件虚拟操作的基础上,探索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课程中应用;在实验教学中,以实验室为平台,引入VR教学辅助工具,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在课程实习中,与实习基地密切对接,精准定位实习内容,以提高实习质量。第三,提升质量,建设“双师型”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实践教学更为需要具有实务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探索将现任教师“送出去”、实务人士“请进来”的方式,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形成。第四,探索创新,构建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目前,在实验教学、课程实习实践等实践教学方面的考核,还存在着考核指标不具体、考核方法较主观等问题,必须依据前述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明晰化,探索实践教学的考核模式。

2.3" 遵循培养规律,构建模块化的协同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8]”。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德性、知识、能力逐渐养成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农业高校要构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提升学生服务“三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能力,也必须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分层次、划模块、分步骤落实,从而保证培养总体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就是构建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活动模块化的协同性实践教学体系(图1)。第一,分层次划模块。分层次包括基本素养层次、基本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和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养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基本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应用学科知识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项目、科研训练为主。划模块就是将基于实验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院、实习实践平台的教学活动划分为3个模块进行实施。第二,融合贯通协同。专业实践教学贯彻校内校外融合、课内课外相融合、理论与实务相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从大一到大四全程贯穿,4年实践不断线;实验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院、实习实践平台3个实践教学活动模块,都设置有4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基于各活动模块的特点,各层次目标的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第三,面向社会需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用好企业的教学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在参与和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工作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抓实运行反馈,健全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任何一个体系的构建从规划设计、运行实施到督查反馈、调整修订都是一个闭合的过程。只有这个闭合过程是完善的,这个体系才能不断地运行、更新和完善。当然,一个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健全,关键还是要通过实际运行及其取得的效果来进行检验。对于农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这个实践教学体系而言,只有抓实这个体系的运行实施,针对各个环节反馈的意见,及时进行调整、修订,才能保证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第一,要加强领导,抓好运行过程监控,督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的落实。第二,要及时对课程实践、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局部整改和调整,保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第三,要抓好系统总结,在体系运行一个周期之后,要通过召开体系运行调研座谈会、面向专家及用人单位征求意见等方式,对体系运行中的实训、实验教学、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进行总结,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社会发展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进行系统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农林院校特色。

3" 结束语

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9]”。对于农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要锻炼和增强投身农业强国建设的本领,提升服务“三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仅靠通过校内的专业实践教学机会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文科属性决定了其培养人才未来的工作主要还是管理,无论是处理人事相宜,还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核心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下,投身农业强国建设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外,还需要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只能在参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学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最终都只能是为学生夯实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平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4-17.

[2] 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安吉共识》[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628/c1006-31202615.html.

[3]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杨河清,王欣.回望改革开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中国大学的诞生及其初期发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11):19-23.

[5]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 l?eqid=deed6aee0004c72800000002648e0dd5.

[6]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人民日报,2022-12-25:(1).

[7]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 1017_351887.html.

[9]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1201/t20120110 _142870.html.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实践大课堂,传媒大舞台
海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与启发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