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背景下特色学校建设路径探索
2024-10-25郭宏艳
摘要:在国家聚焦群众关切、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正确认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的原则和逻辑,在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模式创新、特色课程构建、课堂教学变革、教师队伍培养和科学评价支撑六个方面深入探索,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特色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建设路径
普通高中是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承担着为高一级教育输送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又必须面向和服务每一名高中生,使其获得体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知行合一等理念的现代化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既是国家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战略要求,也是辽宁省“十四五”时期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等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的目标。2021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这些教育决策均要求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将强化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大力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落实国家和辽宁省教育改革政策,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是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项目、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区别和联系
特色项目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到之处,如体育特色项目、科技教育特色项目等。学校特色是指一所学校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能够反映学校自身特点、相对稳定且有一定赞誉度和影响力的思想、理念或实践行为。其表现形式可以是项目、学科、课程、课堂、教师、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社团等。学校特色体现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并且与实用性、务实性紧密结合。特色学校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个性化的学校。“特色”是一个学校的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的结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园文化、管理制度、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环境氛围等方方面面,影响着师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自然积淀的结果,需要不断深化、丰富与积累,进而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以及独特的精神气质、行为特点和整体风貌。
学校在推进多样化发展中,一般遵循“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过程。特色项目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撑,当特色项目形成并取得一定成果后,会带动特色领域产生重要的变化和影响,进而形成学校特色。可以说,学校特色是由学校的特色项目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学校变革的初步阶段,而特色学校是成熟阶段。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特色学校,但特色学校一定具有学校特色。只有特色精神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开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形成一种基于学校校情和学情、面向未来人才培养需要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才能达到特色学校的要求。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这是一个逐步拓展、不断升华、长期发展、广泛辐射的过程。
二、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逻辑
建设特色学校的基本条件是在完成国家“五育并举”要求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本学校的优势,聚焦学校发展核心问题,找好突破点,打造领域线,形成成果面。
(一)基本原则
首先,特色学校建设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要坚持“五育融合”“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其次,特色学校建设要有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久”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和要素。再次,特色学校建设要遵循整体性。特色应成为学校、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理念和行动。除了全员参与,还要全面体现,也就是特色无时无处不在,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最后,特色学校建设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特色切忌朝令夕改,不能草率运作,需要注重传承与创新。
(二)行动逻辑
首先,要摸清学校基础。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校的发展历史、现有优势、现实困境等进行深入交流,做好调研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可以请专家入校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从而明晰方向。其次,要做好辩证分析。特色学校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基于特色基础上提炼出的精神转化成学校文化。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凭空生成,而是要基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社会发展需求,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内化,从而形成独特的办学气质。最后,要做到创新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是在学校发展上的再提升,特色建设既不能摒弃已有的成功经验,也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而是要突破条框制约,打造新的育人方式,这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和关键。
三、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实践路径
特色学校建设绝不是一个短期的教育行为,而是一个从自身入手,综合主观、客观多种因素,体现办学规律的实践过程。
(一)以“特色文化”为着眼点,形成共同价值追求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科学凝练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学校实际的特色办学理念,并使之成为广大师生普遍认同、自觉遵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二是要建立健全特色发展机制,将特色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着力培育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使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以“资源整合”为增长点,创新特色培养模式
学校的特色发展离不开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在确定特色领域后,学校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合作,或者采取集团化办学、校际发展联盟等多种途径,努力为具备不同潜能的高中生提供适合的多样化特色教育。
(三)以“特色课程”为支撑点,构建课程育人体系
学校一是要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坚持课程资源开发多样化、课程选择多元化和课程实施校本化的特色课程建设策略,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发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求的必修或选修校本课程,规范选用多种类型的校本特色教学教辅材料;三是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实践活动。
(四)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点,探索特色教学方式
学校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新高考、新课改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建设需求,创新特色教学方式,探索并推进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形成课堂教学特色;二是要积极推进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撬动课程变革。
(五)以“教师队伍”为关键点,加强特色团队培养
学校一是要着力建设有明确特色发展思路、卓越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学校管理团队;二是要强化适应特色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本研修、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学习交流等方式,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特色专长、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三是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结合特色发展需求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带领教师积极参与特色建设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形成精品成果。
(六)以“科学评价”为突破点,健全特色评价体系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评价机制,采取综合性评价、专项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学校的发展水平。
学校一是要建立健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强化对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想道德、创新思维、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实践、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
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一种育人理念的形成,一套教育模式的构建,一种校园文化的建立,一所学校个性风格的形成,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学校整体特色的立体化呈现和表达。因此,普通高中要将打造多样化特色化高中作为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满足学生需求为前提,量身定制适合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柴纯青.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谋划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徐凤.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郑玉飞,乔佳宇.特色学校群体的“升级”与“回归”:中小学校发展演变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探索,2024(1).
[4]于俊丽.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3(10).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