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职业院校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探索
2024-12-31张晓菊卓敏许宝利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研究职业院校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功能体系,明确农业职业院校在其中的功能定位。研究强调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实践策略。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合作及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也是保障专业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旨在为农业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和政策依据,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引发对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职业教育;现代农业专业群;群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193-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group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constructing the functional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defin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key rol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specialty sett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staff. The support from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society, and the mechanism fo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re also key in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roup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olices, 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rouse attention to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group; group construc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构建现代农业专业群,对于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3]。本文深入剖析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产教融合功能体系的构建方案,强调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并探讨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实践路径;同时,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及质量监控机制也是保障专业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为农业职业教育提供借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1" 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它对于满足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人才需求、提供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以及实现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农业现代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农业现代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4]。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市场分析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现代农业专业群的建设,正是为了培养这些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1.2" 乡村振兴需要本土化人才的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人才的振兴[5]。现代农业专业群的建设,旨在培养一批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愿意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本土化人才,这些人才具备深厚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可以帮助乡村地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1.3" 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两者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而农业发展则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6]。现代农业专业群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将其融入教学和实践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同时,专业群还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2"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农业专业群建设的挑战
2.1"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农业领域人才短缺
在农业方向,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7]。这些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尽管有这些努力,农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仍然匮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这一挑战部分源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缺乏完善的实践基地和设备,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2" 地域性局限加剧农业发展不平衡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地域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局限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城市地区的职业院校通常能够与更多类型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8];而在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导致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选择有限。这种地域性局限加剧了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更容易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更多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
2.3" 农业专业集群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的不足
当前,尽管校企合作项目在其他学科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农业专业集群方面却进展缓慢。一是农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农业校企合作项目数量有限,且学科覆盖面较窄[9];二是现有农业校企合作项目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入的合作内容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三是合作内容多局限于传统领域,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前沿领域的合作相对不足;四是农业领域难以留住人才,制约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克服这些挑战,需要政企校三方联动,共同助力农业专业集群深入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农业专业群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农业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前文提到的挑战,以下策略与建议值得考虑。
3.1" 强化特色人才培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农业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职业院校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仅意味着加强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配备先进的实践设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项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与农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也是关键,双方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3.2" 打破地域性局限,推动校企合作全面发展
地域性局限是制约农业专业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打破这一局限,职业院校应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除与本地企业合作外,还应通过网络平台、远程合作等方式,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3.3" 深化农业类专业集群校企合作,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专业集群的校企合作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应主动与企业对接,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负责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事宜,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4" 提升农业社会地位,吸引和留住人才
要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除加强培养和引进外,还应提升农业的社会地位,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此,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业从业者的待遇和地位,增强农业的吸引力;加强对农业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公众对农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农业行业和就业前景,鼓励他们投身农业事业。
3.5" 明确农业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功能定位
农业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应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紧密对接农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应以农业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精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围绕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深化与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6" 交叉研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人才培养创新
为适应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应加强交叉研究,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学校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三农”情怀、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3.7" 校企合作经验积累与人才转化技巧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校企合作与人才转化在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职业院校应积极总结校企合作经验,探索人才转化的有效技巧和方法,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对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和跟踪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4"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案例
4.1" “强化特色人才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的案例
广东职业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行业特色人才[10]。他们与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提供实践教学机会,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挑战:保持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同步更新,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对应策略:加强校企合作沟通,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时性;优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效率;寻求外部支持,增强实践教学资源。
4.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的案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中园、园中校”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工学融合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丰富的企业实践机会[11]。
挑战:确保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维护实践教学的稳定与企业参与。
对应策略: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双方职责;持续与企业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升合作成效。
4.3" “打破地域局限,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案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5+3”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为农业输送人才。学院建立的产教融合示范园区,集合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有效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农业创新[12]。
挑战:农业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快速,需要学院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对应策略: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制定实用教学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对农业的认同感。
4.4" “深化农业类专业校企合作,助推农业科技创新”的案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强化学生实践与就业能力,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13]。
挑战:校企合作中需长期关注利益协调问题,确保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对应策略: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与权益;加强沟通协作,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实现校企合作的实际效益。
4.5" “提升农业吸引力,育才留才”的案例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通过“育训双轨”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人才,提升农业形象,吸引人才。
挑战:学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部分学生对农业存在偏见。
对应策略:加强农业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农业价值;优化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农业教育人才。
4.6" “强化实践教学,夯实学生实践能力”的案例
广东职业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建设高标准农业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挑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持续运营面临资源投入的挑战。
对应策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确保资源共建共享;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实践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保障基地发展。
4.7" “校企合作经验助力农业发展”的案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的“学校+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模式,是校企合作经验在农业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农业地位并吸引人才。
挑战:如何将校企合作经验转化为农业发展的实际动力是一大挑战。
对应策略:分析农业需求,找准校企合作与农业的契合点;加强与农业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实现校企合作成果的经济效益转化;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
5" 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前景、挑战与路径探索
5.1" 前景展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升级,将使现代农业专业群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也将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强大支持。现代农业专业群有望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推动农业持续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2" 面临的挑战
然而,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二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需要确保双方利益的共赢和合作的持久性;三是随着农业领域的快速变革,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保持其时效性和针对性。
5.3" 应对策略
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引入真实项目、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确保教育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6" 结束语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产教融合功能体系的构建方案,并探讨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研究还提出了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实践策略,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及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性。该研究为农业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也对农业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与机制,以及不同地区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差异化发展。同时,还可以对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文丰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性及推动进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1):43-53.
[2] 赵降英.培养智慧新农匠:农业高职院校增强适应性的战略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4):72-78.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01-01)[2024-03-12].http://www1.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40203/ " "3884e317f78c46749d5db9efb62df51f/c.html.
[4] 曹姝玥.改造小农生产方式: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南方农机,2023,54(2):38-42.
[5] 徐姗姗.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人才振兴研究[J].农业经济,2021(6):109-110.
[6] 刘木华.关于依托高校及职业院校定向培养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23):45-46.
[7] 李柏霖.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0):8-10.
[8] 梁会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3):34-46.
[9] 周文杰,刘蕾.文献计量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五年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6):40-46.
[10] 吴桂芳.基于“一村一品”的产教融合探索与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20(10):87-88.
[11] 黄婷婷,张艳荣.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如何提升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探究——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商务周刊,2018(22):33.
[12] 陈宏,张艳荣.高职校企合作背景下师徒制创业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咖啡创业项目为例[J].产业科技创新,2020(16):113-114.
[13] 张晓菊,张凌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茶艺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