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2024-12-26黄梅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单元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学习,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以苏教版科学教材三下“身边的材料”单元为例,分析“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实践意义、教学策略及实施效果,详细阐述学习实践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4-0056-04
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具体实处,培育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背景下的重要任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聚焦一个从现实世界提炼出的、富有深刻意义的问题,以本学科的核心课程内容为基石,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界限,运用两种或更多学科视角与知识,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持续探究,促使学生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成果,从而增进其跨学科的理解能力与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在集体协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运用来自两个及以上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信息资料、理论框架及实践方法,去探究那些既贴近实际又具有挑战性、且与学科知识应用紧密相连的问题。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见解与思维方式,学生能够提出创新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内涵的深刻领悟与内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指出:新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定为基本原则,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并进一步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课程板块,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一、“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意义
跨学科主题学习从综合育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以便他们形成对事物、对世界的整全认识,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加深对本学科意义的认识。换言之,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设置一个真实情景下的、学生可以主动介入的复杂问题,学生通过整合身边的学习资源,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应对和解决。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提高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纵观全球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名师巨匠,他们无一不是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拥有广博的知识体系与深邃的内心世界。因此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在设置必要的分科课程之外,还要让学生打破学科的壁垒,学会融会贯通的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审视世界的视角、理念。在学科内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既可以保证分科课程的系统深刻,又能自觉融合多学科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
(二)分科背景下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
综合化和实践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承认分科学习的必要性和深刻性,又在分科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正视其弊端,充分利用分科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来实现学生主动、个性化的实践学习。
(三)将个别的先锋探索推广为普遍实践的有效路径
在分科设置课程的背景下,课程的综合化、实践化探索与尝试一直都在。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学科领域内,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聚焦于问题解决、强调学生自主性的项目式学习日益盛行,并已积累了丰富而优秀的实践经验,包括如何创设真实情境,如何将学科核心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主动活动的驱动性问题,如何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支持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各个学科内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科课堂内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可以形成一套成熟的课程发展及教学模式,带动更多学校、地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二、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践
以苏教版科学教材三下“身边的材料”单元为例,分析“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实践过程及实施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身边的材料”单元内容,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身边的材料”这一单元涉及《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核心概念有: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1.人类活动与环境;12.技术、工程与社会。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具有广泛的跨学科性。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跨学科主题项目
三年级学生有了两年的科学学习铺垫,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了解科学课学习的过程,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学生所在校园内“耕知园”农作物种植的项目活动,为本课选取了合适的问题背景作为新课的导入,并将“金属”和“塑料”两课结合,以“解决地膜积水”的情境问题着手进行改造小拱棚,学习本主题将引领学生跨越视角的界限,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去揭开塑料和金属的秘密,进而直接增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深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也蕴藏着许多我们未知的秘密,把学生们引领到神奇的“物质材料世界”。
(三)实施项目式学习
教师以“解决地膜积水”为问题背景,让学生寻找适合搭建拱棚的材料进行小拱棚改造为任务,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子项目“探究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活动,比较金属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做出适当的取舍,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制作拱棚的支架。在学生选取了合适的金属作为支架后,继续开展子项目——选取小拱棚的盖膜、覆膜。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探究塑料的优点、缺点,找到合适的小拱棚的可降解塑料膜,最后完成小拱棚的改造工作。
(四)评价与反思
项目式学习重视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在“改造拱棚”的项目中,主要从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来关注项目组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及发展。
学生参观完作品后进行评价,派代表上台模拟降雨,测试是否解决积水问题,学生参观完作品后进行评价,利用“智笔课堂投票功能”互相投票,评出“最佳拱棚”。
(五)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学生在“身边的材料”单元学习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跨学科主题“改造拱棚”学习中,学生为了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改造,主动探究各种金属的特点,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运用观察、动手实验各种方式发现身边材料的特点和不同,对“身边的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在此次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材料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根据需要,比较材料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做出适当的取舍,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制作拱棚”。故学生对于选取的材料都从“优缺点”正反两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跨学科主题“改造拱棚”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我在改造拱棚的项目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改造后的拱棚是否真正解决了积水问题”通过反思,可以看到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轻松地掌握了“材料”这个单元地科学知识,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习,关注材料科学,并会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问题,同时深刻地了解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策略
(一)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先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涵盖多个学科的核心概念,并且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定需具体、可衡量,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清晰的方向。
(二)设计真实情境下的跨学科项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校园资源,设计具有真实意义的跨学科项目。例如,前文中利用校园内的“耕知园”农作物种植项目,设计改造小拱棚以解决地膜积水的问题。这样的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他们整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划分子项目,分阶段实施
将复杂的跨学科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聚焦于特定的问题或技能。例如,在“改造拱棚”项目中,可以划分为“探究金属的性质”“选取小拱棚的盖膜”等子项目。分阶段实施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
(四)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反思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过程性评价。使用评价表等工具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参与学习、互动交流等方面。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在项目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五)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改造拱棚”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案。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六)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和资源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和资源,如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同时,教师也需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然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资源整合、教师角色转变等。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为小学科学教学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78~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