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2024-12-04陈婷婷程应华倪晓辉高月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摘" "要]" "目的:调查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诊治现状,分析导致患者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为脆性骨折提供临床预防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1月间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诊断为中老年脆性骨折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再次骨折668例为观察组,未发生1 844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的内科疾病、是否行骨质疏松治疗。采用SPSS 27.0软件,运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这些因素与骨质疏松性再次骨折的关系。结果:(1)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检测率为18.15%,骨质疏松诊断率为17.48%,抗骨质疏松治疗率为21.73%。(2)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折后再次骨折率为26.59%。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结论:临床医师对于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后骨质疏松的重视度不够,诊断率及治疗率均低。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为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脆性骨折;骨质疏松;诊治现状;再次骨折;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3" " " " " " " "[文献标志码]" "B" " " " " " " "[文章编号]" "1674-7887(2024)04-0396-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1],是目前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指骨骼脆性增加后常由轻微外力导致的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的特点。我国目前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率偏低,治疗成功率较低,后续保健效果也较差,这也导致二次骨质的致残、致死现象较为普遍,给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给子女和社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有效的抗OP治疗可显著减少骨折的发生,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也可有效避免再次骨折。尽早确定二次骨折易发人群,辅助他们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方面减少了医院的诊疗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本研究对2020年1月—2023年11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因脆性骨折住院的中老年患者的生存情况和诊治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脆性骨折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月—2023年11月因髋部、腰椎、胸椎和桡骨骨折于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 174例中老年患者,其中脆性骨折2 512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符合髋部脆性骨折诊断标准;(2)既往无骨折史;(3)年龄:女≥50岁,男≥60岁。排除标准:(1)严重暴力所致骨折(车祸、灾害等);(2)因骨肿瘤、骨结核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3)继发性OP。

1.2" "研究方法

1.2.1" "回顾性调查" "调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出院时生存情况、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情况、是否行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率、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出院临床是否诊断骨质疏松;回顾调查再次骨折的668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再次骨折的1 844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对发生再次骨折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的内科疾病种类、是否行骨质疏松治疗。根据既往病史判断是否合并相关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地舒单抗、利塞磷酸钠、伊班磷酸和唑来膦酸。

1.2.2" "骨质疏松的诊断" "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22)》[2]对OP的诊断,发生脆性骨质或骨密度较低,即诊断的通用指标。轻微伤产生的脆性骨折是由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下降引起的。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为OP。根据WHO推荐的诊断标准,使用T-Score(T值)代表骨密度,T值=(临床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1.0为正常骨质,gt;-2.5~lt;-1.0为骨量低下,≤-2.5为骨质疏松。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有效调查表统一编码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 27.0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对计量资料(年龄)比较均值,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采用n(%)描述统计,行χ2检验;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再次骨折患者发病率的明显原因进行统计,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 " 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的2 512例脆性骨折患者中,女1 807例(71.93%),男705例(28.07%);<60岁274例(10.91%),60~<70岁646例(25.72%),70~<80岁838例(33.36%),80~<90岁655例(26.07%),≥90岁99例(3.94%);髋部骨折部位人数较多1 199例(47.73%),腰椎、胸椎骨折1 072例(42.68%),桡骨骨折241例(9.59%);患者1 408例选择保守治疗(56.05%),选择手术治疗1 104例(43.95%);发生再次骨折668例(26.59%),未发生骨折1 844例(73.41%);住院期间未死亡2 488例(99.04%),在住院期间死亡24例(0.96%)。

2.2" "脆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治现状的调查" "在2 512例脆性骨折患者中,在住院期间检测过双能X线骨密度456例(18.15%);在住院期间医师诊断为骨质疏松439例(17.48%)。住院期间使用地舒单抗250例(9.95%),利塞磷酸钠36例(1.43%),伊班磷酸114例(4.54%),唑来膦酸146例(5.81%)。

2.3" "再次骨折率" "在2 512例脆性骨折患者中,发生再次骨折668例(26.59%),其中再次骨折部位为髋部336例(50.3%),腰椎、胸椎290例(43.4%),桡骨42例(6.3%)。

2.4" "脆性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相关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以是否发生再次骨折作为因变量(即对照组=0,观察组=1),以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为自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导致再次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Plt;0.05),见表2。

3" "讨" " " 论

由于骨量日渐的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退化,降低了骨质强度,在骨质疏松过程中,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再次骨折的概率也逐步增加[3]。本研究发现,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检测率为18.15%,骨质疏松诊断率为17.48%,抗骨质疏松治疗率为21.73%。这说明医患对脆性骨折的认识不足,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脆性骨折的预治意识,另一方面需加强医师诊治脆性骨折的能力,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骨折患者应当由骨科医师及时评估出是否存在骨折疏松,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骨质健康[4]。本研究显示,基层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折后再次骨折率为26.59%。研究[5]表明60~75岁患者极易在髋部、腰椎、胸椎和桡骨远端等部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且再次骨折的发生率将提高1.5~9.6倍。骨科医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治疗可以充分降低再次骨折风险,保证患者骨质健康[6]。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防治相关研究[7]并不充分,因此分析再次骨折的相关因素,并开展有效的预防和诊疗,对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总之,骨质疏松引起的多次骨折需要积极治疗,患者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选择适合的药物或者手术等治疗方案。

本研究发现,患者再次骨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研究[9]发现,年龄≥70岁的患者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在70岁之前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骨密度迅速下降,进而减少初次和二次骨折发生的概率。骨代谢的变化同时也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患者的骨密度会随着血糖偏高、胰岛素抵抗或分泌减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质病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很大变化。积极进行骨质疏松治疗,遵守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对抗骨质疏松风险的重视,能显著改变骨质疏松的发展速度。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未进一步对脆性骨折人员进行门诊质量跟踪,如门诊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依从性如何,使用地舒单抗的患者6个月后是否按时复查。未对导致脆性骨折的主要原因OP进行研究,如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是不是OP诊断金标准,骨转化标志物的运用现状,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的使用效果等。

[参考文献]

[1]" "秦威城, 何博文, 尚奇, 等. 从脂代谢指标探究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3, 29(12):1791-1796.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章振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22)[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14):1671-1691.

[3]" "王洪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与防治原则[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1):1-4.

[4]" "KAUFMAN J D, BOLANDER M E, BUNTA A D, et al. Barriers and solutions to osteoporosis care in patients with a hip fracture[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 85(9):1837-1843.

[5]" "徐沁, 田守进, 倪善军, 等.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3):218-220.

[6]" "刘兴漠, 苏汝堃, 区品中.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15):164-165.

[7]" "魏星, 高金芳, 张玉石, 等. 尿生化指标及血清胱抑素C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相关性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 2013, 35(1):148-149.

[8]" "廖二元, 张红. 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2):101-105.

[9]"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9, 12(4):317-318.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细胞因子促进骨折愈合及中药对骨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