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服务教育中创意教学信念、行为与社群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

2024-09-30伍向阳黄克诚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深入探讨在酒店服务教育中,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行为与社群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鉴于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意教学在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研究的核心目标是理解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如何经由他们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和实际情况,来影响其创意教学的实践行为。为了检验创意教学信念、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与情形以及创意教学行为之间的关联,采纳了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收集281位酒店服务专业教师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研究流程涵盖了对创意教学信念、行为与社群学习环境的定义界定,基于文献的研究假设提出,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相应研究工具的编制与验证,最终利用先进的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严谨的验证与深入的分析。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对其创意教学行为产生了正向的间接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强他们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来实现的。当教师持有强烈的创意教学信念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地参与专业学习社群。这提升了他们在社群中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最终显著地促进了其创意教学行为的展现。

关键词:酒店服务;创意教学信念;创意教学行为;社群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1-0104-09

一、引言

在酒店服务教育中,创意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意教学作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和表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展现高度的弹性和适应性。Hu、Wu与Shieh认为,这种教学观不仅为创意教学提供了机会与需求,更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敏感度和流畅性[1]。Rankin与Brown指出,创意教学被证实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他们的体验,进而促进其在认知、情感与技能方面的发展[2]。理解并探讨影响创意教学行为的因素成为重要课题。 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Kiss amp; Lin发现,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为教学行为往往直接受到教学信念的引导,还表现为教师的信念能够促使其在教学工作中展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3]。鉴于创意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了解教师对创意教学的信念及其参与社群学习环境的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信念和习惯做法在其实践中起到关键作用。Choi与Ramsey的研究均表明,教师的信念不仅影响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还直接关系到其在教学中的表现和成效[4]。Hall与Hord的研究强调,教师的内在认知是推动教学行为改变的根本动力[5]。要推动创意教学行为的发展,首先需要对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进行深入探讨。 尽管Assen等人研究表明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与其信念可能存在差异[6]。基于这一考虑,选择参与社群学习的动机和程度作为关键的中介变量,旨在深入探讨它们如何影响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的过程。 通过深入分析教师对创意教学的信念、参与社群学习环境的动机和程度以及这些因素与创意教学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酒店服务教育领域的创意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一)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的定义与内涵

Ryan amp; Tilbury指出,创意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运用创造力使教学措施与活动变得生动且多样化,这是教师运用其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解决教学计划及实践问题,以达到教育目标或理想的过程[7]。萧佳纯指出,创意教学是教师提出新点子、新方法、新教材、新评价工具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将创意付诸行动的行为表现,若能有效实施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益处[8][9]。虽然创意教学的定义强调教师自身的创意,但创意教学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故教师需着重于通过改变自身教学行为以促使学生发生改变,因此将创意教学行为定义为:教师以具有创意的方式设计系统性的教学方案,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根据学生心智发展在教学任务上变化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表现甚至创造力。在衡量上,研究者认为应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主体,不仅关注教师自身的变化,还注重学生因教师行为而产生的变化意向与技能。创意教学的衡量应强调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创造力改变而采取的相关教学行为。

在创意教学的衡量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如给予学生发展基础模型的机会、提供发问性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等,这些将成为发展量表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所使用的量表多存在创意教学与创造力教学混用的现象,且多偏向创意教学的内涵。而萧佳纯和涂志贤发展的创造力教学量表,则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考虑学生需求、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师教学行为[10]。基于上述研究,除考量创意教学的内涵以外,以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需求的教师创意教学行为,重新编制量表,预计编制的维度将分为与创意教学相关的意向与教学技巧两个维度。

关于创意教学信念的定义,萧佳纯认为,信念的讨论分为两个维度,即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和对某项事物所持观点的信念[11]。由于倾向于讨论对某项事物所持的观点,因此创意教学信念是指教师在教学历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专业背景,对创意教学相关内涵所持的一种内心思想,表示接纳或肯定的态度,引导其创意教学活动,并通过创意教学行为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创意教学信念既可以说是创意的教学信念,也可以说是创意教学的信念,因此定义创意教学信念为教师在创意教学情境下对创意教学行为内涵的预设,也是教师对创意教学深信不疑的观点。根据萧佳纯的研究,创意教学信念的内涵可分为创意情意、创意认知、创意技能等三个维度[11],以下将采用这三个维度进行创意教学信念的衡量。

虽然近年来教师投入工作意愿与行动的信念认知受到广泛关注[12],但关于创意教学信念的研究较少。辛伟豪等人认为,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信念将有助于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考及教学想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3]。杨璟指出,教师的信念与其教学行为趋于一致,即如果教师具有创意教学信念,就会表现出创意教学行为[14]。

基于此,提出H1: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之间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效果。

(二)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的中介效果

Dunn amp; Rakes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信念会显著影响其教学行为与教学效能[15]。Kiss amp; Lin指出,教师的教学信念不仅影响其教学策略、教学意向,还涉及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如教学规划、教材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等[3]。尽管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支持,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必然是线性的直接关系仍值得探讨,因此关注较低创意教学信念是否能够通过某种机制或影响而提升创意教学行为,即信念与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Ryan amp; Deci认为,动机可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强调个人的心理需求,如成就感、能力表现、兴趣和好奇心等;后者则侧重社会性需求,如提升地位、建立友谊关系等。社群参与动机是指社群成员受到个人主观意愿、其他因素或目的的影响而加入社群的行为,社群参与不仅能增强社群成员间的社交互动,还对社会支持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16]。Song amp; Zinkhan的研究显示,社群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需求会影响社群网站上社会网络联结关系的发展,而社会网络联结关系的强弱则会进一步影响社群成员的社群参与度和互动程度[17]。

基于前人的研究,依据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内涵,编制相应的量表。Hargreaves等人指出,合作的教师文化和专业的社群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意,提供教师尝试新点子的自信,并在情绪上给予教师支持,减轻其在改革道路上的孤独感,还能够打破教师的孤立倾向,增加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在与同行的互动学习中,促进专业对话和提升专业知能,进而提升学校效能[18]。萧佳纯以工作动机为中介变量,发现如果教师的创意角色认定程度较高,就可能通过高度的工作动机产生创意教学,这表明工作动机在行为过程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9]。Nghia通过对69位大学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应是正向关系,但并非直接关系,且并非所有信念都能转化为教学实践[19]。在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中,教师的个人因素尤为关键,如教师的动机相较于其经验更为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信念认为创意教学是重要的,他就会更愿意参与专业学习社群,从而增强参与社群学习的动机,进而提高创意教学行为的程度。

基于此,提出H2:创意教学信念可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的影响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三)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的中介效果

关于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内涵,Hord与Sommers提出其特征包括共同的价值与愿景、共同与支持的领导、集体学习与应用、支持条件、分享个人实践行动[20]。有学者提出了包括共享任务、愿景与价值、关注学习的合作文化、共同探究“最佳实践”和“实际现状”、行动取向的做中学、持续改善的承诺以及结果取向在内的六个特征层面[21]。

基于Hord与Sommers的观点[20],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区分为六个维度,即共享领导、共享愿景、合作学习、共享教学实践、支持情境以及关注学生。这些维度将作为编制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量表的衡量要素[21]。

在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与创意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上,萧佳纯发现教师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在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中,可以厘清教学中的盲点,进而提升创新教学[11]。 Snow-Gerono研究表明,教师社群的建立是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并展现创意的重要途径,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能够提升教学专业,启发创新思维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22]。Cakiroglu、Capa-Aydin与Hoy指出,当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意教学信念时,教师可能更积极地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如更高的合作学习意愿和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实践的意愿,这可能进一步激发创意教学行为[23]。

基于此,提出H3:创意教学信念可通过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情形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根据特质活化理论的观点,当环境因素与个体的特质相契合时,该环境因素会激活个体的特质,促使个体表现出符合其特质的行为。Hirst、Van Knippenberg amp; Zhou的研究指出,当环境鼓励某种特质时,拥有该特质的个体会更倾向于展现与之相关的行为,其对该环境因素的反应会比不具有相似特质的个体更为强烈,当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程度较高时,他们更可能积极寻找能够促进创意教学行为的环境或途径,从而增强参加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并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如更乐于分享教学实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24]。Nghia的研究指出,教师个人的动机因素并不能单独将信念完全转化为教学行为,机构因素同样重要,包括机构政策的沟通、教学硬件设备的提供、教师实务的成长等。以往研究表明,虽然教师的教学信念基于他们的专业训练过程和生活经验,但要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还需依赖教师个人的动机、相关专门知识以及支持性的教学情境[19]。也就是说,教师信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到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因素的影响。

由于创意教学的实施过程充满未知的挑战,需要长期的努力、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强烈的创意教学信念,还需要对创意教学有明确的动机和认同感,从而理解自身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价值,并愿意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个人的创意教学技巧,如与同事互动、分享,激发更具创意、更多元的教学灵感。当教师具备较高的创意教学信念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关注与创意教学相关的信息,并期望通过参加专业学习社群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社群的高动机。这种高动机通过教师实际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情形,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实际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和H1、H2、H3,进一步提出H4:创意教学信念可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再经由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情形,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架构

根据文献综述的推导,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H1: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之间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效果。

H2:创意教学信念可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的影响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H3:创意教学信念可通过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情形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H4:创意教学信念可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再经由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情形,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二)研究对象

以酒店服务教育专业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在2023年度内积极参与江西省内酒店服务教育相关教学或研究活动的专业教师。采用目的抽样策略,通过各校教务部门及相关教研组的协助,定向邀请这些教师参与调研并填写问卷。问卷回收覆盖38所学校,共发放问卷380份,有效回收并整理后获得有效样本281位教师,回收率为73.94%。这些教师均来自中、大规模学校,其中:男性教师55位,女性教师226位;教育程度以硕士学位为主,占比达67%;服务年限介于2~23年,平均12.8年。

(三)研究工具

使用的量表均采用Likert六点量表编制与计分,由受试者根据其经验与感受,在1~6分范围内进行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知觉或实际情形越好。以下是各量表的介绍及信效度分析:

1.创意教学信念量表

创意教学信念量表基于萧佳纯的研究,包含三个维度,即创意情意(9题)、创意技能(10题)、创意认知(7题)[11]。创意情意部分主要衡量教师对学生创意意向提升的信念,如使学生专注于工作或讨论、给予思考时间等;创意技能部分衡量教师对学生创意能力和技巧提升的信念,如帮助学生建立思考架构、发展基模导向策略、提问开放性及延伸性问题等;创意认知部分则关注教师通过提问、比喻等方式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想象力的信念。经过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量表的NFI、NNFI、CFI、IFI、RFI指标值均高于0.90的理想标准,RMSEA值为0.03,显示量表在适配性方面极佳。在精简适配度指标方面,PNFI值和PGFI值也均满足理想标准,表明该量表效度达到适配水平。此外,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显示量表信度良好。综合以上分析,该量表的理论模式与观察数据的整体适配度达到理想标准,满足收敛效度的要求。

2.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量表

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量表参考Hargreaves等人的研究,包含三个分量表,即成长需求、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18]。成长需求部分衡量教师为了学习和应用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参与社群的动机;社会需求部分衡量教师为了与同事共同解决问题、获得良好人际互动而参与社群的动机;心理需求部分则关注教学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投入感以及参与社群带来的满足感。

3.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的量表

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的量表参考张雨霖等人开发的教师创造力教学行为量表进行修订[25]。经过200位酒店服务专业教师的预试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6个因素62题,涵盖“分享领导”“共同愿景”“支持情境”“合作学习”“共享教学”“关注学生”等六大维度,旨在测量酒店服务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

4.创意教学行为的量表

创意教学行为的量表参考萧佳纯和涂志贤的量表进行编制[10]。经过200位酒店服务专业教师的预试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2个因素15题,分别命名为“创意教学意向”和“创意教学技能”。其中,“创意教学意向”包括8题,如“使学生专注于所从事的工作或讨论、给予思考时间”等;“创意教学技能”包括7题,如“帮助学生建立思考架构、发展基模导向策略”等。得分越高,代表教师展现的创意教学行为程度越高。

(四)数据处理方法

在前述文献回顾和信效度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LISREL统计软件进一步验证实际测得模型的有效性,评估研究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并检验假设。

四、研究分析与结果讨论

基于前述文献构建了酒店服务专业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从表1可见,各观察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未呈现过高的趋势,且经共线性分析,发现VIF值均位于1.03~4.16之间,既不大于10,也未违反共线性检验的标准,符合基本适配指标的理想要求。

(一)模式适配度评价

1.基本适配度检验

根据表2,X变量的测量误差(δ1~δ3)、Y变量的测量误差(ε1~ε11)以及潜在因变量的残差(ζ1~ζ3)的标准化参数估计值位于0.02~0.32之间,符合“不能有负的误差变异”的适配标准。同时,误差变异的t值位于2.16~11.75之间,满足了“误差变异必须达到显著水平”的适配标准。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因素负荷量(λx11~λy46)主要在0.82~0.98之间,大体上不存在低于0.50或高于0.90的情况,仅有两个观察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大于0.95。此外,估计参数的标准误差在0.01~0.17之间,未出现过大标准误差。上述结果表明,该模式符合基本适配标准,可以进一步检验整体模式适配度及内在结构适配度。

2.整体模式适配度检验

整体模式适配度是衡量整个模型与观察数据适配程度的指标,用于评估模型外在品质。整体模式适配度可以细分为绝对适配指标(absolute fit indices)、相对适配指标(relative fit indices)和精简适配指标(parsimonious fit indices)等三个方面。整体模式适配度检验显示,χ2(71)=341.28,plt;0.05,然而由于χ2值在样本量较大时,几乎所有模型都可能被拒绝,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他适配度指数来评价模型与观察数据的适配程度。

在绝对适配指标方面,RMSEA值为0.08、SRMR值为0.07,略大于0.05的良好适配标准;而GFI值为0.88、AGFI值为0.82,均未达到0.90的标准。尽管如此,GFI与AGFI值介于0.80~0.89之间表明模型已有合理适配,因此模型与所收集样本数据之间的适配程度应视为可接受。在相对适配指标方面,NFI值为0.94,CFI值为0.95,IFI值为0.95,RFI值为0.92,这四个指标均大于0.90的标准。在精简适配指标方面,PNFI值为0.73,PGFI值为0.59,这两项指标均大于0.50的标准;而AIC值为409.28,虽然大于饱和模式的210.00,但远低于独立模式AIC的值5 282.40,符合理论模型的AIC必须小于独立模式AIC的标准。综上所述,模型与观察数据的整体模式适配度达到理想标准,且为精简模型。

3.内在结构适配度检验

内在结构适配度反映了模型的内在品质。从个别项目信度、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及估计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等方面来评估模型的内在品质。如表3所示,所有参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个别项目信度介于0.67~0.96之间,均符合0.50以上的标准。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介于0.92~0.96之间,均高于0.60的标准;潜在变量的平均抽取变异量介于0.80~0.85之间,均符合大于0.50的标准。整体而言,创意教学行为结构模式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

(二)模式各潜在变量之间的效应

图1展示了模式中各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以及所估计的参数。模式效果整理见表4。

根据图1和表4的数据, 可以观察到以下效果分析:在直接效果方面,创意教学信念对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效果值为0.50)以及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效果值为0.11)具有显著直接影响。而在间接效果上,创意教学信念通过专业学习社群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效果值为0.01),同时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间接影响创意教学行为(效果值为0.19),并进一步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再经由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效果值为0.03),因此创意教学信念对创意教学行为的总体间接效果值为0.22。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对专业学习社群(效果值为0.56)和创意教学行为(效果值为0.38)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在其间接效果方面,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通过专业学习社群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效果值为0.07),其对创意教学行为的总效果值为0.45。此外,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对创意教学行为(效果值为0.12)具有显著直接影响。通过Bootstrap分析,各间接效果值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表明间接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

整体效果分析显示,创意教学信念对创意教学行为的直接效果不存在,而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以及专业学习社群对创意教学行为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二者能正向影响创意教学行为。当教师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程度越高、参与越频繁时,其创意教学行为表现会越高。发现创意教学信念对创意教学行为的路径不仅可通过专业学习社群的中介效果产生正向影响,还可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的中介效果产生间接影响,甚至同时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再经由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中介效果对创意教学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这一发现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

整体而言,要让教师展现创意教学行为,首先,需要教师基于自身经验和专业背景,对创意教学相关内涵持有一种接纳或肯定的态度,进而发展出创意教学信念所包含的认知、情意与技能;其次,教师需具有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特别是成长需求和社会需求,并从教学中找到快乐感和满足感;最后,通过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教师可以与同行互相观摩、共享愿景和教学实务,发展出合作学习模式,营造支持教师创新的教学情境,从而显著增强创意教学行为的展现。

在潜在变量残差方面,创意教学行为的残差变异量(ζ3)为0.60,表示创意教学行为可被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解释的总变异量为40%;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的残差变异量(ζ1)为0.25,表示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可被创意教学信念解释的总变异量为75%;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的残差变异量(ζ2)为0.39,表示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可被创意教学信念、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解释的总变异量为61%。在创意教学行为的直接效果值上,在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和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两个变量中,以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标准化效果值为0.12)的直接效果值较大,而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的直接影响效果最小(标准化效果值为0.11)。

五、结论

聚焦于酒店服务教育中创意教学信念、行为与社群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对281位酒店服务专业教师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创意教学信念与行为的正向关系方面,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对创意教学行为具有正向的间接影响,这意味着教师如果持有坚定的创意教学信念,就会更倾向于在实际教学中展现创意教学行为;在社群学习环境的中介作用方面,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和参与专业学习社群情形在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通过增强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动机,进而提升在社群中的参与度,最终促进了创意教学行为的展现。

酒店服务教育中创意教学信念、行为与社群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创意教学信念、营造社群学习环境、注重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持续的专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应重视并强化教师的创意教学信念,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创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教学创新的热情;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学习环境,如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意,从而促进创意教学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创意教学信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通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教育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HU, R., WU, Y. Y., amp; SHIEH, C. J. Effects of virtual reality integrated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ies[J].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mp; Technology Education, 2016(3):477-486.

[2] RANKIN, J., amp; BROWN, V.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 as a learning strategy for student midwives: A qualitative study[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6(38):93-100.

[3] KISS, T., amp; LIN, C. Belief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grammar pedagogy: Teaching dyslexic learners[J]. Malaysian Journal of ELT Research, 2016(1):37-59.

[4] CHOI, S. amp; RAMSEY, J. Constructing elementary teachers’ beliefs, attitudes,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through an inquiry-based elementary science course[J].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2010(6):313-324.

[5] HALL, G. E., amp; HORD, S. M.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M].3rd ed. Boston: Pearson,2011:39-59.

[6] ASSEN, J. H. E., MEIJERS, F., OTTING, H.,et al. Explaining discrepancies between teacher beliefs and teacher intervention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 mixed method stud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6(60):12-23.

[7] RYAN, A., amp; TILBURY, D. Uncharted waters: Voyages fo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J]. Curriculum Journal, 2013(2):272-294.

[8] 萧佳纯.教师人格特质、复原力与创意教学关联之研究:多层次调节式中介效果的探讨[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2015(1):85-115.

[9] 萧佳纯. 教师创意教学发展之纵贯性研究[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 2016(1):63-90.

[10] 萧佳纯, 涂志贤. 教师创造力教学行为量表之发展[J].课程与教学季刊, 2011(2):87-118.

[11] 萧佳纯. 教师创意教学信念量表之发展[J].科学教育学刊, 2018(1):29-50.

[12] WANG, J. L., ZHANG, D. J., amp; JACKSON, L. A. Influence of self-esteem, locus of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a sample of Chinese teacher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3(43):1428-1435.

[13] 辛伟豪, 张珍珍, 刘春玲. 小学融合教育教师教学信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2(11):12.

[14] 杨璟. 混合教学模式下西部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23(3):92-97.

[15] DUNN, K. amp; RAKES, G. C. Teaching teachers: An investigation of beliefs in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J].Learning Environ Res,2011(14):39-58.

[16] RYAN, R. M., amp; DECI, E. L. An overview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 organismic-dialectical perspective[M]//DECI E. L., RYAN R. M.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Rochester: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02:3-33.

[17] SONG, J. H., amp; ZINKHAN, G. M.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web site interactiv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8(72):99-113.

[18] HARGREAVES, A., EARL, L., MOORE, S., amp; et al. Learning to change: Teaching beyond subjects and standard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2001:47-59.

[19] NGHIA, T. L. H. What hinders teachers from translating their beliefs into teaching behaviors: The case of teaching generic skills in Vietnamese universitie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64):105-114.

[20] HORD, S. M., amp; SOMMERS, W. A. Lea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Voice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M].Thousand Oaks: Corwin Press,2008:37-56.

[21] DUFOUR, R. What is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4(8):6-11.

[22] SNOW-GERONO, J. 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ulture of inquiry: PDS teachers identity the benefit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5(3):241-256.

[23] CAKIRGLU, J., CAPA-AYDIN, Y., amp; HOY, A. W. Science teaching efficacy beliefs[M]//Secon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Berlin: Brandenburg Springer,2012:449-461.

[24] HIRST, G., VAN KNIPPENBERG, D., amp; ZHOU, J. A cross-level perspective on employee creativity: Goal orientation, team learning behavior, and individual creativ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2):280-293.

[25]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

The Interaction of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Behaviors, and Community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Hotel Service Education

Wu Xiangyang 1 Huang Kecheng2

(1. Nanch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7,China;2. Jiangxi Zhongrong Material Trading Group Co., Ltd., Nanchang 3301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behaviors, and the community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hotel service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otel industry,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senior hotel management talents. Creative teaching, as an essential method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hotel servic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how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influence their actual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through the motivation and context of participating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e study u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conduc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281 hotel service teachers,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motivations and contexts for participating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The research process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behaviors, and community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hypotheses are propos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then constru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tools are developed and tested. Finally,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nd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have a positive indirect effect on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with the motivation and context of participating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serving as mediating factors.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enhance their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ir engagement in these communities, ultimately promot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Key words:Hotel Service;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s; Community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