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考制度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2024-09-30蒋华廖津
摘要:我国的职教高考制度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困境,包括国家与省域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试题设计的专业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教学衔接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如建立专业教师团队来提高专业试题的设计,优化教学阶段以增强教学针对性,坚持省级统筹并建立多主体联合育人的管理体制。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职教高考的质量和效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促进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改进。政府、学校、行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些策略成功实施,推动职教高考制度发展和突破。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高考;升学政策;省级统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1-0063-06
一、绪论
职教高考,亦称职业教育高考,是相对于普通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而言的、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高考。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是两种不同考试招生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为深入贯彻党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要求,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畅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升学通道。通过调整高职招生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政策,适度提高专科职业学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职业学校招收专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2],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使之成为高职考试招生主渠道。
(一)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职教人才培养一体化。评价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早期的一体化主要依靠学制层面的衔接,如设置独立的中高贯通项目、中本贯通项目。在缺乏人才培养过程的协调之下,仅学制层面的衔接难以破解人才系统化、长学制培养的核心问题,如学习内容重复、培养目标错位等。一体化进程逐渐下沉至课程层面,不同层次的学校希望通过课程的一体化开发,解决不同学段间的断层,实现人才的高效率培养。
课程层面的一体化仅是学校之间的行为,由于缺乏区域内相对统一的学习内容标准,不同学校对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过程有不同的认识,培养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体化培养难以形成高质量、规模化的社会效益。若要实现一体化人才培养在范围、内容和质量上的突破,必须依靠一体化评价制度的改革,而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职教高考制度。
(二)职教高考制度的重要性
职教高考制度是为满足高中教育学生升入高等职业教育而设计的考试招生制度。它既具有程序和形式上的统一性,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是由职业教育自身的区域性所决定的。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首要目的,是要构建起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体系。通过相对统一、科学设计的考试制度,区域内的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可以寻找到各自办学的基准线,进而自上而下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3],并倒逼各级职业学校主动研究其他层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探索一体化的可能路径和现实方案,为规范办学、促进各级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提供了外部动力。
需要明确的是,相对统一的考试模式并不会抹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相反,统一考试的最大优势在于兜底和评估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并通过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招生制度设计,选拔出适合在高职和职教本科就读的学生。
实际上,一些省份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省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和技能抽测制度[4]。这些制度在规范各级学校办学、摸底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职业院校招生等方面体现了一定价值。
二、职教高考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各省份的职教升学政策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5]。“职教高考”成为与普通高考并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河南、四川、山东和河北的中职升学政策为例,说明我国职教升学政策的现状(见表1)。
关于时间节点,我国河南、四川、山东和河北的中职升学政策时间节点不一,“文化素质”考试与“职业技能”考试或分开进行或集中开展。关于报名条件,四省报名条件较为一致,主要报考对象为所有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及提前单独招生的考生。关于考试方式,河南和河北均为笔试,而山东和四川采取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方式,将办学自主权下放至各地方高校。关于考试科目,四省均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文化素质包含语文、英语和数学,职业技能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知识与技能测试。关于分值占比,结合四省情况来看,文化素质分值占比相对于职业技能低,职业技能分值较文化素质分值高出近100分。关于主考单位,河南省是由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统筹、山东省和河北省采取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各高校双重管理模式、四川省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
结合河南、四川、山东和河北的中职升学政策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关于职教高考时间节点、考试科目和报名条件设置较为一致,全国各省份集中于上半年,考试科目统一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报名条件统一为所有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及提前单独招生的考生。而关于分值占比和主考单位,目前各省份在考试科目分值设置方面尚未统一,主考单位主要分为各省份考试院组织、各高校自行组织或各省份考试院与各高校双重管理的模式。
(二)职教高考的开展现状
在全国层面,2020年1月,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发布《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在山东省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全面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6]。2020年12月,教育部召开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7]。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会上强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强调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依托这一制度把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内容、培养上衔接起来,任何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制度进入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8]。2022年,将正式开始实行“职教高考”,考试科目分为“文化课+专业课+专业技能”,报考条件明确规定不允许普通应届高中生参加。职教高考不允许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是一次大的变革,至此,中职生将首次迎来升学的高峰。
在地方层面,2022年,山东省在国内率先开始实施职教高考制度,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0%[9]。5月21日,山东省2022年春季高考技能测试(机械制造类)成绩公布,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9级职教高考班学生2人取得满分230分,平均成绩222.5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2022年全面开展中职升学教育,招生人数从2014年招生不足800人,到2022年招生1 753人,实现在校生人数翻番,现在校学生达4 935人。2022年毕业生共计1 247人,其中,高职单招参考人数1 019人,对口高考考生228人。单招录取916人,对口高考本科上线40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考生黄飞扬摘下专业满分350分、总分633分优异成绩,12名美术考生专业成绩全部上本科线。
现有的统一考试制度在内容设计、实施过程、成绩使用、制度权威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为代表的竞赛评价,虽然能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评价维度,但既不能全面反映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平均水平,也无法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规范和系统设计。
职教高考制度的设计,既要高瞻远瞩,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充分考虑已有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实现不同类型评价的优势互补。
三、职教高考制度的发展困境
(一)国家与省域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
中国的职教高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其中之一是国家与省域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结合上述对河南、四川、山东和河北的中职升学政策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各省份的职教高考在国家与省域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关于主考单位,河南省是由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统筹、山东省和河北省采取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各高校双重管理模式、四川省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具体表现为国家和各省市对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和标准的制定存在分歧。国家层面制定的考试大纲可能与地方的实际需求不完全吻合,这导致了考试内容和标准的不一致性。例如,某些职业领域在一些地方可能更为重要,但国家标准却没有充分反映这一点。国家和地方对职教高考的学科设置和专业规划也存在差异。虽然国家提供了基本指导方针,但各省份有时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这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专业不对等,学生在高考中的选择将会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
在资金分配和资源配置方面,由于国家和地方在职教高考中的资金分配和资源配置存在不一致,因此导致各地在职教高考方面的资源不平衡。有些地区可能投入更多资源,使他们的职教高考体系更加强大,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国家和地方在职教高考政策的实施和监管方面也存在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重点特色产业存在差异,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各不相同,对于国家发布的一些政策和规定,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导致各地在实际执行时存在差异。政策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困扰。
国家和地方在职教高考的教育质量评估方面的角色也不够清晰。谁应该负责监督和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表现,存在不明确的划分,可能导致质量监管不力或者混乱。
(二)专业试题设计的专业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职教高考制度在专业试题设计方面存在专业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职教高考的试题如何既能满足各类职业领域的专业性需求,又能保持一定的公共性和公平性。首先,不同职业领域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差异很大。为了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专业试题需要紧密贴合特定行业或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就要求试题设计者深入了解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次,职教高考是一个全国性的考试,因此试题需要保持一定的公共性,以确保所有考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如果试题过于专业化,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其他领域的学生则处于相对劣势。再次,职教高考的试题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以确保考生获得的是有价值的教育。这需要专门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设计试题,但这也可能导致试题倾向于特定行业或领域,而忽略了其他重要领域。最后,中国的职业教育领域涵盖了多个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包括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等。每个层次的学生面临不同的职业选择,试题的专业性和公共性需要适应这种多样性。
(三)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教学衔接[10]
我国的职教高考制度在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教学衔接,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
1.缺乏职业发展路径,学生在不同层级之间难以顺畅过渡。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如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以及大学本科教育,应该形成一条连贯的职业发展路径。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衔接,学生在不同层级之间难以顺畅过渡,因此导致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2.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课程之间存在协调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之前学习的课程与新的学习要求不相符,或者一些课程已经学习过,就会浪费时间和资源。由于教学衔接问题,因此学生转学或提升学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例如,从中职学校升入高职院校需要额外的考试或学分认可,这将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目标[11],教育部在2013年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加快推进高职分类考试”设定为主要改革任务之一[12],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层级院校之间存在差异,在短时间内仍难以突破。
3.缺乏有效的教学衔接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难以确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从而影响自身的职业规划。教学衔接问题会进一步导致劳动市场上的人才供需不匹配。某些领域可能会出现人才短缺,而其他领域则有过剩的人才,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四、加强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策略
(一)组建职教高考精英教师团队,提高专业试题设计的科学性
各级院校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精英教师团队,提高专业试题设计的科学性。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13],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以山东省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高辅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历年来的管理实践,先后制定和完善与教师团队相关的五项管理制度,为教育教学团队高质量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学校制定了《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高考班组班方案》《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高考班班主任、任课教师选拔办法》《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高考班管理办法》《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高考班考核方案》,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在全校范围内精选师资,从社会各界引入名师,从合作院校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校“学科教学顾问”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团队。通过定期组织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定制化培训,有针对性地聘请教学名家,进行系列化培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科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主攻方向,制定教学策略,提高专业试题设计的科学性。2022年5月,山东省2022年春季高考技能测试(机械制造类)成绩公布,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9级职教高考班学生2人取得满分230分,平均成绩222.5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6月18—19日的文化素质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教学阶段,增强教学针对性
系统规划高考年级三个阶段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针对性。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是我国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因此各高校应着力优化教学阶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第一阶段以“夯实基础、筑牢根基”为主线,突出系统建构学科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复习课切实以考试大纲为主,摒弃一味拔高求难的思想,注重提高能力。坚持从课本入手,做到狠抓双基、精讲精练,各学科落实每周一测。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梳理出学生的弱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确定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
第二阶段以“分层教学、补弱提优”为重点,提升学科和专业知识能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进行分析,合理分层,落实优生、薄弱学科的学生和边缘生的针对性辅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分层教学,增强教学针对性,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按学科成立培优、补弱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生,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加强学科培优补弱工作。
第三阶段以“仿真模拟训练、查漏补缺”为重点,巩固知识技能、稳定情绪。加强仿真试题研究与开发,严格按照高考考点要求研制仿真试题,避免照抄照搬成型试题,提高仿真模拟训练的质量。同时加强复习方法改革,避免单纯刷题复习,加强考试易错点、易考点、易漏点的梳理。加强“PDCA”闭环管理,加强家校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和学习激励,提升考试信心,帮助树立学生必胜信心。
(三)坚持省级统筹,建立多主体联合育人的管理体制
坚持省级统筹有利于职教高考制度切实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由于各省份职业教育的办学力量和制度环境各异,尤其是生源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坚持省级统筹便于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职教高考实施模式。坚持省级统筹,要求各省份组织专门负责职教高考的部门,或成立考试招生组织委员会,负责考试的命题、组织与后续招生工作的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基于本省份生源结构、职业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和专业结构,设计合理的考试招生模式,并与本省份已有的技能抽测、学业水平测试等考试机制相协调。坚持省级统筹,并不意味着国家在职教高考制度改革中没有角色。由于各省份职业教育资源和职教高考的实施模式不同,因此国家应在跨省考试、生源调剂、招生政策等方面建立协调机制,充分保障考生和招生单位的合法权益。此外,国家应建立督查制度,对各省份职教高考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巡视和监督,维护考试公平。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应按照“着眼新职教、立足新培训、融合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山东省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目前已建成多个技能实训教室,有多名专兼职企业导师先后在学校讲授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学校邀请智能制造企业专家为学生和家长开展职业教育大讲堂。专家把企业实际发生的案例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模块,针对职教高考机械制造专业方向改革,为学生科学地选择备考方向提供了借鉴,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对口职业院校交流平台,畅通人才培养通道。各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对口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与学校教学团队教师结对子,并担任学科(专业)教学顾问工作。安排团队成员到对口高职学校“跟岗”学习,并参与学校专题研究。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赴职业院校研学交流、现场听课,开展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学习氛围。建立常态化与高校沟通合作机制,利用专业群和合作办学优势,加强与相关高校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高校专业布局、自招等招生政策等,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建立高考年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发挥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官网宣传、家访活动等,宣传职教高考政策,普及考试心理健康知识和亲子沟通技巧,定期组织进行家校互动,获得家长对职教高考教学工作的理解支持,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精心准备家长会,要求家长主动配合好学校工作,自觉做到关注成绩不加压、关照生活不过度、关心身心多倾听、遇到问题不急躁,不断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结语
职教高考制度是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为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系统化的发展通道,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要更加深入到教学和评价层面,尤其要注重评价制度改革,通过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发展需求的职教高考制度,推动各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谢鸿柔,姜蓓佳.我国职教高考技能考试的组织实施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23(3):39-44.
[2]徐靖智,蒋春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1(7):17-20.
[3]教育部:尚不具备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和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EB/OL].https://www.163.com,2020.
[4]王立.基于工匠精神视野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20(19):164-165.
[5]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国发〔2019〕4号.
[6]王寿斌.把准方向 改革评价 完善体系 优化出口——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J].江苏教育,2022(4):6-10.
[7]山东:2022年起,普通高中毕业生不能参加职教高考[EB/OL].https://www.sohu.com,2020.
[8]教育部: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EB/OL].http://www.moe.gov.cn,2020.
[9]中职和职业专科及职业本科相衔接!我国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2020.
[10]徐宏伟,郑君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构建的意义、原则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7):33-39.
[11]凌磊.我国自主招生考试政策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8(3):51-57.
[12]董照星,袁潇.高职院校对口招生改革探索——以重庆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0):26-29.
[13]杜连森.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的功能分析、问题表征及改革建议[J].职教通讯,2022(3):20-26.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on Syste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Jiang Hua Liao Jin
(Tianfu Infor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Tianfu 620564, China)
Abstract: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unclear divis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the state and provinc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design of test questions, the lack of effective teaching cohesion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a series of strategi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professional teacher team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question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tage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teaching, adhering to the provincial overall planning and establishing a multi-subject joint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se strategies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vide students with better care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owever, the government, schools, industri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dmission policy; Provincial overall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