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2024-12-26方明邓群丽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

摘""要:为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拓展构建三至六年级小学英语教材配套融入资料并验证其应用于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由三明学院和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组成的联合课题组进行历时两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通过理论研究、教学实验及数据分析,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是创建的教材参考配套资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具有拓展性和适用性;二是该教材配套资料在实验教学中获得了有效验证和正向评价。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拓展小学英语教学中可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深化该领域相关研究具有积极参考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4-0050-06

一、引言

在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会贯通成为了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课题。小学英语课程承载着了解认知西方语言文化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兼具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思想的作用,即树立文化自信,站在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课程教学研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域研究课题,目前在全国各地正在兴起,但国内外高质量研究成果还并不多见,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现有研究成果多为重复研究、理论阐述与解读。第二,单一课例、零散几个课例或主题组合研究居多,急需对小学英语全阶段(即三至六年级)全部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具体可融入内容。第三,系统性、实证性的研究设计、研究实验水平还有待提升。

本研究以福建省通用的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三至六年级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在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三至六年级进行教学实验,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并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该资源库及其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推进意义。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研究路径为:三至六年级英语教材内容梳理——文化元素与课程内容融合切入点发掘——融合内容编写——短周期教学实验——修改完善融合内容——长周期教学实验——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总结与后期研究建议。

首先,课题组于2022年秋季学期对外研社版小学英语全阶段(即三至六年级)全部八本教科书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通过文献研究、对比与比较等研究方法发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可介入融合之处。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英语知识基础水平,参照对应年级英语教材词句的数量和难度,编写融合内容。之后,在每个年级实验班选择一个融合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试点性质的短周期融合教学实验,探索适合的融合教学方式,以及验证融合内容的词句数量和难度是否与相应年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相匹配。随后根据课堂教学实验反馈对教学方式和融合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并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外研社教材适用版)。接下来的三个学期,实验全面展开,将理论研究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应用于三至六年级的四个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课题组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研究具体的融合内容、教学方式及策略,并对融合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最后,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分析家长和学生对英语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反馈。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此次教学实验的融合效果,也为后续研究积累经验。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理论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原创性理论结果是为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三至六年级的全部八本教材创建了可供参考和配套使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出于对篇幅考虑,此处每册教材仅举一至两例作以说明。

1.《英语·三年级·上册》。根据三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的词汇数量、语句难度,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及英语表达能力(这里主要考虑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后不赘述),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以单词、短语为主,英汉结合”方式。例如,Module4Unit1主要讲授如何用英语描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寓意或含义。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红色文化更是激励青年一代奋进拼搏的重要精神动力。此处可以融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美好。比如,压岁钱的红包,红纸写的福字和对联,过节的红灯笼,婚庆中的红衣裳、红伞等。二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与英雄事迹。在学习此处融合点时,教师可以先用中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曾经看到过哪些红色的物件,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引申讲授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红色文化的经典史实。具体可以融入内容列举如下:redenvelope(红包),redpaper(红纸),redlantern(红灯笼),redclothes(红衣裳),redumbrella(红伞),redflag(红旗),redscarf(红领巾),Redflagisdyedbymartyrs’blood.(红旗是烈士鲜血染成的。)

2.《英语·三年级·下册》。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以单词与短句为主,英汉结合”方式。例如,Module3Unit1主要讲授如何用英语表达各种球类运动。其中,与足球(football)相对应的蹴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此处可以作为融合点,融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了解蹴鞠的历史来源。“蹴鞠又名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蹋、踢的含义,鞠指的是外包皮革、内填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关于蹴鞠的英文表达,如Cuju(蹴鞠),CujuisanancientChinesefootballgame.(蹴鞠是中国古代足球运动)。Module7Unit1主要讲授如何用英语表达四季中的各种户外活动,其中讲到了在春天放风筝的活动。风筝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此处可以作为融合点,融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来源。“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人们创造了很多不同造型和图案的风筝,比如有喜鹊、龙、凤等造型,还有百鸟朝凤、连年有鱼、鲤跃龙门等图案,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二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关于风筝的英文表达,如flykite(放风筝),Ilikeflyingkite.(我喜欢放风筝),Iwanttomakeakite.(我想制作一个风筝),ThecityWeifanginShandongprovinceiscalledkiteCity.(山东省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

3.《英语·四年级·上册》。此册教材配套的可融合知识点可采用“一至两句英语简单句,附加任务法引导学生自主查询学习相关汉语背景知识”的方式。例如,Module6Unit1讲授了饮食中的汤。西餐中的汤与中餐的汤区别很大,中餐的汤从选料到熬制都十分考究,可以说在中国优秀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此处可以作为融合点,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相关英文表达,如TherearemanykindsofsoupinChina.(中国很多种类的汤),SouthernersinChinaespeciallylikesoup.(中国南方的人们特别喜欢汤)。此外,引导学生自主查询学习中国著名汤品的相关汉语背景知识,比如广东的老火靓汤、福建的佛跳墙、苏州的鲃肺汤、河南的胡辣汤等,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课堂汇报。

4.《英语·四年级·下册》。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两至四句英语简单句,辅以汉语背景补充”的方式。例如,Module2Unit1~2主要涉及到了英文中白金汉宫、大本钟、海德公园、塔桥。此处可以作为融合点,融合介入中国的与之对应的优秀历史建筑文化产物,比如故宫、钟楼或鼓楼、圆明园、赵州桥等。具体而言:第一,学生学会几句简单的关于故宫、钟楼或鼓楼、圆明园、赵州桥的英文表达,如ThePalaceMuseumisancientChinesepalacearchitecture.ThePalaceMuseumisalsocalledForbiddenCity.Theancientemperorslivedthere.(故宫是古代中国的宫廷建筑。故宫也被称作紫禁城。古代的皇帝住在那里。)ThereisabigbellintheXi’anBelltower.Itgivesoutalarmandtime.(西安钟楼里有一口大钟。它用来报警报时。)YuanmingyuanisoneofthefamousimperialgardensoftheQingdynasty.(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TheZhaozhouBridgereflectsthewisdomofancientlaboringpeople.(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第二,学生熟记并能用中文补充讲述故宫、钟楼或鼓楼、圆明园、赵州桥等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为日后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后再用英文进行表达积累优质语料素材。例如: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西安钟楼是现存古代钟楼中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楼上悬挂一口大钟,通过撞击鸣响而报警报时,故名钟楼。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现存古代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楼上有一个巨大的鼓,用于报时或警备,故称鼓楼。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Module9Unit2课文对话内容涉及到去杭州和上海度假的内容。杭州和上海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诞生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产物,比如杭州的丝绸、刺绣以及西湖传说,上海的顾绣、金山农民画、嘉定竹刻、黄草编制、手工棉纺等。此处可以作为融合点,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相关英文表达,如HangzhouEmbroidery(杭绣),HangzhouSilk(杭州丝绸),ThelegendofWestLake(西湖传说),GuEmbroideryofShanghai(上海顾绣),JinshanPeasantPainting(金山农民画),JiadingBambooCarving(嘉定竹刻)。此外,引导学生自主查询学习杭绣、西湖传说、顾绣、金山农民画、嘉定竹刻、黄草编制、手工棉纺等相关汉语背景知识,并试着翻译其中一两句。比如,杭州刺绣又名杭绣,亦称吉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汉代,至南宋为极盛时期。当时的刺绣,一为“宫廷绣”,一为“民间绣”。杭州丝绸历史悠久,是杭州市特产并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杭州也是中国六大绸都之一。西湖传说是杭州民间文学故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西湖传说众多,以白蛇传说、梁祝传说、济公传说、苏东坡传说、岳飞传说、于谦传说等为代表。

5.《英语·五年级·上册》。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四至八句英语简单句”的方式。例如,Module7Unit1~2主要讲授帮助老弱病残等人士的友善之事。友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领域的重要体现。此处可以作为融合点,让学生学习友善精神及相关的英文表达。例如,Friendshipisveryimportant.(友善很重要。)Friendshipisoneofthecoresocialistvalues.(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Let’sbecomefriendlypeople.(让我们成为友善的人。)Weshouldhelptheoldpeoplekindly.(我们应该友善地帮助老年人。)Weshouldhelpthedisabledkindly.(我们应该友善地帮助残障人士。)Friendlypeopledeservetoberespected.(友善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6.《英语·五年级·下册》。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六至十句英语简单句组合成段落”的方式。例如,Module3Unit1~2主要讲授了英国传统餐食。此处可以融入中国传统饮食进行对比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例如,Chinaisavastcountry,anddifferentregionshavedifferentcuisine.ThemainChinesecuisineincludesSichuancuisine,Shandongcuisine,HuaiyangcuisineandCantonesecuisine.Chinesecuisinefocusesonbalancednutrition.Breakfastusuallycontainsporridge,eggs,steamedbread,steamedstuffedbuns,andnoodles.Lunchusuallycontainsvegetables,meat,rice,andsoup.Dinnerislikelunch,andsomefamilymemberswilldrink.Therearealsomanyfamoussnacks,suchasShaxiansnacksandChongqinghotdrynoodles.(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不同菜系。中国菜主要有川菜、鲁菜、淮扬菜和粤菜。中国饮食注重营养均衡。早餐通常包含粥、鸡蛋、馒头、包子、面条。午餐通常包含青菜、肉、米饭、汤。晚餐和午餐相似,有的家庭成员会饮酒。此外还有很多著名小吃,比如福建三明的沙县小吃、重庆的热干面。)

7.《英语·六年级·上册》。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八至十二句的英语短句组合成段落或总词汇量在60至80词左右的语篇”的方式。例如,Module1Unit1讲授了中国的长城,此处与《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3Unit2所讲授的Daming和他的爸爸去参观长城的内容相承接。这里可以继续作为融合点,对以往融合内容复习的同时,又扩展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融入内容举例:TheGreatWallisthefantasticmilitaryandarchitecturalmiraclesintheworld.TheGreatWallisbuilttoprotectthebordersofChinaatfirst."Itisusedtokeepouttheenemy.TheGreatWallwasbuiltandrepaired"inmanydynastiesinancientChina.TheMingdynastywasthelastdynastytobuildtheGreatWall.SopeoplearealmostvisitingtheGreatWalloftheMingdynastynow.ItstartsfromShanhaiPassintheeasttoJiayuPassinthewest.ThetopoftheGreatWallisverywide,fivehorsesortenmencanpasssidebyside.TheGreatWallistheoutcomeofintelligenceoftheworkingpeopleinolddays.(长城是伟大的军事和建筑奇迹。最初建造长城是用来保卫边疆、阻挡敌人入侵的。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修建过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修缮长城的朝代。所以,人们现在参观的大都是明代的长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城顶上很宽,五匹马或10个人可以并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8.《英语·六年级·下册》。此册教材配套融合知识点可采用“十二至十四句可带有连词的英语短句组合成段落或总词汇量在80至100词左右的语篇”的方式。例如,Module10Unit1课文讲述的是面临小学毕业,同学们既对开启中学生活感到兴奋激动,又对离开小学同学感到悲伤难过。这里可以给学生讲授几首关于分离送别的中国诗词及英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比如,李白的《赠王伦》、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具体融入内容举例:AlthoughthePeachBlossomPondmaybenearlyathousandfeetdeep,suchadepthcannotmatchthedeepfeelingoffriendshipfrommyfriendWangLun.(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eoplewillmeetgriefandjoy,separationandreunion.Themoonwillbebrightordim,fullorpartial.Allthesethingshaven’tbeenperfectsinceancienttimes.(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Aslongaswearebosomfriends,nomatterhowfarawayweare,weallfeelveryclose.(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实验数据分析

为了验证理论研究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外研社教材适用版)在教学实践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于2024年春季学期结束时对三至六年级四个实验班共计208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8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主要调查了学生和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验的反馈。调查的主要问题与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家长觉得是否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用英语介绍中国四大发明、中国传统民俗、中国的节日等?选择同意的家长占比为87.19%,家长们普遍自发地认同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加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有9.36%的家长认为应该听从学校的安排。不难看出家长对学校充满信任,学校的教育导向作用也较为重要。第二,学生是否愿意在英语课堂中学习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愿意的占比为95.57%,学生对在英语课堂中学习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十分高涨。第三,家长和学生是否认为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很有意义?93.1%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很有意义,他们对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第四,家长和学生是否认为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出肯定答案的家长占比为87.68%,给出肯定答案的学生占比为85.71%。可见,家长和学生认可英语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第五,家长和学生喜欢通过什么方式学习英文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87.68%的人选择了学校教学,5.91%的人选择了网络资源查阅,4.93%的人选择了图书绘本自学,1.48%的人选择了长辈讲述。可见,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教学是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第六,学生觉得目前学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内容能听懂并理解吗?选择能听懂和能听懂部分内容的学生占比为83.74%,不能的占比为16.26%。基本符合三至六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水平,但还应加强对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与指导。第七,经过学习学生现在能用英语讲述、阅读、写作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选择可以讲一些的占比为35.47%,可以阅读一部分的占比为29.06%,可以写一点的占比为19.7%,完全不能的占比为24.14%。可以发现,经过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于阅读和写作,主要原因是在实验教学中大量采用了领读、自我诵读的方式,加强了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避免“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但是从数据上看,目前说、读、写这三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完全不能表达的学生比例还偏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认知、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尽相同。因此,还应延长教学实验的时间,重点观察初始阶段三年学生从开始进行融合教学直到其六年级毕业在说、读、写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第八,学生愿意继续在英语课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95.57%的人选择了愿意。这充分说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总体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外研社教材适用版)在教学实践中是可行的且有效的。家长和学生普遍十分支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很有意义,学生均愿意通过学校教学来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学习,大部分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学生愿意今后继续在英语课中加以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课题研究与实验在理论方面原创性地构建了参考资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资源库》(外研社教材适用版)。在实践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检验了该资源库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和课题组水平所限,还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进一步挖掘和补充,建议更多的教科研工作者积极进行研究,发掘出更多的融合内容,努力推进该领域研究高质量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涂一昂.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三全育人”的路径解析[J].社会科学动态,2024,(3):109~116.

[2]吴喜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3.

[3]余""娅.古人的游戏时间[J].十几岁,2021,(32):10~11.

[4]李大葆.浑河上的“蹴鞠之戏”[J].芒种,2022,(6):78~82.

[5]高万鹏.风中的精灵[J].中国品牌,2023,(3):92~93.

[6]潘友芳.浅谈均陶堆花的纹饰题材[J].科技资讯,2010,(22):248.

[7]刘淑惠.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考试周刊,2019,(46):62.

[8]王瑞坤.风烟幂幂锁楼台:元明清西安府钟楼群体的历史脉络[J].建筑史学刊,2022,(1):81~92.

[9]齐""尧.中国古代城市钟鼓楼建筑现象初探[J].城市建筑,2020,(2):104~106.

[10]郭晶晶.中国“四大丝绸之都”[J].标准生活,2017,(6):65.

[11]徐""望.叙事学视域下文化消费内容创造与价值提升探索[J].创新,2024,(1):101~11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