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联盟的经济效益和建设路径

2024-09-30吴舟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共同体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学分银行发展实践中,各个教育体系由于类型不同、目标不同、模式不同,导致沟通不畅,条状分裂。组建学分银行联盟,成为当前推动学分银行发展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联盟的方法节约成本、促进共享、提高效率、推进合作。通过对学分银行联盟组建的必要性进行介绍,分析了学分银行联盟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学分银行联盟的建设路径。构建学分银行联盟,要遵循共同体理论,组建多种类型联盟,开发学习成果标准体系,遵循“政府主导、联盟成员支持”的思路。

关键词:学分银行联盟;经济效益;共同体;学习成果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1-0075-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要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之后,学分银行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展开。人们发现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有助于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方法。国内各省市纷纷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学分银行数量已达40多家。学分银行作为打造开放性教育学习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在促进各类教育连接、加强各个教育部门沟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践过程中,学分银行遇到诸多阻力,制约着它的发展,如学习成果和成果应用互相脱离、没有形成统一的运作制度规范、参与主体各自为政、较难形成合力等。许多教育机构的参与仍然流于形式,工作主动性不高,缺乏完善的制度和全面的运作。我国地域广泛,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学分银行的运行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实际使用人数不容乐观。

为此,亟须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在平衡横向和纵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共同的合作规范、学分认证体系等。通过学分银行联盟,突破现有障碍,促进各成员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将学分银行的“立交桥”的功能更大化地发挥出来,更好地服务学习者。

一、学分银行联盟概述

(一)联盟与学分银行联盟

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主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进行相互合作的共同体。联盟有各种形式,如区域联盟、企业联盟、校际联盟、协会联盟等。联盟遵循着“自愿参加、准入退出、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柔性”原则。

所谓学分银行联盟,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顶层政策框架下,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自愿组成的开放性的合作组织。这种组织探索合作模式,建立协作关系,进行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拓展学习者的学习通道和选择机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学分银行联盟建立的必要性

从横向上看,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各级各类学校很多都有各自的学分银行,但各学分银行往往存在堡垒和障碍,各校彼此相轻,不愿分享交流资源,各自处于对外封闭的状态,在各自区域内开展实施,教育体系存在条状分裂的现状,学分银行的“立交桥”作用难以有效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开放大学等各类学校由于类型不同、教学模式不同,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和目标诉求也不同。各种教育类型下的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有多种多样性,如有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有高校学习成果与高职专科学校学习成果、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与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成果。在各种学习成果之间,由于标准不同,因此只能用于该教育类型下,而不能进行互通转换。除了学习成果种类的差异,还有本专科层次的差异、各省市地域的差异,等等。

从纵向上看,学分银行常常缺乏政府的统筹管理,缺乏政府出台的政策、法律的明确界定和权责明细,导致各个学校、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的思想无法达成统一,缺乏协作机制,权责不清,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在学分银行中,各个学校、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都是利益相关者,需要有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确定收费机制,明确激励方式,形成合作共赢机制,提供政策保障。

二、学分银行联盟的经济效益

(一)节约学习者学习成本

学分银行联盟内各成员共同构建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制定学分互换规则。学习者在专科期间已修的与本科相同的课程,或是在工作中取得的技能培训证书等,通过学分银行平台认证后,能转换为所需学分,可以为学习者节省下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避免了重复学习,同时也节省了学校的师资成本和办学成本。在开放大学体系内,有很多学习者为了转岗或晋升需求来读第二本科,对于相同的公共课,也可申请免修免考,节约成本。

(二)目标一致,提高合作效率

由于学分银行联盟是由有合作意愿的成员所组成的,因此他们一般秉承着认同的理念,积极讨论协商,追求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探索联盟的各项业务和学习成果标准体系的构建。由于目标一致,彼此信任,因此可以有效沟通,避免了分歧带来的拉锯态度和不合作带来的互相推诿,会更快地达成共识,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损耗,提高了合作效率。

(三)资源共享,降低教育投资成本

通过学分银行联盟,能增加各个学校之间的合作,避免了各学校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建立学分银行课程资源平台,该平台就像一个网络商城,联盟成员既可把自己的优质课程在通过审核机构审核后,在学分银行商城上架“出售”,也可“购买”(下载)其他成员在学分银行商城上架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如国家开放大学打造的“国开在线 APP”“国开 O 学派”等教学服务平台,建立了优质课程6.7万门[1]。学习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能降低各成员运营成本,提升人力资本的收益,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教育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降低成本,并通过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城市带动农村、强校带动弱校来促进教育公平[2]。同时,当联盟成员共享教育资源并进行优势互补后,还可以产生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减少推广费用。

(四)优化资源配置,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扩大经济规模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将规模经济效益的理论运用到学分银行联盟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建立学分银行联盟,使教育机构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合理范围内的规模越大,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就越低,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越高。这个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学分银行联盟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使教育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

(五)将企业需求与学校供应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

学分银行联盟通过将政府、学校、第三方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制定学分银行标准,明晰目标,明确需求,厘清企业的用工需求,预测行业未来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相链接,紧密联系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使学习者在学习期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在完成学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人才所学得以所用,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建设结合学校标准和企业标准,学习内容既含有理论价值,又富有实践意义,彰显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

三、学分银行联盟的建设路径

(一)理论逻辑——遵循共同体理论

共同体一词,源自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的论著《共同体与社会》。他提出,共同体是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组合[3]。将社会学中的共同体理论,引入教育学领域中,形成教育共同体理论。教育共同体的成员遵循共同的教育理念,追求共同的目标,维护共同的利益,整合资源,开展合作,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协作组织。

教育共同体理论对于构建学分银行联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教育共同体由不同的个体组成,各个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发展背景、内容、特性等都有所差异,若脱离共同体理论,则学分银行联盟中的成员,将会只追求自己的目标,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联盟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只有在共同遵循共同体理论的前提下,将个体与个体以价值共识相链接,协调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学分银行联盟中的各成员才会向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前进,共享教育资源,追求共同高效发展。为使教育共同体长期有序发展,应制定规则和契约来规范各方的行为,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在共同体理论指导下,学分银行联盟内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利益得以均衡,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各成员秉承共同的终身教育理念,将自己的价值诉求与学分银行联盟的价值诉求趋于保持一致,求同存异,互相支持,平等对话,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促进学分银行高质量发展。

(二)架构模式——组建多种类型联盟

第一类是不同教育类型的学分银行联盟。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机构,可组建不同类型的学分银行联盟,如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联盟、高等教育学分银行联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联盟、自学考试学分银行联盟、社会培训学分银行联盟等(见图1),彼此之间既独立运作,又相互链接。

第二类是同一教育类型下的纵向学分银行联盟。以开放大学为例,由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省级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市级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县级分中心和乡镇街道社区受理点组成(见图2)。各级学校的学分银行要保证目标、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一致。

第三类是体系内横向学分银行联盟,由平级各学校的学分银行组成(见图3)。各学校的学分银行在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等领域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不同的学校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培育本校的优势专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该校的特色课程或特色项目,供其他成员借鉴参考,而自己薄弱的领域,则向其他成员取经学习,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以强带弱,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共同提升。学分银行联盟为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平台。

第四类是地方学分银行联盟,由地方政府、学校、第三方机构和企业组成(见图4)。地方政府是学分银行联盟的领导核心,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以先进的理念引导学分银行建设,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建立管理机构、规范运行流程、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等,提高市民学习的积极性[4]。学校应建设高质量课程,开展学习成果认证,探索新的认证模式,完成社会培训及学习成果的信息采集等相关工作。第三方机构应积极参与、监督学习成果认证工作。企业提供相关岗位需求,与学校进行对接,学校将企业需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培养模式与产业岗位群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学习者技能提升,适应社会需求[5]。

以上四种类型的学分银行联盟,把纵向线和横向线相结合,四种类型综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学分银行联盟,联盟内各组成部分各司其职,打通壁垒,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核心业务——开发学习成果标准体系

学分的认证和转换是学分银行联盟最重要的核心业务,而落实学分的认证和转换,必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成果标准体系。

1.学习成果标准体系的开发

要使学分银行联盟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联盟成员之间要建立起一个同质化的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开放大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办学主体之间,由于教育目的不同,因此导致教育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考试标准都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类型的学校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学校里所占的学分比例也常常是不一样的。学历教育成果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之间的衡量兑换,更是有难度。这一条条鸿沟需要有一座座的桥梁将其连接,一套完善的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就是这座桥梁。它通过制定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之间的学分标准、兑换方式、评价标准,使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之间的学习成果可以认证和相互转换。

学分银行联盟内各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应派出代表,共同参与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建设[6]。依据国家资历框架等级通用标准,开发一套学分银行联盟各个成员的等级标准,确定各类教育机构、行业企业每一等级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并将其进行拆解,制定一套可操作、可量化的认证标准,把每一等级的认证标准要求拆分为若干个认证单元。认证单元包含要素有“名称、编码、所属等级,学分,学时、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能力要求、审核机构”等,每一认证单元都使用相同的模板对其要求进行描述[7]。依据标准化的认证单元,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之间可以得出一个对应关系,共同组成一套学习成果标准体系,通过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向社会发布,为学分银行联盟各成员提供了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标准,各联盟按照标准来统一课程学分、考核标准,达到以学分为度量衡的标准统一化,学分可存储、可积累。

如国家开放大学与高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共同进行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建设,开发了会计、机械、通用设备制造业、教育、商业、物流等行业的学习成果体系,每一类行业方向下又包含各职能模块,如会计包含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核算、会计控制等职能模块,每一个职能名称下是最小的认证单元,目前已形成560余条认证单元。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转换管理网发布了认证单元、学习成果、转换规则等,以供查询和参照。

学分银行联盟内成员的种类越多、层次越多,标准体系的开发难度也越大,而标准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则会越高。开放大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培训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以及在同一类型中的本科和专科的不同层次,还有同一类型的各个学校,如各地开放大学,再加上行业、企业等,由这样一个完整的学分银行联盟来制作一套完整的学习成果标准体系,从而构建一个适合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学分银行课程平台。该平台既能提供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学历教育模块,也能提供各种证书、培训等类型的非学历教育模块,实现联盟内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的有机衔接。

教育机构、院校可派专员下沉到企业进行调研,摸清各行各业的人才发展需求,进行提炼,对应行业企业各等级要求,将每个行业的每一资历等级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细化组成各个能力单元,明确岗位职责和所需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标准设定,从而使得人才培养和岗位设置相贴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学习成果标准体系的应用

联盟内的各成员按照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开展学习成果转换业务。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根据标准构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的所属等级,学分,学时、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能力要求”等相关要素能符合标准,从而不同机构的课程如属于同一个认证单元标准,可在向学分银行申请并通过后相互转换。在统一的学分银行平台对课程赋分后,学习者可根据自己意愿,进行课程互选,选择所需课程,获得课程学分。

在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机制中,学分银行联盟作为其保障,连通各地区各校,消除障碍。可先实现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然后由点及面,全面铺开,最终实现全国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不同层次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以及各类型、各层次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的一个网状结构。

各成员单位两两之间,有多种学分互认方案,最后把所有的方案汇总合并,形成总的学分认定与转换方案。以开放大学为例,可以形成以下学习成果转换方案:

(1)开放大学与其他学历教育(包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开放大学和高校的课程标准都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目前,已有一些课程与高校之间进行了课程互认(在此又称为免修免考),促进国家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其他形式高等学历教育联通,如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可以免修免考非英语专业全部公共英语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合格证书,可以免修免考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高校专科毕业,在专科期间已修的课程,如果与开放大学本科的专业课名称和学分均相同,就可以免修免考。学习成果转换需提出申请,提交申请和学习成果证明材料,经过基层教学点和总部教学部的审核,再由学分银行认定学习成果转换规则。

(2)开放大学与非学历教育

开放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建,打通开放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学分转换,使企业中某些技能证书,也能转换为学分银行的学分,除了技能证书,还可以考虑在某一工种上拥有长期经验的高级技工,可通过由所在企业开具证明,并经过学分银行认定的方式来兑换相应课程的学分。开放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实践课程,通过在企业实践的方式来获得学分。除了非学历成果能转换为学历成果,学历成果也能转换为非学历成果,如现行已通过的“国开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学习成果可转换为邮政营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中级证书,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学习成果可转换为老年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等。

(四)实现途径——遵循“政府主导、联盟成员支持”的思路

地方学分银行联盟,由地方的政府、学校、第三方机构和企业组成,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政府进行统筹指导、政策制定,学校、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共同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地方学分银行联盟。

1. 政府主导——顶层保障

政府在学分银行联盟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主导,各联盟成员就会缺少一个主心骨,如一盘散沙,难以协作。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来保障学分银行联盟的顺利实施[8],这是学分银行联盟顺利进行的顶层保障。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对学分银行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具体到各省市,需有更详细的指导意见,对于学分银行的认证机构、管理机构、配套政策、经费投入等进行规范,使学分银行建设有章可依。如浙江省教育厅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成立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通知》,由浙江省教育厅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和规划,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对学分银行建设及日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管理委员会下设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学分银行实体运行及各项业务开展,管理中心设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现为浙江开放大学)。各高校和省教育考试院应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建设。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可依托当地电大(开大)建设学分银行分中心。这条政策奠定了浙江省学分银行联盟的运行模式,构建了联盟的组织架构,形成一条清晰的成员关系链。通过向下属机构授权,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使其行动有所依据。通过使浙江开放大学与高校、省教育考试院合作,帮助打破他们之间的壁垒,实现横向沟通,建立合作规范。

二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学分银行联盟需要各成员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地方政府应把学分银行建设纳入当地教育经费的整体规划中,做好预算,可以以学分银行专项经费的形式提供经费支持,合理分配经费,从而使学分银行联盟的平台建设、运作维护、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9]。

三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学分银行联盟运行过程进行监督,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讨,畅通交流。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保障联盟建设质量。明确各成员义务,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实施阶段性评估。对于在运行过程中态度消极不愿合作的成员进行批评惩罚,对于积极参与联盟建设、积极承担资源分享的成员进行表扬奖励。

四是建立共赢机制。加强对学分银行联盟的宣传和动员,让社会意识到学分银行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对于成员而言,利益驱动是最直接的,无论是社会利益如赢得社会名声,还是经济利益如获得盈利,都是成员合作的最直接的动力。要构建合作共赢机制,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需求,实现多方共赢,利益共享[10]。

2. 联盟成员支持——合作共赢

联盟各成员在政府的主导下参与协同、平等协商、积极沟通、促成合作。联盟成员应积极支持和参加学分银行联盟的各项活动。联盟成员要遵守联盟公约,规范办学行为,共同参与联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接受管理中心的指导和政府的管理,根据要求,向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提供有关资料。联盟成员共同承担联盟的课程资源建设、平台模块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规则建设等,共同探索联盟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单元开发、转换协议、运营模式等。

在标准体系的开发中,各教育机构应提供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规则、考试标准等,企业和行业协会要提供岗位需求,各成员要共同沟通学分兑换比例,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学习成果标准体系。在标准体系建立后,不仅要办理好各校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工作,服务好学习者,还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由于学分银行联盟的成员构成复杂,因此要确保平时信息沟通及时准确,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当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协商探讨,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长久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邱德君. 省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5):129-131.

[2] 杜沙沙.省级学分银行联盟:内涵阐释、功能定位与推进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9(25):61-66.

[3] 钱丰收,夏华,张艺璇.共同体视角下区域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策略与实践进展——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2(3):50-55.

[4] 郭富强.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51-55.

[5] 吴南中,李丹,李慧玲.学分银行联盟战略:组建价值与构建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4):58-62.

[6] 郭恺怡,杨晓燕. 高职扩招背景下构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2(12):181-183.

[7] 王然,曲克晨. 国家资历框架系统构建与运行模式探索——来自国家开放大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2(4):1-10.

[8] 黄晓婷.福建省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17-20.

[9] 王琴,杨冬梅,王同军. 区域性学分银行建设研究——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背景[J].天津电大学报,2023(1):50-54.

[10] 李敏明.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2024(2):49-54.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nstruction Pathway of a Credit Bank Alliance

Wu Zhou1,2

(1. Zhejing Non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2. Pinghu College, Zhejiang Open University, Pinghu 314200, 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credit banks in China, the lack of smooth communication and the fragmented nature of various educational systems, owing to their diverse categories, objectives, and models, have hindered effective cooperation. The formation of a credit bank alliance emerges as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anks, aiming to streamline costs, promote sharing, enhance efficiency, and foster collabor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credit bank alliance and analyzing its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roadmap for constructing such an alliance. To build a credit bank alliance, adherence to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is essential,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alli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ized system for learning outcomes, and a strategy guided by “government leadership with member support”.

Key words:Credit bank alliance; Economic benefits; Community; Standardized system for learning outcomes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