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学习效果策略探究

2024-12-20郑丽嫦

考试周刊 2024年48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文章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互动教学、提升教师能力、建设线上学习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113-03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纸质教学与当下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不兼容

传统的纸质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手段,能够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但传统的纸质教学很难与之有效结合,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种不兼容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效果的下降。

在传统的纸质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往往难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即使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教师在尝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却发现难以将其与现有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教材内容脱节;为学生准备的网络学习资源,与课堂教学目标不够契合。种种矛盾凸显出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环境之间的隔阂,成为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亟待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导致的数学思维受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在为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弱化学生思维训练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逐渐弱化,数学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种情况若不及时扭转,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数学学科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概念理解、逻辑推理、运算分析等思维活动,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然而在一些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技术呈现的结果,逐步丧失了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表面上,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了,但实际上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可能是肤浅的,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缺乏清晰认识。这种脱离思考的学习,很难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的精髓,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保持理性和警惕,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巧妙利用技术营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沟通交流;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只有在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教学的完美融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信息技术创造趣味化的教学情景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对感性认知和直观体验有着强烈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函数、几何等知识至关重要。然而,对很多学生来说,枯燥的概念和公式让他们望而生畏。教师若能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坐标系。

不妨想象,坐标系犹如一张四通八达的地图,横纵坐标轴好比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将整个平面分割成四个象限:原点就是这两条路的交叉口,是旅程的起点。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地图,对坐标系有了感性认知。接下来,老师可以继续引导:每个点都有独特的“地址”,即它的坐标。x坐标说明该点离原点有多远,位于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y坐标则指示该点在原点之上还是之下,以及距离有多大。这时,学生对坐标的意义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教师还可借助动态数学软件,让学生在屏幕上自由探索。他们可以移动一个点,观察该点的坐标如何变化;也可以输入不同的坐标值,看看点出现在什么位置。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关系有了切身体会。老师甚至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把知名建筑、城市的坐标标在地图上,让学生根据坐标找到目的地,犹如一场寻宝之旅。学习从此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

当学生对直角坐标系有了形象认识,老师可进一步引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内容。学生可以观察,当自变量x取不同值时,函数图像上对应的点y是如何变化的。动态数学软件的优势再次得到体现。直线、抛物线等图像在屏幕上渐次成形,函数的性质被一目了然地呈现。学生亲眼看见变量之间的关系,亲手试验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对函数的理解必将更加深刻。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平面直角坐标系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领悟数学的奥妙,学习兴趣必然大大提高。教师应把握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二)依托教学平台开展互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普及,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使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精心设计互动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互动环节,往往能够成为点亮课堂的神来之笔,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话题,邀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互学互鉴,对问题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拓展思路,分工合作、共同攻关,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这些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教师在组织网络互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深入的讨论,避免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要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基于事实和逻辑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独特见解,教师要及时肯定,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其合理性。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教师则要耐心指出,并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互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引路人,要以开放、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用爱心和耐心呵护学生探索的热情。

(三)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提升教学能力

面对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如何甄别优质资源、吸收优秀经验并融入自身教学,已经成为关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学习,开阔教学视野,更新教学观念,为自身专业成长奠定基础。教师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整合,制作生动直观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在线测评系统,及时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还可以借助网络教研平台,与其他教师开展教学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探讨解决教学难题的对策。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最终都要回归育人这个根本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再发达,也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起来;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唯有将信息技术运用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教学相长。

(四)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走向网络,走向更加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建立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互动渠道,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设计完善的线上学习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平台不仅要有与教材同步的微课视频、习题讲解等基础资源,还要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趣味案例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这些资源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风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

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递进性。学习资源的呈现要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要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指引,帮助他们厘清学习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设置合理的测评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改进提示。

最后是师生互动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平台要为师生互动提供灵活多样的渠道,如在线答疑、实时讨论、视频交流等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随时请教老师,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则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种跨时空的互动,既能增进师生感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建立个性化平台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平台上学习,要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进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平台。该学习平台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智能分析,为每个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在这种自主、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结论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付出持续的努力。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秉持对教育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刷新”自我、超越自我,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亨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1(7):1955.

[2]李乔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9(6):62-64.

[3]郭玉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0):23.

[4]赖显静.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3.

作者简介:郑丽嫦(1980~),女,汉族,广东深圳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布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莲心宝宝有话说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